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城市生活久了,總會想找些平常沒去過的地方看看,這幾年看了許多台中舊市區巡禮的文章與介紹,對於這個小時候曾經是台中最繁華的地區,現在則沒落到只能用今非昔比來形容。
這幾年陸續有許多人陸續紀錄台中舊市區的歷史,在看過許多文章與介紹後,我也走訪了舊市區的各個新舊景點。
【台中舊市區景點簡覽】
「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這兩個由日出集團重新打造的熱門新地標,算是當今最具代表的重生老建築了,它們的熱門程度,實在不需再多做介紹。
其他景點還有綠川旁的廢棄大樓「千越百貨」、台中最大但即將拆遷的公有零售市場「建國市場」、鐵道藝術空間「20號倉庫」、昔日最時尚的娛樂場所「南夜大舞廳」等各個歷史特色建築。
關於美食部分,舊市區有「一福堂」、「洪瑞珍」、「太陽堂」等糕點老店;電子街的「汕頭牛肉劉」與「台灣陳沙茶」兩間人氣火鍋夯店;「繼光香香雞」也是發源自繼光街;還有老字號台灣傳統美食聚集地「第二市場」更是不可錯過!晚上還有「中華夜市」多種夜市小吃滿足每一位夜貓子。
當然車站週遭還有許多知名老店、歷史建築就不一一列出,等待有更多的人能夠前往探訪、分享老地方的歷史故事與美感,親自走一趟體驗那些歲月的痕跡。
【台中小東南亞 - 第一廣場】
距離台中火車站步行約莫5分鐘路程的第一廣場(現在也稱東協廣場),是個交通相當便利的商圈景點。
如此便利的景點,在地人卻是鮮少來訪。本人上一次來到第一廣場,是兩三年前的事,而且還只是去樓上的KTV唱歌,而不是在第一廣場樓下商店及周邊逛街。
和一般人一樣,我對於第一廣場的印象,大概是二十年前曾經是個很熱鬧的商圈,因為一連串的衛爾康火災、幽靈船傳說、愛滋病針頭、周邊百貨商圈沒落等事件,一廣漸漸不再是在地台中人想來的地點。
更早以前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則不在本人的年齡範圍之中,想了解更多關於第一廣場的歷史得去詢問附近老一輩的居民了吧。
外籍勞工們對於那些台灣人以訛傳訛的靈異傳說可能較不在意,而一廣又是個交通便利的地方,久而久之,第一廣場就漸漸成了外勞們休假的聚集地。
這次舊市區巡禮來到第一廣場,起因於女友想吃道地的越南河粉和越式法國麵包。
而第一廣場週遭的街道巷弄,有著許多由越南人和印尼人開的餐飲小店。要吃道地的外國料理,當然就要來這吃由外國人親自掌廚的店。
沿著第一廣場外圍,成功路與繼光街附近走走,看見許多越南與印尼小店販售東南亞菜。
越南餐廳最常看見的菜色是牛肉河粉、法國麵包與越南春捲,看起來也較常有台灣人進去吃,也許是越南菜較符合台灣人口味,或是因為越南餐館大多都有標示中文,讓台灣人較能夠了解自己點了什麼菜。
而印尼小店多是一些我們沒見過也沒有標示中文的自助餐菜色,每一家印尼小店的生意都不錯,每個人都自己拿了一盤菜和飯在吃,有人習慣傳統吃法,用手抓飯配菜。
走在這些巷弄之中,簡直就像是來到東南亞一樣。
【越南料理風味】
我們隨意走進一家越南餐館,拿起中文菜單點了牛肉河粉、法國麵包沾咖哩、炒青菜。
「牛肉河粉」上桌後,先品嚐原味,湯頭鮮美,有著九層塔、油蔥等香料味道,是台灣人很能夠接受的口味。再淋上檸檬汁,湯頭有了檸檬酸味加持,彷彿畫龍點睛般的提味。唯一缺點是牛肉煮老了,若是牛肉熟度恰當,這碗河粉就了無遺憾。
「法國麵包沾咖哩」,咖哩是屬於湯汁較稀釋的那種,但口味並不因湯汁稀釋而無味,反而是充滿濃濃的椰奶風味。湯裡頭還有芋頭與某種薯類,以及肉塊。
原以為深色的肉塊是牛肉,自湯中撈起發現帶皮,原來是鴨肉,這還是我首次見到將鴨肉融入咖哩中料理的菜色,十分新奇。還是說,這其實是從台中公園抓來的綠頭鴨或天鵝我也不大清楚?
法國麵包烤得外酥內軟,沾咖哩湯汁時,麵包如海綿般大量吸收咖哩湯汁,放入口中帶著麵包香氣與濃郁的椰汁咖哩,這吃法很不賴。
桌上放著各種來自東南亞的蝦醬、辣醬、醬油,每種都和一般在台灣吃到的醬料口味不大相同,若想體驗更多東南亞道地的口味,亦可淋上些許。
兩道主食填飽肚子後,我們在附近的巷弄繼續繞繞。
【東南亞小吃初體驗】
離開越南餐館,走進隔壁的青草街買杯濃濃台灣風味的無糖青草茶解渴。
閒晃的路途中,由於梅雨季節雨勢越來越大,我們走往第一廣場騎樓下躲雨。
第一廣場的騎樓下,有幾間賣東南亞燒烤、小吃與甜點的攤販。
小吃外觀看起來相當誘人,雖然才剛吃飽,但看著這些色澤亮麗、香氣十足的食物,實在忍不住再買來品嚐。
我們看到許多台灣沒見過的小吃,其中一攤的串燒有糯米腸、香腸、丸子等,和老闆點了一份很像糯米腸的小吃,老闆將之放到烤網上加熱。
加熱等待過程中,問了老闆香腸和丸子有什麼特別,老闆用不太順暢的中文告訴我那是台灣香腸和貢丸,原來台灣的小吃也是相當受外國人歡迎的,香腸和貢丸果然是台灣之光!
此外,老闆特別提醒,我們點的米腸吃起來會有點酸。
咬下一口剛烤好的油滋滋米腸,裡面是由糯米、冬粉和豬皮混合,並且帶有一種類似德國豬腳旁邊會放的酸菜的發酵酸味,還挺好吃的。
後來上網查了關於泰國小吃的介紹,發現這是泰國的路邊攤才有的小吃。
現在在台灣就能吃到,根本不必搭飛機出國了啊!
【第一廣場內部商場】
週日是移工們的固定休假日,第一廣場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在此逛街、吃飯、聊天、唱歌、野餐。
外頭的雨仍然沒有要停的意思,於是我們往第一廣場內部走走,看現在的一廣是什麼樣子。
1F和外圍店面有許多服飾和飾品店,但也穿插著幾間東南亞專屬的通信行、雜貨店等等。
3F還有一家超市,賣來自東南亞的各種食品和生活用品,價錢也都不貴,相當值得進去逛逛。
2015.06.01
2016.03.27更新
這幾年陸續有許多人陸續紀錄台中舊市區的歷史,在看過許多文章與介紹後,我也走訪了舊市區的各個新舊景點。
【台中舊市區景點簡覽】
「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這兩個由日出集團重新打造的熱門新地標,算是當今最具代表的重生老建築了,它們的熱門程度,實在不需再多做介紹。
其他景點還有綠川旁的廢棄大樓「千越百貨」、台中最大但即將拆遷的公有零售市場「建國市場」、鐵道藝術空間「20號倉庫」、昔日最時尚的娛樂場所「南夜大舞廳」等各個歷史特色建築。
關於美食部分,舊市區有「一福堂」、「洪瑞珍」、「太陽堂」等糕點老店;電子街的「汕頭牛肉劉」與「台灣陳沙茶」兩間人氣火鍋夯店;「繼光香香雞」也是發源自繼光街;還有老字號台灣傳統美食聚集地「第二市場」更是不可錯過!晚上還有「中華夜市」多種夜市小吃滿足每一位夜貓子。
當然車站週遭還有許多知名老店、歷史建築就不一一列出,等待有更多的人能夠前往探訪、分享老地方的歷史故事與美感,親自走一趟體驗那些歲月的痕跡。
距離台中火車站步行約莫5分鐘路程的第一廣場(現在也稱東協廣場),是個交通相當便利的商圈景點。
如此便利的景點,在地人卻是鮮少來訪。本人上一次來到第一廣場,是兩三年前的事,而且還只是去樓上的KTV唱歌,而不是在第一廣場樓下商店及周邊逛街。
和一般人一樣,我對於第一廣場的印象,大概是二十年前曾經是個很熱鬧的商圈,因為一連串的衛爾康火災、幽靈船傳說、愛滋病針頭、周邊百貨商圈沒落等事件,一廣漸漸不再是在地台中人想來的地點。
更早以前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則不在本人的年齡範圍之中,想了解更多關於第一廣場的歷史得去詢問附近老一輩的居民了吧。
外籍勞工們對於那些台灣人以訛傳訛的靈異傳說可能較不在意,而一廣又是個交通便利的地方,久而久之,第一廣場就漸漸成了外勞們休假的聚集地。
【第一廣場周邊美食】
而第一廣場週遭的街道巷弄,有著許多由越南人和印尼人開的餐飲小店。要吃道地的外國料理,當然就要來這吃由外國人親自掌廚的店。
沿著第一廣場外圍,成功路與繼光街附近走走,看見許多越南與印尼小店販售東南亞菜。
越南餐廳最常看見的菜色是牛肉河粉、法國麵包與越南春捲,看起來也較常有台灣人進去吃,也許是越南菜較符合台灣人口味,或是因為越南餐館大多都有標示中文,讓台灣人較能夠了解自己點了什麼菜。
而印尼小店多是一些我們沒見過也沒有標示中文的自助餐菜色,每一家印尼小店的生意都不錯,每個人都自己拿了一盤菜和飯在吃,有人習慣傳統吃法,用手抓飯配菜。
走在這些巷弄之中,簡直就像是來到東南亞一樣。
【越南料理風味】
我們隨意走進一家越南餐館,拿起中文菜單點了牛肉河粉、法國麵包沾咖哩、炒青菜。
「牛肉河粉」上桌後,先品嚐原味,湯頭鮮美,有著九層塔、油蔥等香料味道,是台灣人很能夠接受的口味。再淋上檸檬汁,湯頭有了檸檬酸味加持,彷彿畫龍點睛般的提味。唯一缺點是牛肉煮老了,若是牛肉熟度恰當,這碗河粉就了無遺憾。
「法國麵包沾咖哩」,咖哩是屬於湯汁較稀釋的那種,但口味並不因湯汁稀釋而無味,反而是充滿濃濃的椰奶風味。湯裡頭還有芋頭與某種薯類,以及肉塊。
原以為深色的肉塊是牛肉,自湯中撈起發現帶皮,原來是鴨肉,這還是我首次見到將鴨肉融入咖哩中料理的菜色,十分新奇。還是說,這其實是從台中公園抓來的綠頭鴨或天鵝我也不大清楚?
法國麵包烤得外酥內軟,沾咖哩湯汁時,麵包如海綿般大量吸收咖哩湯汁,放入口中帶著麵包香氣與濃郁的椰汁咖哩,這吃法很不賴。
桌上放著各種來自東南亞的蝦醬、辣醬、醬油,每種都和一般在台灣吃到的醬料口味不大相同,若想體驗更多東南亞道地的口味,亦可淋上些許。
兩道主食填飽肚子後,我們在附近的巷弄繼續繞繞。
【東南亞小吃初體驗】
離開越南餐館,走進隔壁的青草街買杯濃濃台灣風味的無糖青草茶解渴。
閒晃的路途中,由於梅雨季節雨勢越來越大,我們走往第一廣場騎樓下躲雨。
第一廣場的騎樓下,有幾間賣東南亞燒烤、小吃與甜點的攤販。
小吃外觀看起來相當誘人,雖然才剛吃飽,但看著這些色澤亮麗、香氣十足的食物,實在忍不住再買來品嚐。
我們看到許多台灣沒見過的小吃,其中一攤的串燒有糯米腸、香腸、丸子等,和老闆點了一份很像糯米腸的小吃,老闆將之放到烤網上加熱。
加熱等待過程中,問了老闆香腸和丸子有什麼特別,老闆用不太順暢的中文告訴我那是台灣香腸和貢丸,原來台灣的小吃也是相當受外國人歡迎的,香腸和貢丸果然是台灣之光!
此外,老闆特別提醒,我們點的米腸吃起來會有點酸。
咬下一口剛烤好的油滋滋米腸,裡面是由糯米、冬粉和豬皮混合,並且帶有一種類似德國豬腳旁邊會放的酸菜的發酵酸味,還挺好吃的。
後來上網查了關於泰國小吃的介紹,發現這是泰國的路邊攤才有的小吃。
現在在台灣就能吃到,根本不必搭飛機出國了啊!
攤子也有許多加了不同料的摩摩喳喳,有果凍、水果、西米露等,我們買了其中一杯,熱帶水果、果凍及不知名的甜點融合在椰奶中,口味相當特別。
【第一廣場內部商場】
週日是移工們的固定休假日,第一廣場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在此逛街、吃飯、聊天、唱歌、野餐。
外頭的雨仍然沒有要停的意思,於是我們往第一廣場內部走走,看現在的一廣是什麼樣子。
1F和外圍店面有許多服飾和飾品店,但也穿插著幾間東南亞專屬的通信行、雜貨店等等。
2F有較大型的服飾店、餐廳,較特別的是在梯間有茶店,點杯飲料可以坐板凳與矮桌和朋友聊天。
3F主要是通信行,但這邊主要申辦的都是以和東南亞打電話,或是外勞在台灣申辦電話的業務。
話說我有一位高中同學,他大學時期曾在這邊的電信行打工,而且相當樂在其中,相信這樣的打工經驗應該很少人能經歷過。
3F的另外一區是卡拉OK小吃店,每間小吃店都播著熱鬧的MV和音樂。
3F還有一間刺青店和刀具店,甚至在入口處也有賣生鮮蔬果和糯米食品的小店,3F是個較特別的樓層。
3F還有一家超市,賣來自東南亞的各種食品和生活用品,價錢也都不貴,相當值得進去逛逛。
【後記】
雖然多數台中人都認為一廣繁榮不再,但實際走一趟第一廣場,發現這地方已經重新發展出一種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氣象。
有些人對於東南亞外籍人士有種莫名的恐懼,但其實他們和台灣人一樣,有好人有壞人,並非所有人都該被掛上標籤。
若是擔心治安問題遇到壞人,建議還是結伴同行,畢竟獨自一人前往任何地方都是較危險的。
若是擔心治安問題遇到壞人,建議還是結伴同行,畢竟獨自一人前往任何地方都是較危險的。
反倒是我的高中同學以前在這裡的通信行打工時,就認為這些外籍人士相當幽默,所以連當兵放假的時候都還跑來打工,看他有多愛這裡的工作。
有著「台中小東南亞」稱號的第一廣場,是個讓人能夠輕鬆體驗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國美食與文化,台灣在地美食如「謝氏早點」也與之融洽相處。
還在想著要出國享受東南亞的美食與體驗當地文化嗎?
時間、荷包不夠充裕的話,到台中第一廣場體驗東南亞一日遊的輕鬆行程吧!
2016.03.2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