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即時新聞】產前營養狀況.竟然與孩子日後慢性病有關!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女性產前營養狀況,與寶寶出生體重偏低,將提高孩子日後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病與糖尿病的風險,最新一期「台灣衛誌」登載「生命早期經驗與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研究論文,呼籲政府應該更積極地介入婦女孕前健康。

罹患慢性病之機率.與胎兒時期的營養有關

英國醫師兼流行病學家David Barker被譽為「追溯慢性疾病根源至生命早期的流行病學家」,他分析嬰兒死亡率與成人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的關聯,結果發現英國1921至1925年嬰兒死亡率越高的地區,1968至1978年成人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越高。

換言之,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而言,子宮內胎兒的發展狀況或生物因素的重要性,不亞於出生後社會經濟狀況(如: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 David Barker進一步研究發現,在1951至1987年間出生的男嬰死亡情形,結果發現,出生體重越低,則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風險越高,「出生體重為子宮內胎兒發育情形的指標」。

為此,David Barker正式提出「胎兒時期的營養狀況以及生命早期環境決定了身體組織結構與代謝功能,並影響成人時期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等論點,這引起了醫界對於生命早期研究的重視。



政府應更積極關注孕前營養狀況

2011年,聯合國正式承認非傳染性疾病對世界各國社會、經濟與公共衛生造成的危害,通過「預防及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的高階會議政治宣言」,首次具體論述生命早期與非傳染性疾病關聯。 該宣言重點為「母親和兒童健康與非傳染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孕婦妊娠狀況,像是孕產婦肥胖及妊娠糖尿病,均與母親及其子女健康風險息息相關。

聯合國在《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策略,2016至2030》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應該關注生命早期狀況對未來健康風險的影響,尤其是婦女孕前健康對下一代健康的重要性,應該積極介入。至於我國,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提到生命歷程觀點,但未論及生命早期經驗對成人時期健康的影響,為此,「生命早期經驗與非傳染性疾病防治」作者、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強烈建議,政府應更積極地介入婦女孕前健康,以立即行動確保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能有好的開始。(推薦文章:孕前營養補充要點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