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ROG G20CI 開箱 、評測 迷你硬派電競機 Aura Sync 重返馬雅古文明

這次為大家介紹 ROG G20CI 開箱 、評測,一想到電競主機,大家應該脫離不了又大又重的刻板印象。確實,現今佔據主流市場之電競主機,絕大多數體積、重量皆很可觀。細究其因,電競主機除了要有空間安裝顯示卡,還要有良好的解熱風流設計,讓CPU及顯示卡在全速運轉下,亦能維持穩定散熱,為滿足上述兩大需求,體積往往就較難壓縮,這便是為什麼市面上電競主機體積大多都在30公升以上的原因。也許是嗅出了潛在市場,阿達這次測試的華碩ROG G20CI ,體積僅僅只有9.5公升,在這麼輕巧的機身中還搭載了效能強悍的 GTX1070 顯示卡,顛覆尋常思維,試圖以精巧外型切入硬派電競市場。
ROG G20CI 開箱

ROG G20CI 開箱 馬雅工藝 經典重現

甫拿出 ROG G20CI 實機, 9.5公升迷你體積、6.38公斤重,迷你身形著實令阿達驚艷,整體採 ROG經典紅黑配色,人說紅水黑大扮,消光黑機身搭配機側稜線在光影輔助下果真更顯氣派。

ROG G20CI 整機實拍照: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2

機殼左側刻印 ASUS品牌字樣: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3

機殼右側刻印 ROG 邪惡之眼: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4

機身正面、上方及底部設計概念源於馬雅文明,以幾何紋理堆疊成圖騰,層次分明外,還多了一些神祕感,可以呼叫鄉民馬雅人來代言啦XD,三角形開機鍵也巧妙安插於左上方圖騰中。在機身正面置中I/O部分,由上至下為薄型 DVD燒錄機、兩組 USB 3.1 Gen 1、3.5mm 麥克風及耳機端子,對玩家而言是相當實用且便利的設計。

從上方俯拍,馬雅圖騰圍繞置中散熱風孔: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5

馬雅風格一路延伸至底部,四個角落有腳墊設計,避免主機滑動: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6

置入開機鍵的造型及位置恰到好處,可見其設計用心: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7

將耳機及麥克風端子設計在前方,方便玩家使用: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8

機身背面提供兩組 USB 3.1 Gen 2、四組USB 3.1 Gen 1及一組USB 3.1 Gen 2 Type-C,可支援行動裝置快速充電。網路埠採用GbE等級Intel LAN,專為遊戲設計,優化傳輸量外、還能降低網路延遲。音效端子支援 S/PDIF光纖輸出,可以連接家中音響,享受高保真度的音色。下方有兩個DC-in,是顯示卡以及主機的電源接頭,使用時須連接供電變壓器(阿達這邊小小提醒一下,雖然兩個變壓器有用外殼整合成一個,但仍需個別連接兩個獨立的電源插座唷!):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09

ROG G20CI提供齊全的連接功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0

電源接頭有兩個,分別供電給顯示卡和主機: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1

ROG G20CI連接變壓器實照: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2

在大家最關心的散熱設計上,ROG G20CI 採用一體式風流設計,在處理器上方搭載銅管,將廢熱導至鰭片,再配合內部的兩個鼓風扇,將空氣由機身底部吸入後,從上方排出廢熱,強化散熱效果。 GPU部分也是利用此原理,自底部吸入空氣,透過GPU風扇將廢熱由機身後方排出。雙重的排熱設計,無非是為了讓玩家在長時間遊戲下,亦能達到高效率溫度管理,保持平台穩定。

以螺絲起子將機殼拆開後,內部構造實拍: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3

內建兩個鼓風扇能加速將鋁擠鰭片上廢熱排出: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4

 

 

高規硬體 全新境界

ROG G20CI 選用第 7 代 Intel Core i7-7700處理器與 Windows 10 Home 版作業系統,提供良好的遊戲及多工效能,不論是以最高設定來進行遊戲,或觀看4K/UHD影片,皆暢如行雲流水,不難想見 Core i7-7700佔據高階市場主流之原因。以 CPU-Z軟體來檢視處理器狀態,Core i7-7700 為4核8緒, TDP 僅65瓦,預設運作時脈為 3.6GHz ,睿頻最高可達4.2GHz 。

ROG G20 CI 搭配Intel Core i7-7700處理器,提供執行高需求作業所需效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5

以CPU-Z軟體檢測處理器狀態: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6

在處理器效能部分,阿達以最新版CPU-Z測試單核心效能分數為476,多核心效能分數為2417。在Nuclearus Multi Core軟體中測得處理器效能總分為 35267分。透過CINEBENCH R15測試,OpenGL顯示效能結果為116.94fps,處理器單核心效能測試分數為175cb,多核心效能測試分數為872cb。另,考量到影像創作者需求,阿達特別以 X264 FHD Benchmark軟體來測試處理器轉檔效能,測試結果為29.4FPS,表現可圈可點。

以CPU-Z檢測單核心、多核心效能分數: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7

以Nuclearus Multi Core 實測處理器效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8

以CINEBENCH R15軟體實測處理器效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19

以X264 FHD Benchmark實測 CPU影音轉檔效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0

本次送測的ROG G20CI主機內配有一條 Samsung 16GB 的DDR4-2400記憶體,主機板上共有兩個 DIMM,最大可支援容量至32GB,以 AIDA64軟體來測試記憶體實際運行效率,讀取速度為 18386 MB/s、寫入速度為 17868 MB/s。

以CPU-Z軟體檢測記憶體狀態: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1

透過AIDA64軟體測得記憶體讀取速度為 18386 MB/s、寫入速度為 17868 MB/s、複製速度為18292 MB/s,延遲則為62.3 ns: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2

在儲存部分, ROG G20CI主機採雙硬碟設計,搭載了SF Hynix 256GB M.2 固態硬碟和 Seagate 2TB 7200RPM硬碟,不僅有良好的存取速度,2TB大容量空間更滿足使用者儲存需求,對影音工作者來說,阿達建議可將生產力工具放在速度較快的固態硬碟,大型影音檔案則置於硬碟,成為一個兼顧效能及效率的解決方案。透過 CrystalDiskMark軟體實測 SF Hynix 256GB 固態硬碟讀寫效能,讀取結果為563.6 MB/s,寫入結果為260.7 MB/s,以同軟體測試Seagate 2TB 7200RPM硬碟,讀取結果為195.1 MB/s,寫入結果為192.2 MB/s。

以CrystalDiskMark軟體實測 SF Hynix 256GB 固態硬碟,讀取速度達到563.6 MB/s,與同級 SSD相比,算是相當亮眼的數據: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3

以CrystalDiskMark軟體實測 Seagate 2TB 硬碟,表現中規中矩: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4

 

以ATTO 軟體實測 SF Hynix 256GB 固態硬碟,讀取速度大致落在550~570MB/s間,寫入速度則落在250~270MB/s,繼續測試 Seagate 2TB 7200RPM硬碟,讀寫速度則落在180~195 MB/s間。

使用 ATTO軟體實測SF Hynix 256GB 固態硬碟: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5

使用 ATTO軟體實測Seagate 2TB 7200RPM硬碟: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6

 

 

剽悍效能 為電競而生

本次送測的ROG G20CI 搭載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8GB顯示卡,採用最新 Pascal架構,相對前一代GeForce GTX 970,效能大幅提升3倍之多。一直以來致力於提供終極遊戲平台的 NVIDIA,除了精進新一代 GPU速度及能源效率以外,更提供許多創新的遊戲技術,本次一起測試的ASUS MG248Q FHD 24吋電競專用顯示器,便支援 NVIDIA 3D Vision功能,只要玩家配備3D眼鏡與NVIDIA GeForce GPU,就能直接享受3D遊戲和電影,體驗前所未有的刺激臨場感。 MG248Q電競專用顯示器具備高達144Hz畫面更新率、1毫秒迅速反應時間,將停頓與輸入延遲降到最低,玩家在戰場奮勇殺敵時,不必再擔心因畫面延遲造成鬼影幢幢,搶在第一時間制敵機先。

以 GPU-Z軟體檢視NVIDIA GeForce GTX 1070 8GB顯示卡狀態,預設運作時脈為1506MHz,實際加速時脈可達 1683MHz: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7

ASUS MG248Q電競專用顯示器,強調在高速動態遊戲下,帶給玩家無瑕視覺體驗:

ASUS MG248Q 顯示器同 ROG G20CI主機一貫採用馬雅風格紋理,氣勢十足,ASUS MG248Q 支援 NVIDIA 3D Vision技術,在家也能享受 3D遊戲及電影: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29

接下來,阿達使用3D Mark軟體分別測試 Time Spy、Fire Strike Ultra、Fire Strike Extreme 及Fire Strike 四種場景,測試分數分別為 5210分、4013分、7460分及14018分, GPU溫度曲線平滑,顯示運行狀態穩定。

以3D Mark軟體測試 Time Spy 場景: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1

以3D Mark軟體測試 Fire Strike Ultra場景: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2

以3D Mark軟體測試 Fire Strike Extreme 場景: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3

以3D Mark軟體測試 Fire Strike 場景: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4

 

測試Unigine Heaven軟體時,設定Full HD 以上解析度,測得每秒平均畫面張數為82FPS,總分 2066,遊戲運行暢如流水: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5

測試 Unigine Valley軟體時,將所有特效等級設為最高,解析度1920×1080,測得每秒平均畫面張數為 87.3FPS,輕鬆突破60幀,總分來到3654分,表現不俗: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6

 

整體系統效能部分,阿達使用PCMark 8軟體來進行實測,主要測試 Home、Creative 及 Work 三種不同使用情境,分數分別為 4394分、 5333分及 3728分,整體表現水準超越 90%以上同級產品。

以PCMark8 Home情境測試分數為 4394,表現良好: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7

PCMark8 Creative除測試Home 、Work外,也加入編輯影片、相片及遊戲進行情境,總分為 5333: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8

以PCMark8 Work情境測試分數為 3728: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39

 

 

Aegis III 專屬我的電競風   

ROG G20系列主機內皆搭載獨家 Aegis III 應用程式,玩家除了能透過 Aegis直接監控所有硬體效能、使用狀態及溫度,還能追蹤 CPU及記憶體使用率,若系統超過溫度和電壓臨界值,Aegis會主動向玩家示警,是相當具有實用性的功能。另外,Aegis 也將 ASUS Aura 控制面板整合進應用程式中,進入畫面左側 ”AURA Setting”一鍵調整 LED燈光區域、效果、速度、顏色、順序等等…,操作介面簡單直覺,阿達第一次使用就能輕易上手,千變萬化的燈光組合,讓玩家能夠營造屬於自己的專屬gaming style。

內建Aegis III 應用程式,讓玩家對主機狀態一目瞭然: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0

可進入AURA Setting頁面調整 LED燈模式,還可透過AURA Sync功能將燈光同步到任何有支援的耳機、鍵鼠週邊等等…,打造玩家專屬風格: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1

色彩選擇相當直覺,第一次使用也能輕易上手: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2

玩家可自行設定系統溫度和電壓臨界值,若超過設定值,Aegis會跳出警示提醒: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3

開機運轉實拍,預設燈光模式為橘紅色鋒芒,霸氣十足: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4

下方映照出的馬雅圖騰光輝,也可透過 Aegis軟體隨心所欲調整閃燈模式及顏色: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5

ROG G20CI 開箱評測 - 46

ROG G20CI 官方網站請點我

 

迷你電競 勢不可擋

經過一系列的軟硬體評測,阿達不得不說,華碩這台ROG G20CI確實讓人驚豔,在小巧機身內搭載高規格的處理器及顯示卡,同時妥善處理廢熱,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若要說唯一缺點,大概是全速運作狀態下的風扇嗡嗡聲,可以感受到它們用盡洪荒之力來維持穩定散熱。不過大家不必擔心,在平時閒置狀態下,ROG G20CI 運作音量僅22 db,音量細如呢喃,要不是有燈光提醒,阿達倒還常常忘了它在下載東西XD。

整體而言, ROG G20CI 定位明確,結智慧美學、優異效能、震撼視覺體驗於一身迷你,以一站式電競及娛樂系統來切入小型電競桌機版圖,阿達認為是一個相當有競爭力的趨勢產品,若玩家購買電競桌機時有空間考量,又不想在效能表現與之妥協,不妨將ROG G20系列主機列入選擇清單。

您也許會喜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kocpc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