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後一個夜晚,明治維新以後就改用陽歷的日本迎來了自己的「除夕」。作為如同春節聯歡晚會一般的存在,日本音樂界乃至娛樂界年度大戲的「紅白歌合戰」也在這一天迎來了第69屆的演出。由於2019年5月日本將改用新的年號,歷時30年的「平成年代」即將劃上句號,於是這一次紅白歌合戰也就成了「平成最後的紅白」。
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若干「大物」的出場自在情理之中。作為主辦方的NHK幾乎在最後一刻才把因為一曲《Lemon》紅得發紫的米津玄師請上了「紅白」(雖然是場外聯線),可以說是很拼了;老牌樂隊「南天群星」現身主會場,也算給足了NHK面子;甚至早在2013年就在創下紅白歌合戰出場最高記錄(50次)的北島三郎也選擇在今年復歸,更讓「平成最後的紅白」增添了幾許歷史的厚重感。
紅白出場的米津玄師
北島三郎的50(+1)次「紅白」出場,前無古人,想來後也不太會有來者。今年「紅白」會場出場最多白組(男)歌手的五木宏不過48次,而紅組(女)歌手出場記錄保持者,算上今年已經連續3屆擔任白組壓軸的石川小百合更是只有41次。
不過,他們三位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演歌」歌手。「所謂演歌(Enka)」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是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其字面意思顯得費解,跟「艷歌」的別稱混在一起,就更容易讓人覺得稀里糊塗。但說它熟悉,是因為不少演歌有其中文翻唱版本,譬如鄧麗君的《空港》與《我只在乎你》。而在上世紀8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所演唱的日本歌曲《北國之春》更是一首地地道道的「演歌」(原唱千昌夫)。由於歷史上的關係,許多早期閩南話歌曲直接照搬了日本演歌的曲調,所以日本演歌在今天一些國人聽來,第一反應往往是為何是滿滿的「閩南風」,顯然是本末倒置了。
雖然北島三郎曾經不無自豪地說過,「法國人有世所周知的香頌(chanson),美國人有代表美國精神的爵士樂,日本人則有演歌」,但實際上「演歌」的歷史絕對無法與諸如歌舞伎、狂言之類的日本所謂「國粹」相提並論。說穿了,它其實就是日本最古老的流行歌曲,其歷史距今不過一百多年。「演歌」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自由民權運動的鬥士們以歌代替演說的「壯士歌」。自由民權運動由於受到明治專制政府的打壓,印刷品被沒收,演說會場被搗毀,因而日常活動就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展開。於是,自由民權的鬥士們就紛紛走上街頭,將其政治主張用演唱的形式向觀眾宣傳。因此演歌原本就是「演說的歌」的意思。1890年之後,演歌內容轉變成為愛情、悲劇相關的歌曲,逐漸確定了自身在日本歌唱界的地位。
紅白復歸的北島三郎
古賀政男(1904-1978年)則是「演歌音樂風格的奠基人」,正是這位昭和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創立了所謂「去四七」的日本演歌音階調式理論,就是把西洋音樂的大小調音階去掉第四和第七級音,即在大調「1(do),2(re),3(mi)、4(fa)、5(so)、6(1a)、7(si)」中去掉4(fa)與7(si)。小調「6( la)、7(si)、1(do)、2(re)、3(mi)、4(fa)、5(so)」中的2(re)與5(so)同樣也去掉。
在上世紀60年代「演歌王后」美空雲雀確定了在演歌界巨匠的地位之後,這種 「古賀旋律」正式成為了日本演歌的主流。演歌的主題所表達的多為哀傷離愁的情緒,其中既有對親情的思念,亦有對戀情的無奈與嘆息,同時也不乏人生感悟。演歌中歌詞出現最多的就是「雨、酒、泣、別、悲、淋」等表現憂傷情感的歌詞,「船、港、波止場(碼頭)、汽車、汽笛」也成了分手的象徵。
上世紀的50到80年代,可以說是演歌的黃金時代,名曲頻出。美空雲雀的《悲酒》成為悲戀的象徵,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失戀女悲苦的心境;千昌夫的《北國之春》唱出了那一代日本鄉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無盡鄉愁,至於石川小百合的成名曲兼代表曲《津輕海峽·冬景色》更是被錄制在日本東北地區青森縣龍飛岬的「歌謠碑」里,只要按下紅色按鈕,石川小百合的優美歌聲就會在空蕩的津輕海峽之畔繚繞……1986年是北島三郎為紀念歌唱生涯25周年,在東京新宿駒劇場舉行慶祝演出,在長達一個月的連續公演中,這座容納2300多人的大劇場,幾乎在每天上演兩場的情況下仍然場場客滿。鼎盛時期的演歌不僅在日本國內吸引了無數粉絲,常常創造出演歌磁帶或CD暢銷百萬以上的佳績。從1970年代後半開始到1980年代在日本發生了卡拉OK高潮,吸引了很多日本人休閒時聚集在酒吧或者卡拉OK屋里陶醉於演歌的世界——根據2016年的一次調查,最受日本人卡拉OK青睞的演歌是《津輕海峽·冬景色》與石川小百合的另一首代表作《越過天城(山)》。
龍飛岬「歌謠碑」
到了1980年代的最後一年(1989),日本告別「昭和」,迎來新的年號,「平成」。當年6月,美空雲雀去世,在她的告別式上,眾多演歌歌手共同詠唱其最終作品《川流不息》(詞作者秋元康後來說,正是由於為此曲作詞,他才有資格自居「作詞家」,盡管如今他更以AKB48等偶像女團的製作人聞名),仿佛是再向一個時代告別。
演歌的鼎盛時代確實隨著美空雲雀一起遠去了。早在1970年代末期,盛極而衰的苗頭已經出現。在1978年NHK舉辦的「全國縣民意識調查」里,在日本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東京(及神奈川),居民喜歡通俗音樂(J-POP)的比例已經凌駕於演歌之上。到了1980年代之後,這一情況逐漸向全日本擴散。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都市年輕人很難體驗演歌中所表現的鄉愁、感傷的情懷。演歌中頻頻出現的「淚,酒,雨,海港,船」等感傷詞匯已變成了背棄時代的「死語」,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中頻繁出現的「光,嵐,愛情,kiss」等熱情洋溢的詞語。在這種情況下,演歌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歷史感」的音樂形態。到1990年代,唱片銷量極速下滑的演歌己然完全無法與風頭正興的J-POP相比了。盡管2000年時,初出茅廬的冰川清志以《箱根八里的半次郎》斬獲100張銷量,創出演歌界的奇跡。但諷刺的是,此曲主題恰恰是日本演歌中的另類,被貶斥為「流浪漢作品」。至於冰川清志其人青春靚麗的外表更是他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視覺系演歌」的稱呼,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以顏值取勝的「偶像型歌手」。
今年紅白上的冰川清志
即使如此,冰川清志也無法一力挽回演歌衰弱的大勢。雖然在1990年代末期還有人樂觀的預言,日本年輕人涉世不深,很難與演歌所表現的「負能量」發生共鳴,當成長到四五十歲,嘗盡人生的甜酸苦辣後,就會認同演歌,喜歡演歌。但1990年代的年輕人在變成21世紀已經過去五分之一時的中老年人時似乎並未改變自己的喜好。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冰川清志專輯《勝負的花道》的銷量只有13萬張,雖然在演歌界這已經是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石川小百合的新專輯發行量不足千張),但比起動輒過百萬銷量的偶像團體,的確判若雲泥。
在這種情況下,演歌在「紅白歌合戰」的地位也越發尷尬。「紅白」上有過演歌歌手較多的時期,在平成的第一屆「紅白」(1990年)里,演歌歌手在全部歌手中尚且占據了半壁江山以上,但對於收視率日漸走低的紅白歌合戰而言,要喚回離開的年輕觀眾,讓年輕觀眾喜歡的歌手多出場自然是題中之義。結果,在「最後的平成紅白」上,演歌歌手的比例已經降到了不足四分之一。不但是數量上在無可奈何地萎縮,「紅白」上的演歌歌手在演唱時,也越來越依賴舞台效果而不是歌曲本身來提高收視率。到了第69屆紅白歌合戰時,伴舞之於演歌歌手已是稀松平常之事。譬如為丘綠伴舞的畠山愛理是人氣很高的前體操運動員;而山內惠介在前兩年連續由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與Akb48)伴舞後,本次改由「紅白」初出場的「刀劍男士」伴舞。
2016紅白上乃木坂46為山內惠介伴舞
島津亞矢雖然沒有伴舞,但她演唱《時代》時大螢幕中映出的平成年代歷史圖像演進不啻將歌曲本身變成了背景音樂;別出心裁的三山宏固然上台唱歌,但他表演的主要節目似乎是打破「劍玉(一種日本遊戲,有點類似溜溜球)」的接龍金氏紀錄(由於去年「紅白」時接龍失敗,所以這個創意一玩就是兩年);至於另一位演歌歌手水森香織更是在歌唱至半途時被表演了「大變活人」的魔術戲法……雖然是一個比一個努力地博取眼球,但演歌的吸引力下降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畢竟,有人氣者如米津玄師只需要簡簡單單在場外聯線里唱完《Lemon》即可。
劍玉接龍中的三山宏
那麼,是不是可以斷言,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不需要多少年,恐怕「紅白歌合戰」上就快沒有演歌的立足之地了呢?恐怕也不見得。演歌雖日漸式微,但「紅白歌合戰」的這些出場多次的演歌歌手老面孔及其所吟唱的「古老」演歌,給觀眾帶來的或許就是一種安心的感覺——年年歲歲,他們所熟悉的那個人還在、那首歌還在。在這方面,石川小百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從2007年「紅白」開始,她的演唱曲目就固定在《津輕海峽·冬景色》與《越過天城》兩曲輪流循環。前者創作於1977年,後者也是一首1986年面世的老歌。
在「紅白」上第11次演唱《越過天城》的石川小百合
另一方面,演歌界似乎也有新鮮血液的注入。值得一提的是從AKB48中走出的演歌歌手巖佐美咲(1995年出生)。她在17歲時發行的演歌單曲《無人車站》斬獲日本公信榜周榜第五名,這一記錄距離上次森昌子以女性演歌歌手身份進入到日本公信榜綜合榜單已有25年之久……而在2018年,號稱「大學生演歌手」的辰巳ゆうと更是在暌違十年之後,為演歌界奪取了日本唱片大賞的最佳新人獎。
無論如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演歌有著自己的魅力——這種魅力甚至可以溢出日本國界之外。在2018年11月NHK世界台的《東京之歌(SONGS OF TOKYO)》節目中,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年輕女歌迷就直言,「我被(演歌)迷住了……我在奧地利時以為演歌是屬於老年人的音樂,但(最後發現)演歌比其他任何種類的歌曲都都更有激情和力量……」或許,「演歌」盡管日漸落寂,仍可自得其樂。
熱愛演歌的奧地利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