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經濟學家關於生男生女的新發現

長久以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子女的數量和父母養育子女的品質呈反向關係,也就是子女愈少,對個別子女的照顧與教育等投資就會增加,於是子女未來的成就將會愈好。這就是家庭經濟學裡著名的「質量互換假說」(quantity-quality tradeoff hypothesis)。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這個假設應該非常合理,因為直觀上一個家庭的資源有限,子女愈多,個別子女分到的資源就愈少,當然對其發展就愈不好。不過,喜歡鑽研細節的經濟學家在近年來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對這個直觀合理的刻板印象提出挑戰。

子女愈多愈好如何可能?

第一個可能性來自於,家庭的資源不是固定的,而是會因為子女數量的增加而改變的。子女愈多,父親往往會更努力工作,或者加長工作時間來增加收入。另外,父母雙薪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原本父母之中有一位不工作(通常是女性),為了養育子女,可能會選擇兩人都工作。美國的經濟學家Angrist和Evans就發現第三個小孩會提高母親出外工作的機率。

第二個可能性在於子女數量會影響父母離婚的機會:子女愈多,父母為了子女不要受到負面影響,選擇離婚的可能性愈低。

最後,數量與品質之間如果有互換的關係,這個關係可能不是線性的。因為第二個孩子對第一個孩子的影響,與第三個孩子對第一、二個孩子的影響,可能程度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尤其養育孩子應該有可觀的「規模經濟」,因為第二個小孩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通常都比養育第一個來得低很多。

正是因為子女的數量對個別子女的發展可能有多面向的影響,經濟學想要估計出各個影響的相對程度,毋寧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正因為影響面複雜,所以不同的資料或者估計方法,往往使得經濟學家得到截然不同的估計結果。

新的發現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Angrist與其他兩位研究者在2006年的一篇論文就利用美國的資料來驗證「質量互換假說」。他們在控制因果關係後發現,就一對子女而言,父母生了第三個或者更多的子女,並不會對前兩個子女造成負面的影響。

另一篇是耶魯大學的Nancy Qian利用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來進行的研究,她發現第二個小孩的出現反而增加了老大的就學率,而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規模經濟」:第二個小孩的出現使得父母對一個小孩的投資回報更高,因為不但可以增加老大的教育,也會連帶提高第二個小孩的教育。

雖然目前發現的許多證據並不支持「質量互換假說」,但大多數的相關證據都是來自於高所得國家,這些研究成果並不能直接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生育率很高的貧窮地區。

生男生女大不同

經濟學家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同樣是多生一個小孩,生男與生女會帶來迥異的結果。美國的Dahl和Moretti兩位教授的研究發現,長女會因為弟弟的出生而得到好處。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出於父親對於男孩的偏好,父母離異的可能性因此而降低。另外,他們也發現美國跟台灣還有其他許多亞洲國家相同,平均而言比較喜歡生男生,而且偏好主要來自於父親。因為這個偏好,使得那些只有女孩的父母比較有動機多生小孩。

比較早期的時候,美國的Butcher和Case兩位教授就發現,一個只有兄弟的女孩,跟一個只有姊妹的女孩比起來,會受到更多的教育。他們提出的解釋是跟兄弟一起長大的女孩在價值觀上會比較積極進取,會提高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個性也變得比較陽剛。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生了男孩會改變父母的行為,像前述提到的提高所得以及降低離婚機率。

台灣的研究

劉錦添、陳妍蒨兩位經濟學教授以及中研院的陳香如博士,利用台灣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台灣的情況跟美國有所不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台灣人普遍偏愛男孩,所以生男、生女的差別應該很大。可是三位的研究結果顯示,女孩上大學的機率並不會因為家裡有了兄弟而減少。這表示雖然台灣人可能偏愛生男孩,但是男孩並不會排擠掉父母對女孩教育上的投資。這一點和美國發現的情況迥異。

不意外的結果是,頭兩胎都生女孩的父母,跟頭兩胎都生男孩的父母比較,決定多生的機率高了30%,這反映了台灣人對男孩的偏好。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差異在美國和以色列都是28%,和台灣十分接近。原來,偏愛生男孩完全不是台灣人的專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atchines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