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常見難產狀況的處置|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過去,大家對於生產普遍有「生贏雞酒香,生輸六塊板」的認知,一切抱持「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現在,則視過程順利為必然,幾乎忘記了「發生意外」的風險其實一直存在。雖然人們的認知有所改變,但產科醫師與醫護團隊依舊盡心盡力,將意外對大人和小孩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生產過程又何嘗不是?對身處第一線的產科醫師而言,所接生的產婦有人順產,有人難產,都是臨床醫療工作中的常態,而難產總在意料之外發生,這時,就要憑藉產科醫師與醫護團隊的經驗,甚至還需要配備周全的儀器,讓瀕臨危險的產婦和胎兒有機會轉危為安。當然,對於辛苦懷胎十月並面臨生產的孕婦來說,誰都希望自己順順利利、平平安安迎接小生命的到來,不過,世事難料,如果能事先花點時間了解可能遇到的難產狀況,不失為讓自己面對生產有更好的準備方式之一。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蘇河仰指出,「難產」簡單說就是「產程不順」,主要從「子宮收縮不佳」與「胎兒過大」兩方面來看。

狀況1‧子宮收縮不佳

常見難產狀況的處置

產程分三個階段:第一產程是指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則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蘇河仰醫師表示,「產程遲滯」是指第一產程中進入活動期(子宮頸擴張4公分至全開),「當子宮頸擴張至4公分後,初產婦每小時約有1.2公分的進展,經產婦則為1.5公分,這時的子宮從每10分鐘會收縮1次,變為每3分鐘收縮1次」,若兩小時內無所進展即算「產程遲滯」,會視情況注射催產素,看是否能對子宮收縮不佳的狀況有所改善;另外,當子宮頸開全即進入「第二產程」,這時胎頭會慢慢下降以進入骨盆底,產婦會感到疼痛的部位也逐漸往下移,而在第二產程超過2〜3小時,胎頭仍無下降之跡象,亦屬「產程遲滯」。

一般而言,是否可以順產取決於3個「P」:Power(產婦肌耐力與子宮收縮力)、Passenger(胎兒大小及位置)以及Pass-way(孕婦骨盆腔及產道的結構)。

如果產婦平時運動量不足,且過於肥胖,肌肉耐受力及心肺功能較差,力量將會明顯不夠,造成產程時間拉長,甚至導致無法順產。少數產婦則可能先天骨盆腔或陰道構造狹窄,即使子宮收縮良好,擴張速度正常,卻因「胎頭與骨盆不對稱」而常常會在最後關頭停滯不前,使得剖腹產成為不得不的選擇。

轉位不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胎兒經由子宮收縮進入產道後,必須經歷胎頭「轉位」的過程,蘇河仰醫師表示,「胎兒會以臉朝側邊並向下的姿勢通過產道」,不過,在轉向過程中,若胎兒的頭後仰,讓額頭或鼻骨頂在產婦恥骨正下方或是薦椎骨上方,胎頭便會「卡」在產道無法繼續下降,「若骨盆角度不好或扁平,而讓胎兒的臉朝上」,兩者都會造成產程遲滯。他說,「若胎兒的心跳穩定,多會再等兩小時,看胎兒是否有機會轉正,不過,初產婦的機會不大,經產婦則可能有機會,如無進展,再進行剖腹產」。

有的產婦歷經自然產的產痛,卻因故而必須挨上一刀,多以「吃全餐」自嘲,甚至對醫師的處置有所埋怨,蘇河仰醫師強調,「即使『吃全餐』,只要母子平安就好」!

產後‧胎盤問題影響子宮收縮

常見難產狀況的處置

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的10分鐘內,胎盤會自動與子宮壁分離,這時醫師輕拉臍帶,即可將胎盤拉出體外,但可能發生胎盤全部或一部分殘留於子宮內,稱為「胎盤滯留」,這會影響子宮收縮而導致產後出血,此時,必須將殘餘胎盤取出,才能止血。蘇河仰醫師表示,「為了不讓胎盤的殘餘組織留在子宮內,當胎盤娩出後,會視胎盤的形狀完整與否,必要時,產科醫師會以紗布伸進子宮刮一圈,以清除殘餘胎盤組織,當然此舉可能會讓產婦感到些許不舒服」。

如果發生的是植入性胎盤,問題就更加嚴重,蘇河仰醫師指出,「植入性胎盤即胎盤不正常侵入或穿透子宮肌肉層,於自然產或剖腹產後無法順利將胎盤正常剝離娩出,一旦引起的大出血狀況無法受到控制時,可能危及產婦的性命」。他進一步說明,「植入性胎盤的嚴重性,依胎盤吃進子宮肌肉層的深淺程度有所差別,雖然產前可利用超音波觀察胎盤血流狀況,了解嚴重性為何,不過,若吃進的程度淺一點,就難以判斷」。

傳統方式多直接切除子宮,以保住產婦的性命,不過,要面臨的問題將是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他表示,「對於第一胎生女兒的產婦而言,這樣的處理方式太沉重,保命雖重要,但保住生育能力也不能被忽略」。比起直接切除子宮,現在的處理方式更有機會達到同時保命與保子宮的目的,蘇河仰醫師表示,「取出寶寶後,可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以控制產後出血程度,讓胎盤先留下,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所引發的敗血性休克,待產婦的生命跡象穩定後,再注射化學藥物讓胎盤慢慢萎縮、剝離」,不過,若出血量過大,如快要2,000c.c.的話,一旦出現DIC(瀰漫性出血)時,子宮動脈栓塞術將無計可施,就只能選擇切除子宮以求保命了。

狀況2‧胎兒過大

常見難產狀況的處置

胎兒過大,往往容易增加自然產的風險。蘇河仰醫師指出,「雖然超音波可預估胎兒的體重,卻也存在正負10%~15%的誤差,舉例來說,出生時實際4,000公克的寶寶在先前評估,可能是3,600公克或4,400公克,如果是3,600公克,要自然產並不難,但要讓一個4,400公克的胎兒順利自然產,就存在不小的難度」。通常,對於出生體重達4,000公克以上的寶寶以「巨嬰」稱之,常見有妊娠糖尿病的產婦產下巨嬰。

蘇河仰醫師說,「分娩時,碰到巨嬰,容易有生產遲滯或肩難產的風險,尤其胎兒的肩膀特別肥厚時,更增加肩難產的風險」。另外,胎兒體重愈重,還容易造成產婦產後子宮收縮能力不佳而引起產後大出血、產道或子宮頸裂傷等問題。他進一步說明,「巨嬰不是不能自然產,但須看媽媽的身高與骨盆大小,如果媽媽的身形嬌小,那麼,即使是2,500公克的胎兒,也可能要剖腹產」。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最近幫一位生第一胎的產婦接生,歷經一番折騰,終於「有驚無險」的讓產婦順利以自然產方式生下重達4,300公克的寶寶,因事前預估胎兒的體重並沒有這麼重,「如果預估體重有這麼重的話,就不會建議產婦自然產」,所幸產婦的身材也屬於高大型,禁得起這麼有份量的胎兒從陰道娩出,但蘇河仰醫師不諱言表示,「接生過程中,可說是冷汗直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履薄冰,必須小心翼翼的關注胎兒」。

肩難產

因為對所有的接生醫師而言,接生巨嬰時,最怕的就是碰到「肩難產」,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胎兒的頭出來後,肩膀卻卡在恥骨聯合的下緣出不來。蘇河仰醫師指出,「是否發生肩難產,並無法在產前預測,不過,通常好發於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或第二胎的生產,因為第二胎的體重往往比第一胎多出500公克以上,將增加肩難產的發生風險,卻容易被忽略」。

發生肩難產時,產科醫師會如何處置呢?他表示,處理肩難產不只憑藉主治醫師的經驗,也考驗醫護團隊的默契,務求減少對胎兒及媽媽造成傷害的影響程度。這時除了主治醫師外,還需要助手立即協助以增加產道的空間,即「在產婦的恥骨上施壓,同時對胎頭施以正常向下壓力,好讓胎兒肩膀通過;或是調整產婦的腿部姿勢,使藨骨隆起變平,讓產道變寬,增加骨盆腔的出口,合併適度的會陰切開」,另外,也會試著以旋轉方式改變胎兒的姿勢,好讓肩膀不被卡住。真的沒辦法時,才會折斷胎兒的鎖骨或恥骨聯合,甚至把胎頭推回產道,並進行緊急剖腹生產。

蘇河仰醫師表示,發生肩難產的寶寶最常見併發症是臂神經叢損傷,以及鎖骨和肱骨的骨折,但慶幸的是,多數預後狀況還不錯,「最麻煩的狀況就是胎兒拉不出,也推不回,還有臍帶又剛好卡在肩膀處,造成臍帶的血流阻斷太久,會令人擔心胎兒有缺氧的危險」,萬一胎兒腦部缺氧,容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傷害,甚至死亡,但幸運的是,肩難產對胎兒造成的永久性傷害尚屬罕見。

優先做好體重管理

常見難產狀況的處置

說起生產時遇上的難產狀況,多因胎兒體重太重而起,蘇河仰醫師說,在診間,不免仍有長輩陪孕婦產檢時,擔心胎兒不夠大而積極詢問要怎麼幫孕婦補身才好,但他提醒,「孕媽咪真的要注意做好體重管理,並且需要適度運動,避免吃太多而把胎兒養太大成為巨嬰,因為臨床上,體重過重的胎兒很容易增加難產的發生機會,尤其是肩難產」。

他再次強調,肩難產與其他的難產狀況一樣,都屬於不可預期狀況,無法在產前預測,「若可評估,相信所有醫師一定會做好相關評估,以避免發生難產」。然而,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各種風險狀況,以當前台灣醫療環境的氛圍來看,對於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意外,莫不直指醫療人員的疏失,蘇河仰醫師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生產風險,產科醫師與醫護團隊當下一定儘可能用最安全的方式讓胎兒娩出」。

另外,蘇河仰醫師補充,「現在對產婦最有利的生產模式,是以團隊力量提供專業照護,尤其是在意外狀況發生時,更需要足夠的人力以經驗和默契提供產婦各項緊急照護,甚至在婦產科專科之外,有時還需要心臟血管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專科的支援」。他說,偶爾在進行相關處置時,需要與產房外的家屬溝通,「因為有團隊各司其職,控制現場狀況,主治醫師可暫時離開,與家屬進行溝通,讓心急如焚的家人了解產婦狀況,並取得對產婦最有利處置的共識」。

 

同為肩難產‧中西兩樣情

以下是兩則關於肩難產的新聞報導,可看出國內外民眾的態度大不同:

˙國外狀況

英國北威爾斯一名孕婦分娩時,由於女嬰體型太大,遲遲未能順產,加上女嬰出現窒息現象。醫生決定將女嬰手臂拗斷,讓她儘快脫離母體,終於保住小命。

26歲母親斯克林(Lucy Screen),在懷孕37週時分娩,當時女嬰兩邊肩膀卡在她的骨盆,助產士及醫生多番嘗試,仍未能成功將她取出,遂急召顧問醫師協助。顧問醫師當機立斷,決定將女嬰手臂拗斷,才順利將女嬰拉出來。產婦斯克林表示,當時原以為愛女Poppy已經夭折,幸好在醫護人員實施心肺復甦術之後,小女嬰在出生的12分鐘後,終於呼吸第一口氣。醫院後來更緊急為她接回了手臂。出生時體重約5公斤的小女嬰,如今將近一歲大,健康情況良好。她的父母親絲毫不在意愛女手臂曾被折斷,最重要的是她撿回了一命。

˙國內狀況

任職某家私立醫院的女護士指控,生產前指定該院婦產科名醫接生,但待產時,醫生卻不在場,來不及發現胎兒的臍帶纏繞,併發「肩難產」,醫生卻沒選擇剖腹,反倒硬拉出胎兒,造成孩子左手臂神經斷裂,左手癱軟,女護士為此提告;但檢方認為,「肩難產」醫師可採任何方法,將胎兒以最小傷害產出,並不一定要剖腹,認為醫師沒有疏失,處分不起訴。

兩則新聞相互對照,蘇河仰醫師不禁感慨的說,「國內國外的民情終究不同」,國外家屬抱持的態度是「可以平安保住寶寶的命最重要,並不在乎寶寶的手臂曾被折斷過,對於醫師化險為夷的處置充滿感激」;反觀國內的家屬卻因無法認同醫師的處置,而告上法院,「一場官司動輒延續好幾年,就算最後的結果是不起訴醫師,事實上,對於雙方都已造成了不可抹滅的傷害」。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蘇河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