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近代高雄的起家厝—哈瑪星的誕生 – 薰風

從壽山遠眺哈瑪星與第一船渠。(鄭喬維提供)

 

「高雄」其實是日文;而「哈瑪星」也是日文。你我或許就是如此與日本貼近而不自知。

作為台灣第二大都市、南台灣第一大城,高雄這個地方卻有一個和台北、台中、台南、台東這些很「台」的城市毫無相關的怪地名(哪裡高?什麼雄?)。有此疑問的相信絕對不只筆者一人。而高雄除了本身有個莫名其妙的名字之外,在高雄市內還有一個更奇妙的地名,那就是「哈瑪星」。

從小,哈瑪星這三個字就一直困擾著我。由於學校從來不曾教過,使我一直到了一二十歲才自己在書中找到答案。其實,就和「高雄」一樣,「哈瑪星」也是一個來自於日文的地名。

在高雄,想必無人不知這裡舊稱「打狗」(台語發音)吧。1920年(大正9年),總督府趁著實施新的行政區劃之際,由總務長官下村宏主導,對台灣各地的「不雅」地名進行「雅化」。頗具文采的下村宏依據打狗的日文諧音,借用了自己喜愛的京都賞楓勝地「高雄」之名,從此將打狗改名為高雄(たかお,TAKAO)。其他的例子還有舊稱「水返腳」的「汐止」等等。至於更為怪異的哈瑪星,則是因為行經港邊的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鐵路被台灣人以台語發音訛傳,戰後,說北京話的新殖民者再據此以「哈瑪星」三字定為中文地名。

現在的哈瑪星社區,主要包含了日本時代的新濱町、湊町與壽町三個地區。這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港口腹地,其實原本只是一片紅樹林淺灘和小規模的魚塭。到了1908年(明治41年),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打狗港的第1期築港計畫也正式啟動。日本人為了拯救航道淤塞的打狗港,開始著手疏濬工事,用港內挖出的土方,配合開採壽山的咾咕石(珊瑚礁石灰岩)填築海埔新生地,大大拓展了港口的腹地與市街。

「打狗港海面埋立圖」中,湊町為圖中以片假名標示的「ハ」區。(出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上圖中以片假名標示的「ニ」區又稱「鐵道埋立地」,由總督府鐵道部於1907年(明治40年)填築完成,目的是將縱貫線鐵路延伸至港口,以利貨物運輸。而此處正是現在的鐵道園區及捷運西子灣站二號出口的所在地。

1912年(大正元年),歷時4年,分為6期的工程,在佔地60570坪的湊町埋立地完成後,全新的打狗港腹地正式誕生。其所動用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皆是台灣史上罕見。這片領台後首創的大規模海埔新生地吸引了當時日本內地各領域的工程菁英前來大顯身手。此時的哈瑪星,不僅有寬敞平坦的街道、摩登的洋風建築,更有現代化的自來水與電氣設施。此外,緊臨港口與停車場(火車站)的地理優勢,更使得地價飛漲,金融業與各種商業蓬勃發展。

第二代的高雄驛毀於二戰,現已不存。(鄭喬維提供)

高雄史上第一座現代化郵局位於哈瑪星,二戰時受到轟炸,現在是鼓山郵局。(鄭喬維提供)


位於湊町的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是現在鼓山國小的前身。(鄭喬維提供)

進入昭和時代之前,這座新興的現代化港口已經為哈瑪星帶來了大量來自日本內地的移民,就連雄霸一方的三井財閥也在這裡設立支店,而學校、市場、旅館、娛樂場所也是一應俱全。戰後日本人被強迫引揚回國,改由大量來自澎湖及中國潮汕等地的新移民進駐哈瑪星,讓曾經滄海變桑田的此地,再度見證大時代下的物換星移。

昭和時代的哈瑪星地圖

哈瑪星雖然只是當前高雄市版圖中的彈丸之地,然而她在戰前引領潮流,向高雄人高調宣示新時代的到來;迎來終戰後,依然利用臨港的優勢,孕育了支撐在地經濟的拆船及廢五金等港都特殊產業。諸如有「拆船大王」之稱的晶華酒店創辦人潘孝銳,以及紙業巨擘永豐餘的創辦人何傳等人,皆與哈瑪星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

日式與歐式建築林立的哈瑪星是近代高雄的起源地。(鄭喬維提供)

時至今日,哈瑪星憑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從曾經沒落的舊城區蛻變成年輕世代眼中充滿懷舊氛圍的文化觀光勝地,同時也是國外訪客一窺高雄風貌的最佳櫥窗。儘管已日漸擺脫過往的漁業及工商業形象,這裡依然忠實地扮演著呈現港都百餘年發展史的說書人角色,只待你我前來細細吟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kunputwcom_0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