大家好,我是羅伯特。
這邊是下集的內容,如果你只是路過被騙進來的朋友,建議您看一下前情提要,傳送門在此:《超詳細 Dcard&Fourdesire 面試筆記,UI 設計師面試 NG 又如何!》
被連續打槍之後,要說心情、自信沒有受影響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你也是剛好在面試求職的朋友,應該懂我說的感受。不過能做的就是把握每一次投履歷信的機會,要是沒有信心表現到當下最好的狀態,就是浪費這次機會了,畢竟短時間要重複投同一間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事。
其實這次開始自己投履歷時會覺得難熬,是因為面試Fourdesire 的時間將近一個月,已經從邊工作、邊面試到正式離開原本公司了,這段時間其實沒有看到什麼自己覺得非常心動的職缺,再加上最後面試失敗,心裡真的有看不到盡頭的感覺,我不想在夏天面試啊,靠杯熱啊幹。
上篇有提到我這次尋找職缺的管道
CakeResume / mit.Jobs / Yourator / indeed / Ptt.cc _ soft_job / Linkedin / 臉書社團
基本上每天行程就變成看這些網站一輪,沒有喜歡的就休息,做做 side project 或者去運動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像我就把海賊王跟進擊的巨人一口氣追完,爽。另外覺得很不踏實的時候,可以找個人陪你聊聊講幹話,心裡會覺得好過一點。
不過前提是你要將作品集、履歷、求職信件備妥,畢竟好的工作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是準備好的人才有機會面試。
「好看」的 UI 作品集
這邊沒有要跟各位講作品美感什麼的,設計師應該會想自己處理發揮,想分享的是如何準備「好觀看」的作品集。
如果各位跟我一樣真的是“完全”不懂程式的設計師,可以選擇 Behance 提供的 Portfolio 服務,利用它給的模板調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作品集,如果覺得還是不行…要不就去找工程師朋友或者學程式自己寫吧。
我之前用過 Wordpress 架構過自己的個人網站,不過一直被攻擊穩定度不是很好,加上 RWD 蠻常爆版的,所以網站過期就放棄那邊了。作品集準備上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
能夠在各裝置上瀏覽
現在能夠瀏覽信件的方式很多,既然我們不能確保對方是用什麼裝置觀看的,那基本的手機、電腦應該都要可以正常瀏覽。我這次的經驗很多是 HR 或者介紹者丟 line 、 messenger 給 CEO 網址,他們就先用手機點開看了,之後有興趣才回辦公室用電腦再看,如果他們打開沒有 RWD ,體驗會非常不好。
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這個在之前的文章就提過了,很多人會怕作品太少拼命塞一堆,但我這次作品集就只放三個,包含兩個產品類別、一個 GUI 相關的 side project。
內容要讓讓對方快速知道以下幾點:
1. 你負責的產品是幹嘛的
2. 你處理了哪些事
3. 你在設計時考慮到哪些層面
如果真的累積很多作品想要表現,我另一個放在求職信的連結是 dribbble ,上面的作品就比較活潑,偏視覺設計的層面,相對也比較輕量,如果需要完整的介紹除非有買 dribbble pro 的資格,不然還是放在作品集網站吧。
個人風格的展現
有些人的作品集網站會用得非常華麗,不過我的建議是個人風格應該展現在作品上而不是網站上,作品集網站需要乘載各個面相的作品,如果搞得很複雜,對於觀看者是很吃不消的。
想想對方可能每天看好幾個作品集網站,打開看到繁華的夜都市燈光閃閃熾,除非對方是陳小雲的歌迷,不然應該立刻就關掉了。
另外一些補充
這個也在前面的文章講過,作品畫面過於炫技而忘了該表現的事情,像是傾斜旋轉45°、多個手機畫面重疊等等…過於華麗的 mockup 除了不方便觀看外,你的作品也會沒辦法呈現出來。
另外作品文字內容描述最好包含:
1. 作品標題
2. 作品出現在什麼裝置
3. 作品種類
4. 你負責的範疇、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作品集網站掌握三個要素:方便觀看、乾淨呈現、內容清楚
UI 設計師的履歷
什麼樣的履歷才叫好呢?
寫得乾淨,寫得瀟灑,寫得清楚,寫得得意,寫得精彩,寫得出色,寫得冷靜,寫得智慧,寫得 HR 拍案叫絕,寫得老闆給薪無怨無悔,寫得前任回頭破鏡重圓,寫得平常心是道,寫得六點閃人準時下班美夢成真天天開心!
我的天啊!什麼履歷這麼好啊?請看以下說明
重要資訊
基本資料其實只有三個,姓名、聯絡方式、作品集連結然後沒了。什麼沒了???那我星座、性別、身高、體重、血型、地址、騎什麼來上班都不重要嗎?恩,真的沒人在乎。
姓名讓對方知道你是誰,聯絡資料可以跟你聯絡安排面試,作品集連結讓對方方便看你作品,知道你有沒有符合這個職缺的資格,這樣就夠啦,還需要什麼呢。另外這邊有個小技巧可以教給各位,利用 sketch 去排版履歷然後輸出 pdf ,做出來的檔案裡面網站連結可以直接點擊前往,非常方便,可以標個重點色讓觀看者知道可以點擊。
|
時時行為召喚,讓點擊作品集變成一件方便快速的事
這次我遇到比較大的爭議點是學歷要不要放,有些公司會比較在意畢業學校學系,但也有公司覺得比起看學歷,看社會經歷更重要,如果是我這次面試經驗後,我會建議各位在履歷最後補一下,很多公司提醒我希望知道畢業學校跟學系,後來就都補上去。
工作經歷
工作經歷內容的排列順序重點在於強度和重要性,最重要的經歷經驗放上面,說明是在哪裡的設計經歷、負責什麼範圍、時間持續多久、有什麼結果。提供的改善如果有數據前後比較務必放上去,例如說:
- 負責官網的介面改善設計,使用者的轉換率比起未改善前多了20%。
如果沒有數據,記得以客觀條列的方式列出個人過去的經歷,不要像打網誌日記一樣打一大串。示範一下不好的履歷描述:
- 我在前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從2015年到2018年負責介面設計,做了多版本的手機介面,跟 UX 討論 wireframe 還有flow,對工程師出圖,完成了多個專案。
相反的以客觀條列的方式列出:
- 處理多系統的介面設計,包括 iOS、Android、Mobile web、Web desktop。
- 協助 UX 使用者調查、訪談及易用性測試,目的降低使用者疑慮、增加使用者信心。
這邊提供之前在臉書上看到的這篇文章給各位參考,很多可以學習的點,就像這位作者說的
請減去主詞,重點放在「明確的數字」及「造成的效果」
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放在設計流程上會運用的能力即可。像是 wireframe、prototype、mockup 等等,記得不會不熟沒經驗的就不要放,不然被問到會非常的尷尬。
設計工具
工具技能不要放趴數、不要放趴數、不要放趴數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千萬別再寫 sketch 87%、photoshop 78% 這樣的表現方式了,因為沒有基準,所以趴數是根本無從比較的,可以掌握並且運用在工作上就寫上去,如果是語言技能想描述熟稔狀況,建議可以寫「普通」、「尚可」等,會比87%的絕對值好。
求職信
我覺得求職信也佔了會不會成功面試很大的比例,千萬不要在求職信打上不相干的內容,或者將落落長的履歷也打上去,因為對方真的不會看,真正重要的訊息也會找不到。我將信件拆成三個部分可以檢視你的求職信:
從哪裡知道求職訊息
這對 HR 是個重要的資訊,可以確保雙方資訊是對等的,例如方便對方知道什麼管道有效徵才,或者是誰幫忙介紹的等等。
應徵什麼職缺、為什麼可以應徵這個職缺
在那麼多信件中,讓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表明自己對這個職缺是有做功課的,也讓對方有再進一步點開你的作品集、履歷的機會。
附件備註
寫上附件備註這件事我覺得對雙方都有幫助,對方可以知道你的信件有哪些東西,以防眼花漏看,也確保自己在寄出前有將這些檔案附加上去。另外有個小提醒給各位參考,你的所有附件最好都打上你的姓名,例如說 黃建霖RobertHuang_resume2018.pdf ,以防對方聯絡錯人、找不到人,畢竟大家下載資料夾會有很多檔案。
這邊示範我寄給 17media 的信件給各位參考
做到確保對方可以第一時間了解你,方便對方觀看作品集,以及何時何地看到你的求職信都可以了解你這位求職者,從這些狀況去考慮。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可能這次就只能讓你丟這封信了,所以要盡力做到最好。
另外提醒一下,在求職資訊的時候對方可能會要求寄信規格,例如信件標題的格式或者有額外要求作業,這個請務必注意,不要不知道遊戲規則就 free style 寄出了。
回信機率
自己丟履歷的公司有 Pressplay、Omlet Arcade、17media、Pinkoi,另外還有朋友介紹丟信的街口支付,一共五間公司。
除了 Pressplay 、Omlet Arcade,其他在寄出的三天內就收到面試通知。Omlet Arcade 隔了一個星期收到感謝信,對方表示在內部會議討論幾次後覺得我不適合這個職缺,收到後也回了一封感謝信表示會繼續努力。 Pressplay 在寄出後幾天就關閉職缺了,我想是找到適合的夥伴了吧。
其實回信機率非常高,速度也很快,所以各位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求職一直沒回信,可以從作品集、履歷、求職信這三件事去檢視看看。
華人最佳直播社交 App |
{ 17 Media }
應徵職位:Ui designer
應徵管道:Ptt.cc_soft_job
第三間面試的公司是火紅的直播媒體平台 app 17media,我在面試前還想過如果真的遇到麻吉大哥怎麼辦?要不要練一下我的麻吉置叨的歌詞,結論是想太多。從批踢踢上看到後寄出求職信,隔兩天 HR 打電話來約面試時間,而我剛睡醒還迷迷糊糊的,聲音很怪又要裝正經,相較之下 HR 聲音就非常好聽。
- 17 Media 正式面試 -
17 Media 的環境感覺蠻森嚴的,一樓到辦公室內都有警衛,不過他們很親切都會跟你打招呼。抵達這裡後,櫃檯的妹妹要我稍後並且拿瓶裝水給我,接著漂亮的 HR 就帶我去小會議室等待,說明這裡的面試是採車輪戰,一天就三個階段直接到結束,是我這次面試經驗中單次時間花最多的一間公司,不過也好啦,來來回回的其實也蠻累的。
第一階段團體面試
首先是 UI team的三位夥伴們進來跟我面試,各自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我同樣打開簡報說明三個部分,過去做了什麼、是怎樣的人、對 17 media 有什麼想法。(關於簡報上一篇有詳細的介紹囉,這邊就不多做說明了)
另外因為簡報有放 side project Eagle 的 GUI 所以也有討論到這個領域。第一階段的面試大概持續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第二階段主管面試
其實三位一離開後,我就發現我做錯一件事情…乾我忘記提問了
非常可惜少了一個可以了解內部協作的重要機會,不過後來主管老大有彌補我這個遺憾,等等會提到。17 media 的設計主管是 Kai ,一個非常酷的人,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不過人很親切,所以各位如果跟他面試不用太緊張。
其實剛剛講了一個小時的話,喉嚨已經有點沙啞,不過在握手寒暄後,還是把剛剛的簡報從頭到尾快速的講了一遍,內容就有做簡化避免花太多時間,結束後開始發問。
老大問的問題就著墨在為什麼不做本科系跑來做介面、針對圖面發問思考方向、過去做哪些專案、如何跑設計流程、解決的問題等等,這邊的互動內容跟前面團體面試有點不一樣,我也會針對老大的提問去發問,順勢切到那三個問題:
Q:17media 是如何合作討論的,如果產生歧見如何解決?
Q:17media 最大的優點跟需要改善的點是什麼?
Q:為什麼會開出這個職缺,希望能夠帶給 17media 什麼?
老實講 Kai 給的回饋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
Kai:「我老實的跟你說,這邊的開發模式是如何的,你在小公司遇到的開發問題,這邊也都會遇到,加上你如果要變動到需求基本上不太可能,能做好的就是專注在介面以及使用流程上去做調整」
「希望這位設計師可以帶給設計團隊一些化學變化,不會因為只 focus 在介面就忘記去思考其他可能性」
「我不希望去講這裡多好又多好把你騙進來,然後又讓你失望」
他非常坦誠的跟我說明實際進來後會有的優缺點,是我這次面試公司中最實際的回饋,我非常感謝 Kai 。互動同樣持續約一個小時,後面還講了很多幹話,哈哈哈哈,蠻有趣的。
第三階段 HR 面試
握手感謝 Kai 後來到最後一關,HR 的面試。講到這邊其實已經快沒聲音了,以前聽到跑業務的同事說講工作坊到後面都沒聲音,我心想怎麼可能,結果報應就來了。漂亮的 HR 表示只是聊聊天而已,沒有要看簡報沒關係。
不過對方的提問反而更像回顧你的職涯過程,從畢業後的經驗到現在,都會問你是如何做決定的,為什麼念建築跑來做介面?為什麼離職等等,這邊對我而言回答起來其實蠻輕鬆的,直接反應就可以回答出來。
另外我也問了 HR 那些問題,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觀看公司的角度都會不一樣,可以得到公司更多的面相。告一個階段後,對方就說明公司福利、公司制度、薪水範圍、工作負責的範疇、以及詢問我來 17 media 的意願多高等等,兩個禮拜內會通知面試結果。
HR 面試時間大概 45 分鐘,面試從三點半開始,結束後跟警衛道謝走出大樓看手錶大約六點十五分。
面試結果:感謝信
各位看官可能會想,靠講這麼多大道理,這位先生你又失敗了,我是在看什麼?失敗哥無限之戰?
不過這次收到感謝信前,其實我心裡已經有底了,原因是跟 Kai 互動後,當下就了解這份工作不太適合我,非常感謝 Kai 的坦承,後面第三階段跟 HR 提到來這裡的意願,其實我給了個不太高的分數,另外對方表明,純做 UI 薪水可能沒辦法像我開的那樣,我也說了解了並提出一個薪資底線,如果低於這個薪資,那就謝謝再聯絡。
也有可能我不夠格啦,哈哈哈哈,平常心平常心。
寫在面試 17Media 之後
其實這個職缺整體來講不論福利、工作環境以及在裡面努力的夥伴,我覺得都是在水準之上,只是彼此了解後發覺跟自己下一階段的目標不符合而已,感謝 17 Media 給的機會。
用好設計實現美感生活
{ Pinkoi }
應徵職位:UI/UX Designer
應徵管道:Pinkoi 官方網站
第四間公司是小弟三年前挑戰過的 Pinkoi ,當時是應徵視覺設計師,印象很深刻 CPO 直接跨海連線跟我面試,她很可愛的一直發問,等等再讓我問一題、等等還有一個問題、啊再讓我問一下這樣到結束,其實原本我以為可能有希望錄取的,不過初心者終究還是初心者,最後收到感謝信。
|
感謝信件我還留著,其實這封信無聊就會看一下,告訴自己還要加油
職缺剛好在我面試 Fourdesire 失敗隔幾天後開出,一看到之後立刻完成官網上面指派的任務,滿懷期待的寄出這封二次挑戰的求職信,很幸運的隔天就收到面試通知。
- Pinkoi 正式面試 -
其實這邊過程就變得有點複雜,不過先講 Pinkoi 的 UI/UX Designer 面試應該有四關,這邊要請各位勇者去挑戰看看,因為我沒有親自走到最後。第一關是 HR 電話面試、通過的話二面、接著 CPO 三面、最後上機測試,每個間隔約兩星期左右,你可能會問,失敗哥你沒走過怎麼會知道,這個後面解釋…
第一關 HR 面試
其實三年前只有一面,直接通知就去 Pinkoi 辦公室面試了,有可能職缺不同,也有可能公司隨著組織的擴張制度更加完整,所以情況不一樣。
HR 打來後其實蠻緊張的,因為不知道只用電話的面試狀況會是怎樣,不過對方 Kate 小姐打來就說:「我還記得你三年前有投過 Pinkoi 哦,當時也是我負責通知的!」其實心裡蠻開心的,簡單閒聊幾句接著開始面試的過程。
基本上我就將簡報內容轉換成口述,也配合電話面試做了一點調整,一樣講解描述後接實際例子,避免吹噓。
Kate 提問的點注重於為什麼應徵 Pinkoi、在前公司做了什麼事、跟夥伴如何協作的、待業這段期間在做什麼等等,其實面向很多很廣,不過都不會太難回答,只要你真心喜歡也想要這份工作,很簡單就可以回答得出來,過程約一個小時。
我也有詢問 HR 那三個問題,一樣的,只要是公司的夥伴,意見就是珍貴的,不會因為他的職位跟你不太相關就沒有詢問的必要,多一個看法可以當作參考。
等待與選擇
其實接下要講的街口支付面試時間,跟 Pinkoi 的面試時間軸有點重複到,在等待第一關 HR 的面試結果通知時,街口支付的 offer 同時開下來了,陷入了一個尷尬的窘境,我相信各位在面試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願意等嗎?會不會拒絕這個 offer 結果另一邊失敗兩頭空呢?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情況。
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
_一代宗師
想起三年多前在國外工作,當時還是做室內設計相關產業,老闆也是提出三年的工作約,當時也是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情況,留下來?回台灣?我表哥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了:
哪一個選擇都可以,但選了就不要後悔
是啊,你怎麼知道哪條路會比較好,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了然後盡全力做好你的選擇,後悔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如果當初怎樣…現在就不會這樣了,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沒必要。
拿到街口 offer 後,我藉由朋友聯絡到 Pinkoi 裡面的 UI/UX Designer,真的很謝謝他跟我說明接下來需要花費的面試時間成本,跟需要承擔的後果,也因為這位朋友,前面我才能提供 Pinkoi 目前面試的幾個階段。
面試結果:第一階段通過
拿到街口 offer 的隔天吧,Pinkoi 就寄信來希望約二面,我走到陽台深呼吸後立刻聯絡街口,看有沒有辦法等待我完成 Pinkoi 的面試,對方表示可能沒辦法,希望我下決定。
我再次走到陽台深呼吸做了兩件事,第一聯絡街口決定成為街口的夥伴,第二件事打電話跟 Pinkoi 的 Kate 道歉。
真的很喜歡 Pinkoi ,但時間成本上是我這次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有發現嗎?很多公司的面試時間會拉得非常長,四合願也好 Pinkoi 也好,都有我沒有考慮到的隱性問題,各位可以將這點考慮進去,也因為這樣,所以當初投履歷更要小心謹慎,而非看到有職缺就投。
感謝 Pinkoi ,如果往後還有機會我會第三次挑戰的。目前職缺也還是開著,辦公室三年前去過,環境非常好哦,裡面的夥伴據我所知也很厲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挑戰看看。
Kate ,thank you.
2018 四月行動交易額最高的街口支付 |
{ 街口支付 }
應徵職位:UI/UX Designer
應徵管道:朋友介紹
最後一間公司是之前過年大撒幣…歐不是,是大發紅包的街口支付。在朋友得知我 Fourdesire 面試失敗後,就有問我要不要丟看看目前還沒對外徵人的街口支付,一開始丟還太隨便被打槍,好像求職信要直接給老闆看不能太隨便,哈哈哈哈,所以就針對這點特別修正了作品集,提供了離線的版本。
丟出信件後,隔兩天收到面試通知。
- 街口支付正式面試 -
街口面試為設計主管直接面試,是之前在幾次設計聚會打過照面的 Rei ,現在突然想到,當時在 Dcard 參加活動時候 Rei 也有去,世界真小。
同樣的介紹簡報,其實跟一個月前比較起來,感覺已經不太緊張,心態也能夠平常心去面對了,好好表達就可以。
講完後 Rei 的提問一樣繞著過去做的事、簡報內容、期許目標等等去做問答。然後你知道的老樣子,帶入三個問題…這邊各位大概都知道後面要講什麼了吧。
Q:街口支付是如何合作討論的,如果產生歧見如何解決?
Q:街口支付最大的優點跟需要改善的點是什麼?
Q:為什麼會開出這個職缺,希望能夠帶給街口支付什麼?
這邊 Rei 對我也蠻坦承的,說明目前街口支付的設計團隊遇到的問題,開發流程以及 CEO 可能會給的挑戰是什麼。
這邊其實是影響我決定選擇街口的主要因素,這裡遇到的挑戰剛好可以讓我試試看,在原本的公司學到的東西,在這裡能不能發揮同樣的效果,加上目前要開發新的產品,時間點上運氣算是非常好。
面試結果:offer get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街口 offer 跟 Pinkoi 面試取捨下,我選擇了街口支付,目前上班約一個星期的時間,藉由這樣的面試過程到實際就職,其實實際工作環境跟想象中落差沒有非常的大,甚至因為做了最壞打算,結果實際情況比想像中好很多,科科。
老實講新工作挑戰也多,不過…以後有空再跟各位分享好了。
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從結果中學習
用這句話替這次面試經驗下了最後的註解。
但願這兩篇文章能夠幫助各位設計師夥伴在求職的路上走得更順利。
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或者對於我提供的建議有別的看法,歡迎跟我討論!失敗經驗也好、成功的經驗也罷,能夠提供你們一些方向與檢視方法。
Enjoy the 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