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提升五感發展的方法

從三原色開始‧建立概念

剛出生的寶寶,只有黑白兩色的視野,但對於移動的物體相當感興趣。由於視覺尚處於發展階段,李貞儀園長建議,父母宜先從營造柔和色調的嬰兒房開始,讓寶寶奠定安心感。
隨著寶寶的視覺慢慢成熟,父母可開始以色彩對比強烈的物品,吸引他的目光。但李貞儀園長表示,最好能先從光的三原色「紅綠藍」開始,因為這是最基礎的顏色,肉眼也對這三種顏色的波長感受特別強烈,幾乎可透過此看到所有的顏色。
根據李貞儀園長多年的觀察,3歲的孩子較偏好紅色(因為這通常是第一個認識的顏色),3歲後的孩子偏好的顏色延伸至紅橙黃……;至於到了4歲,則能夠較清楚地辨別出藍色(及相關物)。

透過遊戲‧強化視覺刺激

正所謂「寓教於樂」,李貞儀園長認為,由於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因此透過遊戲來強化視覺與認知,是最愉快也最能達到學習效果的方法。以下以李貞儀園長的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執行合適的視覺引導遊戲。

1 混色繪畫
可選擇安全無鉛的水彩或蠟筆,給孩子一大張空白的圖畫紙,讓他在這片自我空間中自行揮灑、自由混色,父母可從中給予輔助(如這個顏料是什麼色)。在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自然而然會被顏色變化的神奇所吸引。

2 照照鏡子
家中擺明一面全身鏡,父母可帶著小朋友,從鏡中反射的自己,觀察表情(微笑或生氣)、做鬼臉、指出全身上下有哪些顏色等等。李貞儀老師提醒,此時的孩子最希望得到大人的回應,因此說出口的話語,都可能成為孩子對自己建立的概念基礎。

3 分門別類
小朋友最喜歡玩玩具了!以玩積木為例,父母可給予孩子指令:「把紅色的積木分成一堆」,孩子必須先用眼睛辨別紅色,找到後再用手拿取做歸類集合的動作,而這樣的行為有助於強化其認知和手眼協調性。

父母需掌握的原則
由於視覺在孩子成長階段中,屬於較晚成熟的部分,例如色彩辨識差、無法集中視力、敏感度低,剛開始父母引導時,可能孩子的反應並不大,因此容易感到挫敗。對此李貞儀園長提醒,視覺經驗必須從日常生活累積,親近者如父母必須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唯有付出完全的耐心與包容,才能給予孩子最佳的視覺體驗。

主動跟孩子說話‧累積經驗

父母的一字一語,都可能會傳達到孩子耳中,無論他聽不聽得懂,看起來似乎沒有反應,但他的確可以感受到說話者的情緒,而這份感覺訊息會留存在他的心中,隨著時間慢慢累積。
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謝文慧表示,聽覺和語言息息相關。當孩子累積了一定程度後,有一天可能會突然開始模仿著媽媽的唇形,學習著如何表達;甚至更大之後,會將聽到的事物,用言語立即表達出喜歡或討厭。
因此,謝文慧老師建議,只要跟孩子有關的事情,父母應多多主動講個他聽,例如「午餐時間到,來吃米糊吧!看起來好好吃喔!」或「一起來洗澎澎!好多泡沫,洗起來香香的、好舒服喔!」以愉快的直述句,分享給孩子聽,或許有時他會微笑回應、有時面無表情,但其實正進行著潛移默化的聽覺刺激工程。

兩耳同時刺激‧培養平衡與方向感

每個人都擁有一對耳朵,因此謝文慧老師表示,聽力與視力一樣,兩邊的功能同等重要,所以任何一邊的刺激都不應該偏頗。
從生理構造來看,耳朵除了是一個掌管聽覺的器官,同時更是身體重要的平衡器之一;耳朵還能藉由聲音的遠近大小,判斷發聲來源與方向。因此,謝文慧老師表示,日常生活中持續不斷的聽覺刺激,能促使孩子的聽覺靈敏度提高,對於掌握平衡感與判斷方向都相對有所幫助,甚至有助於未來就學後的生活適應性。

父母需掌握的原則

只要是聽力無異常的孩子,都會被第一次聽到、音調偏高、特殊的聲音所吸引。然而,謝文慧老師提醒,小朋友的耳朵仍然脆弱,而且也還未具備完整的判斷能力,因此家長仍需注意以下事項。

1 避免高分貝的聲音刺激

太大聲的聲音,連成人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呢?謝文慧老師表示,高分貝且過於尖銳的聲音,非但無法帶來良性的聽覺刺激,反而會嚇到他,甚至在心中留下陰影。

2 給予清楚的指令

孩子的行為是隨心所欲的,哪個吸引他就對哪裡有興趣。因此,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是否聽得懂,甚至想進一步培養其聽、視、肢體的協調性,就必須給予他清楚的指令,如「我們要來看書,請到左邊的書櫃拿出一本書」,孩子比較會了解意思,也會認真地看待這個動作。
 

以異材質‧單結構的玩具為主

想讓孩子的觸覺感受較為靈敏,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予不同材質的觸摸物品。因此,謝文慧老師舉例,如原木材質的積木、羊毛氈小球等等,引導孩子主動去觸摸,並鼓勵他們描述心中的感覺(如喜不喜歡、很溫暖或冷冰冰)。藉由這樣的過程,孩子能學會以更廣闊的胸襟,接納與嘗試多元新事物。
此外,許多父母會特別選擇新奇鮮豔的玩具,做為孩子成長發展的刺激玩伴。對此謝文慧老師認為,能提供孩子結構愈單純的玩具最好(如積木、黏土),而儘量別馬上給予他繁複流行的單品(如戰警機器人之類)。
謝文慧老師進一步解釋,流行玩具往往只有一、兩種玩法(如攻擊、防守等);而結構性愈低的玩具,變化的彈性空間很大,可能會因為孩子當時的情緒而反應(如想蓋一間房子給大家住),反而會激發出孩子無限的創意與想像力。

大自然:最好的觸覺刺激環境

以往玩具不流行時,住處周遭的花草樹木、流水泥沙,都可說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伴;時光轉移,不少父母怕孩子危險、怕弄髒,甚至還禁止在公園裡玩沙。謝文慧老師認為,失去以大自然做為玩樂場所,其實相當可惜,殊不知反而少了很多接觸外界的機會。
其實,現在的公園固定都有人管理,只要選一天假日,讓孩子在公園內沙坑玩沙、玩水,撫觸小草、觀察小花,一面享受枝葉隙間灑落的陽光,同時感受微風的涼爽,幾乎全身都與大自然有了最舒服的觸覺接觸,這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相當有幫助。

父母需掌握的原則

皮膚是最大、最廣的觸覺部位,因此在安全不過於刺激的前提下,儘量給予孩子碰觸的機會,除了加深其對於環境的認識,也能強化安全與信任感。不過,謝文慧老師提醒,孩子年紀還小,膚質嬌嫩脆弱,有時候點到為止即可。

1 小心皮膚過敏問題

每個孩子的皮膚狀況大不同,有的屬敏感性肌膚,可能一碰觸某些物品,即出現紅、腫、癢等不適症狀,孩子將因此感覺害怕。此時的家長,除了適時過濾環境外,也要跟孩子說明原因,儘量減少其恐慌。

2 順其自然別刻意

雖然大多數孩子的慣用手為右手,但少部分者是左手。謝文慧老師表示,早期的長輩會強迫改右手;其實每個孩子有自己一套天生的行為模式,如果強制變動,等於要多花一倍時間學習,在顧慮習慣右手同時,可能因而忽略其他部分的發展,相當可惜。基本上哪一手都不錯,只要能保持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自然就能擁有正向的發展。

從大自然‧嗅聞不造作的氣味

與其讓孩子嗅聞人工香氣,有時候,不妨從大自然開始體會。李貞儀園長建議,晴朗無雲的假日,父母不妨撥點時間,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走,舉凡公園、動物園等公共場所,都能成為讓孩子開心的學習遊樂場。在這些地方,小朋友能夠用全身感受大自然的人事物,例如聞聞隨風飄來的野薑花清香、呼吸著帶點草香的清新空氣。
嗅覺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接的本能反應。李貞儀園長表示,讓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原始的味道,他自然會表現出是否感興趣的行為,只要好奇,就會進一步尋找味道的來源,甚至去觸碰──這一連串的聯想與體驗,對於嗅覺發展絕對是正向的。

副食品DIY‧品嘗食物甘甜原味

從寶寶4~6個月大後,會慢慢開始接觸副食品。李貞儀園長表示,這正是引導寶寶品嘗多元化口味,和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
李貞儀園長提醒,讓孩子攝取副食品,務必從單一食物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新的食物,並且以單純單一不需添加調味料的原則,讓他直接品嘗天然食材的鮮甜原味。當孩子一開始就習慣且喜歡這個味道時,就會在心中建立美好的味道印象;而當孩子建立起味道的基礎,往後嘗試任何味道,都會有正確的依循方向,也比較不會因偏好某些口味而影響自己的飲食健康。

父母需掌握的原則

嗅覺和味覺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其實同時也深受最親近者的反應而影響。李貞儀園長表示,在猶如一張白紙的孩子身上,父母與親近照顧者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其造成影響,甚至開發出不同的未來性。

1 正向的言語&態度

以嗅覺為例,孩子第一次聞到花香和車煙味,並不了解何者是好聞(香)或不好聞(臭),但他們會從大人直覺性的情緒反應和言語,判斷並建立心中的味道地圖。例如拿著花,媽媽開心地說好香,孩子便從中接收到正向的訊息,將花的味道和美好的感覺進行一種連結。

2 以身作則

以味覺為例,當餐桌上出現青椒、蘿蔔、苦瓜等料理時,如果家長本身不愛,不自覺露出排斥的表情、甚至一次都沒夾起來吃過,這種情緒雖然很微小,但孩子都感覺得到;就算再跟孩子好說歹說吃了這些蔬菜的好處,他也不會乖乖聽話,甚至還建立起不好的回憶。因此,李貞儀園長提醒,家長能否以身作則相當重要。。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台北市私立天琪幼稚園園長李貞儀‧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謝文慧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媽媽Shaleen&女兒星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