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 SheSay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他們的人生並不是面向成功的狂奔,而是走向心中那條光芒的漫漫長路

  

  ——遇言姐

  上周,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由劉慈欣最喜歡的科幻作者——阿瑟·克拉克基金會頒布。恭喜大劉了

  當晚,劉慈欣在華盛頓西德尼哈曼劇院發表了自己的首篇英文演講。遇言姐聽了下大劉的演講,雖然口音問題在所難免,但總得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

  聽說大劉多年來一直有瀏覽外網英文文獻、校對作品英譯本的習慣,這種無關功利的,純粹的求知欲令人欽佩,對於一位三十年來偏居煤炭小城的基層理工男來說更是令人驚奇。

  要知道,在娘子關火力發電廠那種超級穩固且閉塞的體制內單位,拿著12級薪水的他原本可以在扯些家長里短、努力當個小官中混混日子度過一生。

  然而,倘若你知道52歲的劉慈欣在仔細推算過航空科技的時間線後,每周跑步、遊泳、鍛煉身體,堅信自己在30年後可以登上太空,這點對學習英語的熱忱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劉慈欣給自己的定位是「穿格子襯衣的,普通中年工程師」。誰又知道,這位朝八晚五與機組相對的男人,他的內心是何等高遠廣袤,甚至冷酷決絕

  《三體》系列的最後一部《死神永生》面世後,同為科幻作家的韓松感慨,這部必將彪炳史冊的偉大著作將其它的科幻作品碾壓至粉碎,我們寫的那些東西在它的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在這之前,劉慈欣已經在「能養活自己的中國科幻小說家不過三人」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深耕了20年。

  憑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級水平,劉慈欣的成就讓遇言姐想到潛沉基層22年,在58歲時論證了164年來無人觸及的「孿生質數猜想」的張益唐博士。

  這兩位了不起的中年男性有著太多的共同點。他們純粹、正直、善良、不可置信的好脾氣,從不滿足於羅列信手拈來的小點子沽名釣譽,而是無畏於攀登看似無路的高峰,願意並且只願意在思考和理性的平台上和永恒無限的上蒼對話。

  他們是時代的面壁者和自己的破壁人。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在一次《三體》的簽售會上,一位黨報的退休幹部生氣指責道,劉慈欣只顧埋頭簽名而沒有站起來同自己握手。大劉立刻起身道歉,沒有一絲的不耐煩。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我們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幸運的一代人

  每次看到劉慈欣,遇言姐心中都有種奇妙的矛盾感。

  一個80年代初的大學生,30年來蝸居在距陽泉尚有1個小時車程的娘子關發電廠。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呢?一群人在同一棟樓中工作,在同一大院中生活,徹底的偏僻山溝,徹底的熟人社會,廠里多為當兵歸來或中專畢業的子弟。周圍沒有人看科幻、懂科幻,在小城,連買本《科幻世界》都得坐三個小時的火車。

  每天面對著同樣的人群、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工作,過著如今年輕人最不屑的, 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的日子。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奉上了半個世紀以來中文寫作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甚至可以預測,在以後很久,都不會再有一部同樣體量的作品能夠比肩三體系列。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劉慈欣說,自己周圍沒有人對科幻感興趣,也沒有人關心他在寫什麼

  2007年,電廠的煙囪被炸、廠房拆除,火力發電日薄西山。 新髮電廠的產能是舊發電廠的數倍,而工作人員卻只有1/3。許多人無處分流,大劉也閒置家中。

  這陣時代帶來的波動在劉慈欣的眼中卻遠遠算不上什麼淒涼悲歌。

  「必將到來的事情沒有什麼好悲觀的。」他說。

  相反,在演講中,劉慈欣提到,像自己這樣60年代出生於中國的人,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幸運的人。

  「之前沒有任何一代人,像我們這樣目睹周圍的世界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與我們童年的世界已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這種變化還在加速發生著。」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電影《山河故人》中,賣電飯煲、收音機,開桑塔納的一代人迅速進化為使用著超薄、透明、可以隨時隨地投射影像的電子產品的一代人,而這種巨變的發生不過短短幾十年

  看過《三體》的人都會覺得廣角下的大劉是個悲觀主義者,然而對於眼前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一切,他又是如此興致勃勃,滿懷激情。這種矛盾讓遇言姐覺得相當有趣。

  作為一名互聯網的移民,遇言姐同樣對劉慈欣口中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科幻」深有同感,有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就要被這快速轉動的巨大齒輪甩出去了。

  在遇言姐小的時候,北京還會在夏季的夜晚停電,打國際長途只能去電報大廈,查資料要到圖書館借縮微膠片, 去美國的飛機是三發動機的麥道。90年代,當銀行門外剛剛出現自動櫃員機時,路人都好奇地圍在提款人身邊看他操作。

  我第一次讀到關於「互聯網」的報導,是《讀者》上的一篇文章,它講述了美國大學圖書館的電腦中錄入了海量書籍,連延安時期的講話稿都能找到。在當時的我看來,一台可以通往任何文獻的電腦是那樣美妙得不可思議。

  對於那時的我們,如今這個被手機、網路、高鐵、電子支付包圍的社會可不就是科幻里的世界麼。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但另一方面,世界卻向著與克拉克預言相反的方向發展。」大劉說。

  在克拉克的小說《2001太空漫遊》中,在2001年,人類已經在太空中建立起壯麗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動力飛船已經航行到土星。

  而在現實中的2018年,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基礎物理學未見突破,人類更願意在信息技術的安樂窩中自娛自樂。

  對於一位堅信「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程度,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終歸暗淡「的偉大作者,當人類科技放棄星辰大海的征途,而過於關注建設各種網路烏托邦,他難免會感到失望。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2001太空漫遊》是克拉克寫於1968年的作品,然而科技卻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發展。信息技術的一枝獨秀降低了人類向外探索的渴望,科幻的想像力由克拉克時代的廣闊和深遠,變成如今網路時代賽博朋克的狹窄和內向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是純正的熱愛和信仰讓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宇宙觀

  讀劉慈欣的作品時,遇言姐總是奇怪,他為何總是喜歡把落後和貧瘠同面向未來的、閃閃發亮的科技聯繫在一起?

  比如,《三體》從泯滅人性的文革武鬥寫到宇宙坍縮,《鄉村教師》講的是黃土高原上的代課老師消解了太陽系被清理的厄運,《贍養上帝》是曾經「播種」人類的上帝們在中國農村吃著鹹菜、饅頭養老。

  這種原始與未來的奇異對接源於大劉兒時的見聞經歷。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1970年,7歲的劉慈欣在河南一個村莊中看到東方紅一號劃過天際,那是大陸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與對那顆飛行的小星星不可名狀的向往並存的是,劉慈欣難耐肚子的饑餓、光腳的孩子生著凍瘡、尚未通電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燈昏暗的光、礦上武鬥中駛過的卡車和夜里的槍聲。

  很多《三體》的讀者認為在程心身上表現出大劉對聖母的厭惡。遇言姐不這樣認為。

  在那個廣袤無垠、多維並存的世界里,人類社會的一切道德標準、愛恨情仇,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你甚至無法去恨將50億地球人趕到澳大利亞的三體,無法去恨用二向箔將太陽系壓扁成畫卷的歌者,只因為不同維度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後來,被邀請參加互聯網生態會議的大劉,聽到大佬們滔滔不絕地用「黑暗森林、猜疑鏈、降維攻擊」講解科技創業,他覺得尷尬,「他們說的那些我不懂,可又說是從我的書中來的。」

  然而,在大劉的宏大敘事中,又時時流露出愛與不舍。

  當碳基文明的觀察員認為地球不存在高等文明從而準備摧毀時,是黃土高原上鄉村小學里的孩子們對於牛頓三大定律那聲聲清脆的回答挽救了太陽系的命運。

  當流浪地球上的民粹份子處死帶領人類逃離太陽系的三千名前瞻者時,一位科學家慷慨陳詞:「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若人類得以延續萬代,今後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熱淚。」

  當太陽系在向二維化跌落時,人類選擇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等待最後的時刻。羅輯在冥王星上那座巨大的人類墓碑中,輕撫《蒙娜麗莎》古老的畫框,喃喃自語:「我不知道你在這兒,知道的話我會常來看你的。」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在宇宙廣袤的視角下,這些片光支羽的描述讓人報以熱淚。大劉,這個駐守娘子關發電站30年的工程師,思考著與周圍格格不入的問題,暢遊在他人不能理解的精神世界。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找到那道最高、最遠的光

  

  每當翻閱一個偉大人物的生平時,遇言姐總是在想,他是怎麼開始的?他怎麼知道自己要這樣做?

  劉慈欣說,他還記得自己在沒有電扇、沒有電視的年代,第一次知道光年的概念時,立刻沉浸在黑暗太空中那種令人戰栗的廣漠和深遠的想像中,被一種巨大的恐懼和敬畏所壓倒,而其他的同學則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震撼。

  張益唐說,他8歲時在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中讀到費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立刻被數學之美所吸引。他至今記得書上的最後一句話:「這個問題還要留給未來的數學家解決,讀者們努力吧!」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遇言姐採訪過的郝景芳,也提到兒時讀到「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公分物質,都需要一萬艘萬噸巨輪才能推動」的那一刻,自己目瞪口呆乃至暈眩。後來,她放棄了保送北大中文系的名額,選擇去清華學習天體物理。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他們的心中有一束光芒,他們的人生並不是面向成功的狂奔,而是走向心中那條光芒的漫漫長路。那光芒太遠,有時令人無可避免的絕望憂傷,有時又令人充滿吸毒般的快感。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用一千萬倍的顯微鏡觀察,「水滴」的表面仍然是光潔無暇的鏡面,原子被牢牢地釘在一起,連電子的震動都不再有

  宇宙如此廣袤,時空維度層層深入,交融扭曲,猶如不同密度的水流,流轉相續匯聚成河。窮盡過去未來不過是剎那所現。一想到這些,遇言姐就有點明白為何大劉說「無垠的太空仍然是人類想像力最好的去向和歸宿」。

  至今,名滿天下的大劉仍然會為女兒做飯,笑稱工作調動不容易,買不起北京的房子,面對請他幫忙修電腦的朋友、鄰居來者不拒。

  但我們知道,在這個平凡男人的雙眼中,看到的是宇宙的廣漠,人生的短暫,每一層維度中的生命被牢牢制約在嚴格的形態中,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只是時空大漠中的一粒微塵。

劉慈欣 : 做飯、修電腦、住山溝蝸居,卻把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眼下,那個堅信末日終將到來的大劉,卻堅持每天跑步,每周遊兩次泳,只為了能夠在自己80歲時,在普通人能夠負擔太空漫遊的未來,親身看一眼那遙不可及的宇宙。這樣心懷浪漫又精進勇猛的一個大叔,讓人無法嘲笑。

  祝願大劉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夢想,也祝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那束光亮。給歲月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歲月。畢竟,在無限無量的時空中,生命的生滅僅在瞬間,唯有對真理與理想的追尋能令我們擺脫時光的桎梏,獲得內心的寧靜。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shesay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