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要買 就買第一名的股票!P.90

黃茂雄和東元電機董事長黃茂雄同名同姓,他三十三年次,台大經濟系畢業,是中電、漢光科技的監察人,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是他的學弟、石齊平是他的同班同學。


生活極為低調的黃茂雄,從事證券投資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經驗,累積的財富相當可觀,談到他投資成功的哲學,黃茂雄笑著說:「我買產業裡面第一名的股票,買了就不隨便賣。」而且,「即使看到地上有一塊黃金,我也不會隨便彎下腰來撿,因為,路上的金塊有真有假,萬一閃到腰就麻煩了。」

更有趣的是,今年已經五十五歲的黃茂雄,透過網路券商積極參與美國網路股票。緊抓趨勢的黃茂雄認為,網路股票風險雖高,但是「一定要跟他賭一下」,目前他持有最多的美股是 Microsoft、Cisco,台股最多的是台積電、聯電, 我們來看看這位已經邁入 LKK 級的成功投資家,如何永遠抓住時代最新潮流:


投資「第四波」的股票


大家都知道高科技是未來最重要的投資趨勢,台灣投資人也一窩蜂搶買高科技股,不過,高科技的源頭在美國,要投資高科技就應該投資美國,而且要選「第四波」的公司,不是投資第三波,第三波就是像 IBM、Dell、康柏,是硬體嘛,而第四波的公司則像 Microsoft、Cisco (思科科技、全球最大網路設備供應商)、 AOL ( America on Line 美國上線公司、 美國最大網路線上服務公司)、Yahoo,不然就是輝瑞,威而鋼嘛,對不對?這些產業台灣都沒有, 最近證明美國漲最多的股票,就是這些第四波的股票。

美國股市在二月跌下來, 隨後反彈最多的股票也是這些第四波公司,Microsoft、AOL 創新高,亞馬遜(網路書店)都創新高,輝瑞也差不多,我想就是投資主流產業,買對了就不要管它了。現在有一本書不是叫二○、八○原則嗎?就是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二十的人身上,股票也是這樣,像美國第四波產業 Intell、Microsoft,第一名占市場的八○%以上,第二名到最後一名才占二○%,所以要買,就買第一名的股票。

對於網路股票的飆漲,我最近看到一個解釋,像電力啊、電話公司的股票,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也都是這種漲法,現在電力、電話普及率都九○%以上,網路才七%而已,後面還有九○%,後面怎麼樣不知道,但是股票就是投資未來,我跟你賭看看,網路是幾十年來最大的發明,所以,不管多貴一定要跟它賭一下,輸贏沒有關係,卻不能毫不參與。

去年我跟人家講要買美國股票的時候,Yahoo 一股六十元(分割前),我的兒子在美國念書也去買,漲到一百元賣掉,賺了五成,好像很不錯了,但是我到一八○元才進場,總共十八萬美金買了一千股,抱到現在一年多吧,Yahoo 股價分割、一股變成四股,股價仍然是一八○美元,你看多厲害,你如果覺得漲得太多去放空 Yahoo,恐怕早被它軋死。

Microsoft 可能就是電視台、Dell 就像生產電視機的國際牌, 賣收音機、賣電視機的能賺多少啊?是不是這樣,Microsoft 如果五年前買,它一年都賺一倍啊,分割都填權,去年一六○美元,股票分割之後等於每股成本八十元,現在股價還是一八○元,一年報酬率一倍多,這厲害吧。

我買美國股票很少進出,給它放著,就一直漲,我只買 Microsoft,因為我知道它總有一天會經營網站,而且,比較不會倒,選 number one,如果 number one會倒,那也就認了。

我手中美國股票的投資組合,五○%是 Microsoft,二五%是 Cisco,一五%是AOL 跟 Yahoo,一○%是輝瑞,這些都是壟斷產業,像台灣就沒有這種壟斷的產業,兩、三年前買智邦跟友訊,最後搞錯了,我不知道啊,我以為是網路,結果不對啊,是做硬體的尾端。聯電、台積電做的都是代工,是否會越差越遠還看不出來,不像軟體 Intell、Cisco、Microsoft 有壟斷性,代工的壟斷性沒有那麼強。


電腦硬體跌價是系統廠商最大的陰影

我買股票只要趨勢沒有變我就不賣,像仁寶,去年我說不行了,筆記型電腦從一台十幾萬元一直跌、一直跌,所以就全部賣掉了,系統廠商的股票去年我都賣掉了,手中只剩下聯電、台積電。 PC 走的路線就跟以前的家電廠商一樣,以前一台電視四、五萬元,現在剩下七、八千元,以前在國際牌上班很不得了,現在不行了。

現在投資「高科技」,如果選到個人電腦、PCB 就完蛋了,像仁寶,去年是明牌,到今年底還是明牌啊,那個時候,美國有一個消息,說要把零組件拿回去,我說那完蛋了,零組件拿回去,那營業額就 down 了,營業額下跌你就怕了,半年前就知道這個消息了,那時候我就說不行了,我就不買了,我沒有放空啊,怕錯啊,可能事後證明是對的,那時候的消息到現在才反應。

筆記型電腦價錢一直跌,表示它的獲利率一直減少,跌太快了,以前都配七元、八元,股票很奇怪,獲利沒有以往那麼好,股票就會跌價,像仁寶,目前每股還是賺七元啊,但是,明年只能賺六元,它就跌啊, 反向的例子像 DRAM,去年賠五十億元,今年賠二十億元,還是賠啊,但是,大家還是很高興啊,台積電才賺三元,怎麼漲那麼多,那本益比怎麼算。


一通「五百萬元」的電話

我說聰明的和笨的走一樣遠的路,做短線搶來搶去,最後還不是一樣!我說,要搶你去搶,我不要搶,選對主流產業的主流股就好了。

民國八十五、八十六年的時候,台積電從五、六十元一直漲,一直漲到一一三,回檔只到九十七就一直上攻,那一波我記憶很清楚,有一天我在收盤前忽然接到一個電話,某個證券專業周刊負責人跟我說:「黃茂雄啊,台積電你還不賣啊!」我來不及反應,因為他從來沒有打電話給我,怎麼忽然打電話給我,我就一口氣全部賣了,收盤以後我問他,有什麼壞消息?他說:「你賺那麼多,還不賣!」第二天我全部再補回來,一通電話,前後差了五百萬元。
那個時候,大家都不認同,台積電這種沒有資產、什麼都沒有怎麼有這種價錢,經過好幾年才能夠調適過來。

台積電仍然處在成長空間很大的潛力市場, 半導體元件廠( IDM )占 IC 市場的九三%, IC 代工才占七%,如果剛剛那個假設是對的(網路和電力產業的比賽),那就表示,台積電、聯電後面還有九三%可以玩嘛。最近 Motorola 下單給台積電,Motorola 的單子如果全部給台積電,可以養五家台積電, 現在只有一個 Motorola, 如果其他公司的單子也轉過來,張忠謀多年來的夢想就實現了。不然為什麼外資會毫不猶豫投下超過新台幣三百億元的資金,大力買進台積電?現在 IDM 開始下單,我想應該可以玩很久。

當然,長線投資會失去不少機會,大家都是股價漲最多的時候,手中股票最多,去年在一百六的時候,我的台積電最多,到一百三的時候才砍,我看外資砍才砍。現在這個價位外資買那麼多,大家心中還是有很大的疑慮,因為本益比高達四十倍,不過我看放久會贏很多,可能要放兩、三年以後,假設現在成本是一百元,除權以後剩八十元,放兩年以後,成本可能剩下六十元,那時候可能是一百二,他還是賺一倍啊,這波 IC 代工到底是怎樣,我去問他們說業績真的很好,但是,到底賺多少,沒有人知道。


地上有黃金也不撿

現在人家跟我講什麼明牌,我也不要。我講一句,假如有一塊黃金在地上,我看不是我應該得的,我就不會彎下腰去撿,我怕閃到腰啦!坦白說,路上看到的黃金不一定是真的,看到金光閃閃(暗喻發財的機會)就想撿,難免有「閃到腰」的經驗,十個股票市場的消息,有五次是真的,有五次是假的,我們聽不完了。

我以前認識一個作手,每次他跟我報明牌,都是漲一元就下來,我試了好幾次,這次有一個朋友,兩百多元叫我買台鳳,說一定會漲到三百多元,我就把厚生的線給他看,我告訴他,台鳳以後的線就和它一樣,結果半年之內股價跌掉八成,他不知道賠多少,它就是厚生的模式。

所以,我都不到股票市場去,也很少人打電話給我,因為大趨勢要變,不是那麼快,趨勢要反轉,也會有跡可循,那次張忠謀講那麼好,他說:「天上沒有一片烏雲」,結果營業員說烏雲來了,我要相信誰?最後證明是張忠謀不對啊,我哪裡知道,像外資也一樣,開始的時候他們也相信天上沒有一片烏雲,結果到了一百三,才知道烏雲來了,才砍下去。


台積電訂單「接不停」

我看今年外資持續買進台積電,他們是第一手,因為美國下單他們知道,你看美國預估盈餘,多厲害,幾美分就幾美分,怎麼會那麼準?美國聽說他們研究員很專業,像研究汽車的,每個零件、每個地方,都弄得很清楚,不像我們這邊的研究員,都是拿以前的資料來推算,美國連採購流程、會計流程都弄得很清楚,像Microsoft 的財務長,每季都說我沒有賺很多,但是,每次出來都賺很多,好像每次都這樣。

我一個朋友在做 IC 設計,他們公司是台積電的客戶,他跟我講,台積電的訂單「接不停」,那時候台積電一股七十九元,我再問他:「接不停的意思是什麼?」「接不停」跟「接不完」一不一樣?他說不一樣,「接不停」就是訂單一直湧進來的意思,訂單一直進來、一直進來,這樣描述台積電相當有趣。

我今年老早就布局完了,只買台積電、聯電、宏電三檔股票,所有的戶頭全部買滿。那時候聯電才三十幾元,一個戶頭只能融資買五百張,十個戶頭就五千張,因為三、四年前我就這個做法,一個戶頭就給它買滿,一個戶頭只買兩檔股票,全部給它買滿,一個七百五、一個七百五,四成融資,一股如果三十元,看可以買多少,三十元可以漲到一百元,你看可以漲多少?如果大多頭行情來,就可以賺很多,今年會不會這樣,也不知道。


日光燈比油條便宜 銀行比理髮廳多


我畢業以後,差不多在石油危機以前就在做股票了,股票做很久了,學經濟的人,做股票就是要有「嚴謹的態度、浪漫的情懷」。你沒有嚴謹的態度,你就輸了,你沒有幻想,那你就不敢了。我以前在中電做事,現在還是那邊的監察人,是傳統產業,一根日光燈四呎才賣二十幾元,比油條還便宜啊,那怎麼做,賺不到什麼錢嘛。

我好久都沒有做金融股,從銀行開放以後就不做金融股,像我們這邊,延吉街跟仁愛路,每一百公尺有十家銀行,只有兩家理髮廳,那怎麼會賺錢?理髮廳還要去找,我們這邊的銀行業我看會跟美國一樣,就是禮拜六、禮拜天也要上班,你不開別人要開,那只好開,如果你覺得太辛苦,不願意做,別人要做啊,工作越來越辛苦,錢越賺越少,自由競爭就是這樣。

我從來就不做資產股,為什麼,像士林三寶,從我二十幾歲講到現在還在講,差不多三、五年就講一次,同樣的戲碼,講來講去,都是一樣,泰豐還是一樣泰豐、南港還是南港、台鳳還是一樣台鳳,那你說現在九○年代以後,最有錢的人是有資產嗎,我看沒有,資產越多,借的越多,但是資產會縮水,負債不會縮水,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我買股票從來不看線的,都是抓趨勢,像五、六○年代台灣的主流產業是什麼,那時候是水泥,再來是塑化、紡織、營建,現在這個年代是什麼,是高科技嘛!但是,台灣高科技已經走到瓶頸了,選來選去,有國際競爭力就只有台積電跟聯電而已,其他,都變成美國的代工,好壞都掌握在美國手裡,去年說神達很好啊,但是,一抽單以後,就變成小孩子了,一打針又變成大人。

我不會畫線啊,什麼 RSI,我都不知道啊,漲得「哎哎叫」的股票照樣漲啊,跌得已經「不會 I 」的股票,照樣跌給你看,你說像 Microsoft、Yahoo,線怎麼畫嘛,還是一樣 I,一直上去啊,畫線都是畫到今天為止啊,收盤以後,所以線路是昨天的軌跡啊,是歷史,明天,明天再說吧。哪裡有什麼壓力,要漲有什麼壓力?以前那些作手,會做線給你看啊,漂亮的 W 底,你看要上去啦, 上去你就搶啊,搶啊就給你,下去破線啊,你就賣啊,賣啊他就買,以前翁大銘就會這招,做華隆、華隆特都是這樣。


選股原則:主流產業、透明度高、進入障礙高


現在買股票第一要看公司的透明度,是不是很透明,如果很透明,結果我們還是輸了,那我們也認了,第二要看是不是主流前端產業,進入難不難,像錸德,進入障礙很低,我就不買,
會很賺沒有錯,但是,進入太容易,很容易像蛋塔一樣,沒有三天好光景。

財務報表的「透明度」非常重要。轉投資太多、類似「控股公司」的股票我也不買,例如某家電子公司,一百億元資本額,一年只有三十二億元的營業收入,但是獲利也有二十億元,為什麼會這樣?都是投資的業外收入,要投資我們自己投資就好了。最近出事的監視器廠中強也有跡象,像我們三個都是做一樣的,都在賣燒餅,其中兩個都不賺錢,那你為什麼會賺那麼多,燒餅一樣大,生意也一樣,沒有比較好,那你怎麼會賺那麼多,不是我們兩個笨蛋,就是你做假,透明度不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businesstoda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