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與寶寶好好相愛 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從產後開始|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仰賴生活中許多微小的細節,要讓孩子對親子關係感到信任與安心,並進而讓彼此關係更親密,爸媽對寶寶的回應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掌握互動的技巧並用心經營,親子關係就能建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於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養成。

親子關係如同戀愛關係

當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幾乎每個媽媽都會下定決心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中崙諮商中心鍾岱芳諮商心理師表示,愛其實很不容易,在帶養新生兒的過程中,寶寶難以捉摸的哭泣、產後學習照顧新生兒的慌張以及須重新適應3人新生活,常常讓媽媽不經意情緒失控、忘記要好好愛寶寶的決定;媽媽與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是孩子長大成人後與另一半親密關係的最早期原型,嬰幼兒時期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尤其是0~1歲前),會建構他未來良好人際關係的雛型。

鍾岱芳諮商心理師認為,媽媽與寶寶之間的關係建立,其實很像戀愛關係,一段具有品質的戀愛關係,雙方必須學習讀懂對方、了解對方的喜好、總是回應對方的需求與包容他的所有,才能共同維繫良好的親密關係,與寶寶之間的關係也是同樣的經營過程,只是寶寶常以哭泣表達需求,因此想了解寶寶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害怕他的哭泣,並明白哭泣是他在表達需求。但許多媽媽會疑惑就算滿足了寶寶所有可以發現的生理需求,寶寶還是不明原因的哭泣怎麼辦,鍾岱芳諮商心理師指出,新生兒的哭泣有時是來自於對新環境的不安感受,剛出生的寶寶視力不佳,不明白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除了感覺自己不像在媽媽肚子裡時茶來張口、飯來伸手,週遭溫度也不若在子宮中溫暖,甚至不是處於像在子宮中一直被擁抱著的感受,所以感到不安,並只能靠著嗅覺(媽媽的味道)與觸覺(被擁抱與吸吮乳房)才能感覺安心,所以當寶寶哭泣時,相當需要家長的包容與理解,這會讓嬰兒覺得自己是被珍視與關愛,也是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接納寶寶的哭泣

當新生兒哭泣時,確認他的生理需求、出聲安撫,並且不要吝於給予擁抱,當寶寶再大一點時,如果讀懂了寶寶的哭泣,例如:媽媽的暫時離開或遊戲時遇到挫折,孩子無法馬上止住哭泣,那麼父母可以陪著他哭泣,等待他的情緒安定下來。

鍾岱芳諮商心理師解釋,即便是長大成人,傷心時有人陪在身邊哭泣,都是難能可貴的情感付出,接納並陪著寶寶度過這個傷心的經驗,之後再讓寶寶知道媽媽會回來、遊戲可以重新開始,這其中的意義即讓孩子理解:「我的情緒可以被爸媽包容、傷心或挫折沒有關係、可以重新開始」,同時感受爸媽的愛與支持,反之,如果爸媽的回應是責罵,則寶寶會學到挫折不被允許、哭泣是不好的行為,並可能造就寶寶日後無法輕鬆接受挫折或是同樣無法接納自己的孩子哭泣、覺得哭泣無助情緒宣洩也不應該被接受。

「被懂」是嬰兒的幸福

在寶寶會說話前,育兒的過程常讓爸爸媽媽覺得是單方面的付出、沒有互動與回饋,其實爸媽的付出與關愛,寶寶都懂,並且會在心中點點滴滴累積,形成滋養寶寶與信任關係建立的堅實基礎,例如:當寶寶拿起拖鞋送進嘴裡咬,媽媽基於衛生清潔幫寶寶換成固齒器,這個舉動看似稀鬆平常,但卻會讓寶寶明白:「媽媽懂我、知道我想要什麼,她知道我想咬咬。」這是寶寶覺得被懂的感受,同樣的交流發生在兩個成人之間,被懂與被了解都是一種幸福的感受,也有助於親密關係的建立。

讓他在愛中安心的做自己

鍾岱芳諮商心理師表示,寶寶會希望獲得「無論做了什麼,爸媽都會愛我」的體驗,這種傾向有點類似戀人間在安全感沒有完全被建立起來時,想對另一半進行測試的經驗,因此,當寶寶對於爸媽說不行的行為執意去做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如果爸媽總是生氣的說:「你不乖,媽咪就不愛妳了。」或是「壞小孩,我不要你了。」這些話語都會讓寶寶感到不安,想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其實必須從信任感開始建立,如果寶寶總是覺得做錯事會被遺棄、媽媽會不愛我,他會對關係感到不安全、無法對媽媽的愛完全放心並信任,建議爸爸媽媽不如在安全的範圍下,讓寶寶嘗試錯誤或放手讓孩子探險,同時,也讓他知道爸媽不會因為他一時的錯誤而不愛他,如此不但能建立寶寶的安全感,也能讓他放心大膽的探索世界,但鍾岱芳諮商心理師提醒,安全環境的建立是家長的責任,任何危及安全的居家設施都應該在寶寶探險前好好的被隔離。

讓孩子知道爸媽的愛無論如何一直都在,這同時也是心理學中「content」的概念,對孩子完全的包容,讓他能夠在爸媽的愛中,安心的做自己,讓寶寶知道他可以原本的樣貌做自己而且完全被爸媽所接納,也意味著,在嬰兒時期「不要」、「不行」、「不准」等限制性的語言應該減少出現,儘量以「期望孩子做到的行為去表達」,例如:以乖乖坐好取代不要站在椅子上,或是以現在必須要睡午覺取代現在不可以玩,這些細微的調整可以減少讓寶寶不因頻繁被拒絕而感到挫折,而有些家長擔心不拒絕寶寶會讓他以後無法承受被拒絕,鍾岱芳諮商心理師說明,言語性的調整聽起來不像拒絕寶寶,但實際上,行為的要求已經讓他知道現在的行為不被允許,如同成人間的互動:「我不喜歡你這件衣服」與「我比較喜歡妳穿那一件衣服」,聽者的感受不同,但相同的意義卻同樣傳達出去;此外,如果擔心寶寶長大後會無法承受被拒絕或無法拒絕別人,那麼嬰幼兒時期,接納寶寶的拒絕就很重要,當他們開始說不,父母的態度如果是接納的,那麼他們就會知道「說不」很安全、可以被接納,長大後就比較不會害怕被拒絕或不敢拒絕別人。

支持寶寶說「不」的背後意義

接納寶寶說不,不代表每次都允許他的行為,當孩子開始說不,代表著他認知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說不」讓他覺得自己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家長可以改用提供選項的方式,讓寶寶為自己選擇,或真的不行時,告訴孩子不行的原因,例如:當孩子拒絕包尿布時,媽媽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不想包尿布,因為包尿布不舒服,但是現在你還沒學會自己上廁所,媽媽會慢慢教你,等我們學會了就可以不用包尿布了。」以「理解」的話語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懂我」,就算行為上依舊抗拒,心理也會因為感受到媽媽的懂而覺得安心。

關係可以被修復

所有的親密關係無論是兩性關係或親子關係,都需要體認到「關係可以被修復」才能讓親密關係更堅實,嬰幼兒時期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或家長在寶寶面前情緒失控,事後若能好好的道歉與和解,讓孩子知道關係可以被修復、可以和好如初,而不是一次爭吵就拉開一點距離,這樣的體認有助於孩子日後在兩性關係中遇到挫折時,能對關係保有信心並重新與另一半進行關係的修復;例如:不小心因為工作上的壓力對孩子發了脾氣,等到心情恢復後與孩子道歉,會讓他覺得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很安全,並且了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糟糕的情緒可以被復原。

建立3人關係

良好的親密親子關係不單屬於媽媽和寶寶之間,父親的角色對孩子來說同等重要,只是爸爸不像媽媽懷胎10月和擁有哺乳的能力,因此,培養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必須從寶寶出生後,勤於參與照顧與陪伴才能漸漸養成,如果爸爸因為工作,時間有限,比起時間的量不如強調陪伴的品質,建議爸爸每天下班後撥30~60分鐘陪伴寶寶(新生兒可以多擁抱,讓他熟悉爸爸的味道),或幫他洗澡感受爸爸的撫觸,過程中,媽媽的輔助也極其重要,建議媽媽可以與爸爸分享每天寶寶的進步或讓爸爸多參與照顧工作,強化親子3人之間的連結,累積孩子對父親的熟悉感與親密感。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中崙諮商中心鍾岱芳諮商心理師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