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

台灣政府緊鑼密鼓要和中國簽訂ECFA,希望使台灣對中國的經貿往來,比對其他國家更優惠和方便。這種協議一旦簽署,台灣經濟無可避免將更依賴中國。因此,「台灣是否太依賴中國」,以及「更依賴中國好不好」的問題,最近引起甚多討論。可惜的是,有些人的討論避重就輕,有些人甚至違背事實。 

台灣經濟是否太依賴中國的問題,用客觀的態度來分析可分成三個層次:一是實際依賴的情況或數據究竟如何?二是這樣的依賴可能會有甚麼後果?三是這種後果好不好,是不是我們所樂見?第一個層次幾乎是完全客觀中性的事實問題;第二個層次是可以相當科學化討論的問題;只有第三個問題帶有較多價值判斷或意識型態。然而有些人民卻似乎基於意識型態,而故意忽略或扭曲前兩個問題,以掩護其在第三個問題上的選擇。

台灣對中國依賴程度高不高?

衡量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出口的依賴程度。在4月11日的民間國是會議中,我詢問經濟部尹啟銘部長說,我國出口有40%賣到中國(金融風暴之前的平均數字),請問他這是不是全世界最高?世界上出口第二依賴中國的國家依賴比例又是多少?尹部長當天避不作答,政府迄今也未做任何說明。

事實上,我國出口依賴中國的比例當然是世界最高,以往指責台灣鎖國不和中國往來,或失去利用中國之機會的說法,根本都是在欺騙人民,因此經濟部當然不敢答覆我的問題。

然而幾天後,有一家媒體卻用了似是而非的資料,主張台灣並未對中國過度傾斜,似乎是想代替經濟部回答我的問題。該媒體的社論說,台灣去年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為28.9%,而韓國、日本也分別有22%和16%的出口是賣到大陸,所以我們並未太依賴中國。這種說法相當可笑,因為28.9%比22%和16%大很多,已是明白表示我們比別人多依賴中國很多。而這28.9%還是去年下半年我國對中國出口萎縮程度遠大於我國對其他國家出口之萎縮程度,也大於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之萎縮程度的結果。此外,我國也有不少對中國的出口是透過香港進行,並不包括在上述數字中。所以我國出口特別依賴中國,乃是不爭的事實,不是媒體用「韓日也不遑多讓」這種含混的字眼所能掩飾。

更不可思議的是,該社論又以台灣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的下降,來主張我們並未過度依賴。舉出的數據是:1994年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為12.5%,而南韓只有6.3%;但2005年台灣占有率降至11.3%,被南韓超越;今年降至7.6%,又被美國超越。所以「台灣真正的危機實非對中國過度依賴,而是台灣外貿競爭力的急速下降」。

但是,我們在各國的進口市場占有率的高低,乃是各國對我國依賴程度而非我國對各國依賴程度的指標。我國在中國占有率的下降,乃表示中國愈來愈不依賴我國。而這也正是危機的重點之一,即我國愈來愈依賴中國,而中國卻愈來愈不依賴我們,所以中國抵制兩岸經貿往來對我國的傷害能力愈來愈大,但中國自己因而會受到的傷害卻愈來愈小。因此,中國用經濟手段來制裁我國的可能性將因而提高。這種對中國依賴變得「更危險」的資料,竟被用來主張我們未過度依賴中國,實在十分荒謬。

我國不只出口依賴中國最高,我國對中國投資的依賴程度也最高。過去多年我國每年拿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資金到中國投資,遠高於所有其他國家。美國每年去中國投資的金額低於GDP的千分之一,而我國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在中國實際投資卻大於美國!有這樣明確的依賴資料,國內很多人竟還認為我們過去是鎖國而不利用中國的機會。4月11日的民間國是會議中,我質問尹部長有沒有其他國家對中國投資比例更高?尹部長也避不作答。

依賴中國有甚麼風險?

第一個問題答案已很明顯,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這樣高度依賴中國的第一個後果,是中國的經濟波動將會對我國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把大部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當然比較高。去年以來,我國經濟的表現在主要國家中最差,主要原因就是對中國出口的大幅萎縮所致。外國主要媒體因此紛紛分析說我國是因為太依賴中國,才導致衰退最嚴重,國內有些人竟可睜眼忽略這些事實。

太依賴中國的第二個風險是,產品逐漸被替代而產業被迫移去中國。總出口的40%賣到中國是個平均概念,它表示有很多產品依賴中國的比例更高,而有些廠商依賴中國的比例也更高。這些產品和廠商不管是為接近客戶、降低成本,或避免中國的貿易障礙,都可能會想把生產移到中國。這是我國產業持續外移到中國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在中國市占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台商回台採購原料和零組件的比例已由1995年的52.4%和56.2%,降到2006年的33.2%和38.3%。這種出口產品被中國國內產品進口替代的情況,正是我國出口成長率較低,以及國內生產鏈縮短而出口品附加價值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但某媒體不只不注意依賴造成的這種傷害,反而用這種傷害的後果來說問題是我國競爭力下降而非太依賴中國。某媒體甚至說外國對中國出口成長率高於我國,表示外國對中國傾斜的速度快於我國,所以我國不必擔心。而實際上依賴的危險是在依賴的程度,也就是前面討論的出口比例,而不在於該比例的增加速度,媒體不該魚目混珠。

依賴中國最大的風險是,中國拿經濟作為政治上威脅我們的手段。我在民間國是會議中質問尹部長,是否知道法國總統由於和達賴見面而遭中共停掉對空中巴士的訂單?知不知道有台商受到中共的政治威脅?尹部長卻不願回答,許多媒體也不報導尹部長不願或不敢回答的事實。事實上中共早就明白宣示,其兩岸經貿往來政策的目的是要促成「祖國的統一」,北京從未放棄「以經促統」、「以商圍政」的策略,只有台灣某些人士為中共粉飾,而說「政經分離」,或說兩岸簽ECFA不涉及政治。江丙坤先生說依賴中國不是問題,但他不知道中國可以藉由不讓我們依賴來脅迫我們嗎?

經濟依賴中國好不好?

經濟依賴中國,雖然涉及「好不好」的價值判斷,但其中還是有很多事實和學理不能用意識型態來抹滅。中共曾說,給台灣的一國兩制將比給香港的更寬、更好,台灣可有自己的軍隊、可自選領導人、可有司法終審權。很多人可能因而沾沾自喜。

但我們該想想,為何香港人得不到北京願給台灣的待遇?那是因為香港在法理和經濟上已完全被中國控制,當然得不到中國尚須對台灣略施小惠的好處。我們該再想想,人種和歷史都不屬於中國的西藏(或圖博Tibet)若要屬於中國,應該最有資格得到一國兩制,中國為何連更受限制的「高度自治」都不給他們?而在中國內部主張自由民主和信仰自由的人士,更是遭到比西藏人更慘的打壓?當然是因為他們逃不出中國的手掌心,因此更別想得到甚麼權利。

香港回歸中國之後,由於媒體老板和大企業對中國的依賴,香港人已逐漸失去言論批評中國的自由,因此香港也失去促成中國民主化的力量。住在台灣的人到底喜不喜歡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當然和他的偏好或意識型態有關。但知道前述真正的事實之後,即使是主張和中國統一的人士,只要他仍希望台灣保持自由民主,希望中國也能民主化、自由化,就知道台灣經濟不可以像香港那樣高度依賴中國。只有不重視自由民主人權而盲目追求中國民族主義的人,或者利益已被中國控制而無法自拔的人,才會認為依賴中國沒有關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atchines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