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台日的鐵窗花因緣 – 薰風

©老屋顏(翻攝自薰風第4期)

 

台灣約莫在一九六〇至一九八〇年代間,農村人口移入都市而興起建屋潮,有趣的是這些新建的戰後建築中,卻常出現一些與日本文化有所關聯的符號,時不時便見到透天房屋上以櫻花或富士山造型呈現的鐵窗。這個發現引起了我們的好奇,那在日本的情況會是如何呢?在Instagram上我們認識了來自日本的Binming先生,他與幾位夥伴在二〇一〇年組成了「面格子ファンクラブ」(鐵窗花迷俱樂部),這次透過俱樂部中的兩位成員Binming先生與Tearoom女士,讓我們接觸到日本的路上觀察,並有機會一窺日本鐵窗花的世界。

 

富士山加上旭日的圖案,散發出濃厚的日本風情。©老屋顏(翻攝自薰風第4期)

 

這群同好們來自日本各地,一開始是以路上觀察為共同興趣各自拍攝喜愛的主題,而非只專注於鐵窗花的紀錄。攝影師Tearoom女士偏好以針孔相機捕捉自然界的瞬間,運用此技法拍攝近代建築也是她擅長的專業題材。Binming先生則是自大學時代聽說「湯瑪森(註)」後便迷上了路上觀察,隨身攜帶著相機拍攝近代的各種物品,並在部落格中介紹。二〇一〇年他們一起走在大阪街上,tearoom女士發現了一面漂亮的鐵窗花而止步,她說:「我覺得鐵窗花真有意思,不然一起辦個鐵窗花迷俱樂部好不好?」,其他人也紛紛認同,便展開了俱樂部的運作,並開始以鐵窗花為主角的紀錄內容。以鐵窗花為主題,他們甚至還曾在大阪舉辦兩次展覽,除了展示社群網路上同好投稿的攝影作品,會場中還有路上觀察講座、吟鐵窗花詩、剪紙窗花、鋼絲焊錫手工鐵窗花裝飾品、鐵窗花雞尾酒等周邊活動,以多元豐富的媒材呈現日本的鐵窗花之美,雖未能參加卻仍令人嚮往。

 

Tearoom女士(翻攝自薰風第4期)

 

拍攝鐵窗花的Binming先生(翻攝自薰風第4期)

 

Binming先生與Tearoom女士推測日本鐵窗花的歷史,應該要從傳統木製窗格開始說起。江戶時代之前,民居的窗以木板套窗與紙拉門為主;京都等城鎮裡的住宅則在窗外設置木欄栅。到了江戶時代末期,一些歐美人住的洋館或富裕人家的民居中開始使用玻璃窗,漸漸取代原有的木板套窗。接下來的明治時代便逐步展開了鐵窗的發展,這時的鐵窗造型大多是圓鐵柱固定兩端,或是以扭轉工法塑形的彎薄鐵帶或銅帶,並以鐵絲捆圈或鉚釘固定。

 

日本的傳統木格窗,對於台灣的建築也造成一些影響。©tearoom(翻攝自薰風第4期)

 

我們在台灣參觀一些宅邸時,常看到一些鐵窗被鋸斷的痕跡,主人們會談到這些鐵窗在二戰期間須繳給政府,在這點上台日擁有共同的記憶。日本在戰前製作的鐵窗多因為戰時的「金屬回收令」而被政府收回,因此後來幾乎消失,如此現象沈重地反映著戰爭期間我們無法想像的資源匱乏與環境現實。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7年 Vol.4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kunputwcom_1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