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生不服從12》只有六天 卻驚濤駭浪--野百合學運(一) | 藝文 | 新頭殼 Newtalk

野百合學運後學生持續關心政治與社會議題。   圖:潘小俠/攝
野百合學運後學生持續關心政治與社會議題。   圖:潘小俠/攝
《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白色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台灣八0年代學運經過醞釀期、突破期以及蛻變期之後,發展成兩股學運勢力,一股是台大,從「自由之愛」到「編研會」,主攻憲改路線;另一股是非台大,由「大革會」到「民學聯」,比較偏向社會主義、社會實踐的路線。到了1988年,兩股勢力原本想要尋求整合,但因為意識形態及個人恩怨等因素,在5月4日雙方不歡而散,導致各自為政,學運開始派系化。但到了1990年初,由於國民黨政爭表面化,以及台灣社運呈現某種程度的停滯,譬如:1988年520農運之後,農運走向衰敗的命運,工運也有所停頓,因此,學生運動成為社會唯一期許的方向,導致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或是所謂的三月學運。

野百合學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戰後台灣不管是學運還是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群眾聚會,總共六天,參加人數眾多,加上旁觀民眾超過上萬,重要性不言可喻,只有2014年318學運的人數和天數超過它,因此,我們將分兩集介紹野百合學運的經過及影響。

野百合學運雖然只有六天,但過程卻驚濤駭浪、變化萬千。為什麼會爆發野百合學運?1990年初,正值中華民國第七屆總統改選,由於國民黨內部對於李登輝選擇李元簇為副總統、以及對決策方式不滿,於是爆發國民黨統治台灣以來,內部鬥爭第一次徹底表面化,也就是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鬥爭,期間從2月一直延續到3月初,社會人心惶惶、股市也連日長黑,知識分子和學生對此也紛紛表達意見。

3月8日台大學生會邀請社運團體共商解決之道,學生反對沒有民意基礎的資深國代選舉總統,希望暫停選舉,待召開制憲會議後再選舉總統。3月10日又召開學生社團與社運團體開會,但沒有達成共識,最後決定在3月14日各自行動。於是3月14日他們結合一些教授,要求國民黨廢除臨時條款、終止動員勘亂體制,解散國民大會,但由於遭到警方攔阻,行動失敗。雖然行動失敗但事後反應卻出奇的好,許多人表明要跟隨行動,於是他們準備在3月16日再集會,策劃進一步行動。沒想到傍晚有三名台大學生決定自行到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也就是今天的自由廣場靜坐抗議,他們分別是周克任、楊弘任、何宗憲。由於他們是單獨前往,可以說是擦槍走火,卻也掀起了三月學運序幕。這也可以說是野百合學運的前奏。

接下來如果按照樂曲來看,就進入到了序曲。時間是3月16日到3月18日,首先是人數從最早的三個人,到了3月17日慢慢增加為二百多人,台大自由派教授也決定發起「柔性罷課」,從19日起一個星期,把上課地點改為中正紀念堂,並命名為「民主教育週」。到了3月18日,學運團體也慢慢進駐,接管了廣場領導,並在首次校際會議中,確認了三月學運的四大訴求:1.解散國民大會;2.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3.召開國是會議;4.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當天上午的決策委員會又提出「自主、隔離、和平、秩序」的四大原則來進行廣場抗爭。

再來就進入交響樂的主旋律,時間是3月19日到3月20日。3月19日,校際會議制度化,午夜時決策中心改組,學生運動也從大中至正牌樓移轉到國家劇院階梯,階梯上是領導部門,學生則坐在階梯下的廣場,台上、台下以糾察線隔開。而剛好對面的國家音樂廳,民進黨也正在舉行集會,於是學生用糾察線將彼此隔開,避免干擾。當天晚上校際會議也通過以野百合做為三月學運的精神象徵。而之所以選擇野百合的理由有五點:

自主性:野百合是台灣固有種,象徵著自主性。
草根性:野百合從高山到海邊都看的到,反映了草根性。
生命力強:她在惡劣的生長環境下,依舊堅韌地綻放。
春天盛開:她在春天盛開,就是三月這個時刻!
純潔:她白色的純潔,正如學生們一般。
高尚:在魯凱族裡意向裡,她更是一生最崇高榮耀的象徵。
從此三月學運也被稱為野百合學運。而到了3月20日,廣場人數不斷增加,到了下午三點到達二千五百人,傍晚更高達四千五百到五千人,也是廣場學生人數最多的時候。由於人數增加,決策小組也從七人增加為十三人。

再來就到達交響樂的尾聲。因為3月21日國民大會已經選出李登輝為總統,於是學生之前提出的四大訴求已經無法在總統大選前提出,所以氣勢開始消頹,而且經歷四、五天之後,學生已經精疲力盡,在此情況下要如何收場?於是到了3月21日又加入五人教授顧問團和三位研究生諮詢小組。教授顧問團成員包括:瞿海源、賀德芬、張國龍、夏鑄九、鄭村祺,三位研究生則是曾旭正、吳介民、李建昌。雖然教授團並沒有表決權,但畢竟教授在法律或是政治判斷上學有專精,所以就提供學生很多意見。這些意見當中,以瞿海源為首的教授認為應該去見李登輝總統,再進一步打算,於是學生與教授共同擬定接觸的三個底線:一、李登輝總統必須具體肯定這次學運;二、國是會議要公平邀請各界人士,深入討論國是,對於學生的訴求廢除臨時條款、資深中央民代限期退職、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等,應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三、全體廣場學生在總統明確確認上訴兩項後,即結束靜坐,否則將繼續抗爭。

後來由瞿海源與賀德芬教授去見李登輝,回來後由於決策委員會無法做決定,教授只好向校際會議報告,結果引起反彈,經過3-4小時的冗長討論後,學生決定派出53人,由瞿海源與賀德芬教授陪同,前往總統府面見李登輝。到了3月22日凌晨,又討論兩個多小時,在兩點五十分左右召開校際會議,最後22所學校同意撤退、一所反對。到了凌晨由指揮中心正式發表撤退聲明,當天五點十分,李登輝座車來到廣場繞行一圈後離去。

而放在廣場上,象徵學運的野百合雕塑,到了23日晚間遭到焚毀,直到現在還無人知道是由誰燒毀。這就是整個野百合學運的經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newtalk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