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有慢性病史,懷孕「藥」不要?

懷孕期間,使用藥物必須更為謹慎,這是準媽咪都知道的常識。也因此,準媽咪生病了,多會抱著能忍則忍的態度,不到緊要關頭絕對不願意使用藥物。但是,有慢性病史的女性,在「藥」與「不藥」之間,又該如何與慢性病和平共處?本文特別針對8種常見慢性病,提供準媽咪實用孕期照護守則。

懷孕前有慢性病史的準媽咪,都可歸類為高危險妊娠一族。有些慢性病會對胎兒帶來不良影響,或提高產婦發生重症的風險,因此,如何做好慢性病控制,是準媽咪的孕期必修學分。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宜雍表示,有慢性疾病的女性懷孕,其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許多,懷孕前和懷孕期間必須做好疾病控制,規則用藥穩定病情,有助於降低懷孕時的風險。不過,如果是程度嚴重的慢性病,例如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等,對母胎健康都會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較不建議懷孕。以下針對8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病為例,說明各種慢性病在懷孕後的照護要點。

心臟病

自然生產配合減痛分娩

懷孕後血流量增加,心臟的負荷更大,若在懷孕前有嚴重心臟病者,例如有未經手術矯正之發紺型心臟病、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肺動脈高血壓,孕期中發生心臟衰竭機會較高,對準媽媽和胎兒都會有不良影響,因此不建議懷孕。此外,程度較為輕微的心臟疾病如心房中膈缺損、輕度二尖瓣閉鎖不全及二尖瓣膜脫垂等,對懷孕的影響較小,但懷孕後仍需追蹤觀察。

陳宜雍醫師表示,有心臟方面疾病史的準媽媽,難免會害怕陣痛時會不會讓心臟負荷不了,因而認為自己不適合自然生產?他認為,剖腹生產因半身麻醉較易引起產婦血壓下降,加上剖腹生產出血量通常會比自然產多,對於心臟影響較大。

除非特殊狀況,一般建議的分娩方式是採取自然生產,在產痛期間配合減痛分娩,以減少陣痛帶來的影響(疼痛會使心跳速率加快而使心臟負荷增加)。另外,可考慮在第二產程合併使用真空吸引,減少產婦用力對心臟的負擔。

肝病

產檢將做B肝篩檢

肝臟方面的疾病,對懷孕的影響可大可小。陳宜雍醫師表示,慢性肝炎患者若肝功能正常,對懷孕不會有太大影響。此外,若是肝病毒帶原者,對懷孕的影響也不大,不過,懷孕期間將進行B型肝炎篩檢,若準媽媽是B肝帶原者,在生產過程中垂直感染給胎兒的機會較高,但也不需要因此改為剖腹生產,只要在寶寶出生後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並按照疫苗注射接種時程完成疫苗接種,可大大降低寶寶感染的風險。

此外,陳宜雍醫師提醒準媽媽,若肝臟有發炎情形則需配合內科醫師指示用藥,但有些抗病毒之藥物不建議在孕期使用,因此他建議在懷孕前確認肝臟健康,積極治療後再懷孕。

腎臟疾病

腎結石可待產後再處理
很多原因都會引
起腎臟疾病,所幸腎臟方面的疾病在國內育齡婦女族群中不算常見。女性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問題,在懷孕時需積極治療。一旦引發腎盂腎炎,易併發早產甚至肺水腫。

此外,有腎結石的女性,建議在懷孕之前積極處理。陳宜雍醫師表示,大部分腎結石可用體外震波碎石方式處理,但在懷孕期間不適用。若有感染發炎,則以藥物控制為主,追蹤觀察,待產後再處理。除非是已經造成發炎感染無法控制時,可採取手術方式取出結石。

改善腎結石需注意飲食攝取,尤其是須注意電解質平衡,避免吃重口味飲食,水分攝取適量就好,生活上避免憋尿,多管齊下以減輕腎臟負擔。至於經常有泌尿道感染的女性,則建議多補充蔓越莓(蔓越莓可使泌尿道壁變的平滑減少細菌附著。),有助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甲狀腺病變

積極控制為上策

甲狀腺病變好發於育齡婦女,尤其是甲狀腺亢進在懷孕婦女為常見慢性病,對懷孕影響大。因為甲狀腺素的功用能促進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當甲狀腺體腫大或甲狀腺素分泌異常,都是甲狀腺病變的一種,常見的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

陳宜雍醫師指出,甲狀腺低下對懷孕的影響較小,但嚴重的低下(甲狀腺功能不足)會增加流產或不孕機率。而有甲狀腺亢進問題之女性,在懷孕後期出現高血壓、早產機會高,因此,懷孕之後仍需定時監測甲狀腺的濃度,一般仍會以藥物控制為主。

但因為治療甲狀腺亢進之藥物(如Propylthiouracil和Methimazole)屬D級用藥,因為擔心藥物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往往讓準媽咪卻步。陳宜雍醫師表示,甲狀腺亢進若沒有控制好而出現其他嚴重的內科疾病,反而會危及母胎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因此仍建議積極監測、用藥控制,若能控制好,藥物劑量可減少。

癲癇

調整用藥類型及劑量

曾經癲癇發作的女性,一旦懷孕應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疾病史。陳宜雍醫師表示,抗癲癇藥物類似於鎮定劑,大部分的抗癲癇藥物會影響胎兒神經發育,造成胎兒腦部和顏面等發育異常機會上升,建議懷孕後應改為單一種類且調整為低劑量。此外,有癲癇病史的女性在計畫懷孕前,不妨多補充葉酸,因葉酸有助於降低胎兒神經發育異常問題。

如果癲癇發作的頻率不高,是否就可以避免使用藥物?陳宜雍醫師表示,如果是很久都沒有發作,經醫師評估之後確實有可能不需要經常使用藥物。但若發作頻率高,還是應規則用藥以避免發作。

生產過程中,陣痛也會引起癲癇發作,陳宜雍醫師建議準媽媽在待產期間,配合減痛分娩以減少癲癇發作的機會,仍可採取自然產。

此外,其他如自體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病,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在用藥上也要注意,雖然藥物對胎兒會有影響,但若病情控制不好,準媽媽發生胎盤剝離、子癲前症、高血壓、腎臟病變等機會較高,反而帶來更大的風險。因此仍建議規則用藥,穩定病情。

在懷孕期間若準媽媽或胎兒的情況不利於繼續懷孕,例如出現嚴重的高血壓、血管病變、胎兒窘迫、胎兒生長遲滯等情形,意味著子宮內環境已不適合胎兒繼續成長,就得評估是否提早生產。

高血壓

懷孕後須告知內科醫師,以便調整用藥
妊娠高血壓是孕期相當常見的產科疾病,由於懷孕時身體內部會產生許多變化,有些原本血壓正常的女性,在懷孕中期以後,因為循環負擔增加,容易有血壓異常升高情形。有高血壓病史的女性,會提高懷孕後發生血壓升高的機率。

陳宜雍醫師指出,高血壓對懷孕的影響,因病情程度而異,懷孕前若已有其他病變產生,對懷孕的影響就越大。若只是單純的高血壓,也會提高懷孕時合併有子癲前症的機率,且病情將更為複雜。

當母體持續高血壓,子宮血流處在一個高壓環境之下,將非常不利於胎兒成長,因為受到血管收縮影響,會降低傳送到子宮內給胎兒的養分,影響胎兒養分吸收。也因此,高血壓易造成胎兒出生體重過輕,還可能會有早產、胎死腹中、新生兒死亡等情況。孕期做好血壓控制,是孕育健康寶寶的重要前提。

但是,由於有些控制高血壓的藥物會影響胎兒腎臟發育,建議有高血壓病史的女性,在懷孕前就要做好血壓控制,懷孕後則必須調整用藥,以降低對胎兒的影響。

懷孕之後,準媽咪會發現在每次產檢時,都必須驗尿,這其實是監控準媽媽血壓的一道重要程序,不可輕忽。進入懷孕中期(懷孕20周以後)若發現有排出蛋白尿就需要提高警覺,若還伴隨有體重過度增加、水腫等異常症狀,需當心是妊娠高血壓的徵兆,應儘速就醫。

有高血壓病史,需要長期追蹤。陳宜雍醫師提醒準媽咪,懷孕後應主動告知原就診內科醫師,以便內科醫師在用藥上更為謹慎。若準媽咪對於藥物有任何疑慮,不妨在產檢時主動詢問婦產科醫師,因為婦產科醫師對於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較為敏感,也會更加注意用藥。

氣喘

積極控制可降低懷孕風險

隨著過敏人口越來越多,有氣喘病史的女性也逐漸增加。根據統計,大約有1%~4%的懷孕婦女合併有氣喘病史,而有氣喘病史的女性懷孕後整體的風險確實比一般健康孕婦來得高(早產及胎兒生長遲滯的機會增加)。懷孕後若氣喘病控制不良,也會增加子癲前症和妊娠高血壓等產科重症的發生機會。不過,若積極控制避免發作,仍可大大降低懷孕風險。

陳宜雍醫師表示,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患者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容易引起喘鳴、咳嗽、胸悶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控制氣喘病的藥物大多數都是安全的,例如攜帶型噴霧劑、支氣管擴張劑等,在懷孕時仍可使用,吸入性藥物的藥效迅速,且使用劑量低,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症狀,避免病情惡化。此外,日常生活做好預防措施,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接種流感疫苗,避免感冒都能減少氣喘發作機會。

糖尿病

積極控制可降低懷孕風險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現代人相當常見的兩大慢性病。陳宜雍醫師表示,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容易生下巨嬰(體重超過4,000公克),但嚴重糖尿病患者(如有血管病變者)反而使得胎兒供給不佳,進而影響胎兒發育。懷孕後因胎盤會分泌荷爾蒙去對抗胰島素,使得血糖變得比較不好控制,所以若有糖尿病史,建議做好血糖控制再懷孕,因為若孕前血糖過高,會提高胎兒畸形(先天性心臟病、脊柱發育異常等)的機率。此外,若懷孕前已有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等,會提高對懷孕的不良影響。

由於擔心口服降血糖藥物會影響胎兒,在懷孕期間通常不建議使用。但國外有研究已證實,部分口服降血糖藥可在懷孕時使用且效果與胰島素相仿。一般來說,懷孕後會以胰島素控制為主,因為胰島素不會透過胎盤,對胎兒較無影響。此外,陳宜雍醫師提醒準媽咪,在飲食上還是要多注意,規則監測血糖,避免血糖異常,若控制不好,會提高準媽媽發生子癲前症、高血壓等產科重症的機會。

穩定血糖的飲食撇步

1養胎不養肉:諮詢營養師控制熱量的攝取,尤其是控制澱粉類和甜食的攝取量,避免讓血糖有機會飆高。
2少量多餐:懷孕後對熱量和營養的需求增加,建議採取少量多餐方式進食,避免吃低營養價值、高熱量食物,以免血糖不穩定。
3吃新鮮水果:很多準媽咪習慣喝新鮮果汁以攝取營養,但新鮮果汁容易有攝取過量的問題,糖分過高容易造成血糖失控,建議吃新鮮水果避免喝果汁,其他含糖飲料也不宜。
4注意烹調方式:烹調方式會影響食物熱量,越是美味誘人的烹調方式,暗藏更多的熱量陷阱。建議以清蒸、水煮、涼拌取代煎、烤、滷的烹調方式。補充營養、享受美味的同時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醫師叮嚀
有慢性病史的準媽咪都屬於高危險妊娠,婦產科醫師需與原就診之內科醫師密切合作,幫助準媽咪順利度過孕期。如果產檢院所和看病院所並非同一家醫療院所時,準媽咪應向原就診之醫療院所取得病歷報告,幫助婦產科醫師掌握病情,了解用藥情形,對穩定病情大有幫助。

 

陳宜雍
現職/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專科醫師
專長/高危險妊娠、高層次超音波、立體超音波、子宮內胎兒治療  

文/吳碧芳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宜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