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後這裡痛、那裡也痛!產婦需要好好休息

產後除了生產傷口疼痛之外,子宮收縮、脹奶、腰背痠痛、恥骨聯合分離等狀況,都可能為媽咪帶來不適!了解相關照護細節與舒緩疼痛的方式,好好休養,能幫助產婦身心復原更加快速。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指出,經歷近280天的孕期與生產過程,媽咪的生理、心理,甚至外在多會有所改變。雖大多數的變化與產傷,多會在產後42~56天漸漸恢復,但每個人體質、妊娠與生產過程等狀況不盡相同,所以產後恢復的速度因人而異。

 

生產傷口痛多久?

「你要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有些人因為害怕「未知的痛」而選擇剖腹產,也有人想要讓寶寶以「最自然」的方式誕生而選擇自然產,雖然結果並不能盡如人意,但只要媽媽能順利產下寶寶,就是最好的選擇。

區慶建主任指出,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傷口與疼痛不適,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同,通常媽咪對自然產傷口的疼痛感,於產後24小時最為明顯,而剖腹產傷口的疼痛感,在麻藥退去約3~4小時後,持續2~3天。此外,若傷口並無其他異狀或感染,疼痛的感覺會隨傷口復原,逐漸趨緩並消失。

 

舒緩會陰傷口

自然產後24小時內,可冰敷舒緩傷口疼痛;24小時後採溫水坐浴(建議1日3次,每次15分鐘,可視狀況增加泡盆次數)。此外,坐著或躺著可在臀部下方,墊坐中空式的氣圈或軟墊,減少會陰傷口壓迫。若不適程度已嚴重影響媽咪睡眠與作息,可與醫療人員討論是否使用止痛藥。

 

舒緩剖腹傷口

剖腹產多採橫切,傷口位於下腹部,舒緩疼痛的原則為「減少傷口拉扯」,例如:在傷口上方使用束腹帶固定、上床可先側躺再平躺、住院期間可先將電動床調整至適合高度再上下床等。此外,儘量避免腹部用力的行為,例如:咳嗽、便祕、大笑等。剖腹產術後止痛的方式,大致可分為:硬脊膜外麻醉、自控式麻醉、肌肉注射止痛藥、點滴靜脈注射止痛藥、口服止痛藥,媽咪可依自己需求,請醫師評估使用方式與天數。

 

俗稱「產後痛」的子宮收縮

產後子宮收縮主要幫助「傷口止血」,除了生理自然收縮反應,產後2個小時~1天之內,護理人員會指導產婦的照顧者,透過正確的子宮按摩,刺激子宮保持收縮,這也是產後痛最明顯的階段。(推薦文章:產後小心子宮收縮不良

區慶建主任指出,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必須經歷產後子宮收縮的過程,建議皆應適時給予按摩,幫助子宮內傷口止血。他進一步說明,通常經產婦宮縮疼痛的感受,會比初產婦明顯,因為經產婦的宮縮頻率屬於間斷性,而初產婦屬於持續性,如果疼痛程度讓媽咪難以消受,也可考慮使用止痛藥。

產後痛是每個產婦的必經過程,區慶建主任表示,產後宮縮通常到第3天就不會有明顯的痛感,雖然媽咪在哺餵母乳時,受荷爾蒙影響會促進子宮收縮,可能會感覺到下腹部出現猶如月經來潮時的悶痛感,但當身體漸漸適應後就能得到緩解。

(推薦文章:6方法.有助子宮恢復

 

小心子宮腔內發炎

區慶建主任提醒,若有子宮腔內發炎的狀況,產婦感到腹部疼痛的狀況無法因使用止痛藥而緩解,而且惡露的顏色、狀態與味道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待產時破水時間過久、罹患絨毛羊膜炎或其他感染問題的媽咪,要特別小心。

 

術後儘早下床走動.避免脹氣

產後傷口與宮縮的疼痛感幾乎是所有媽咪都會面臨的狀況,區慶建主任提醒,剖腹產因腹部開刀、空腹時間較長,使腸胃蠕動變慢,容易引起排氣不順而造成脹氣。此外,有些體質較敏感的媽咪,使用術後止痛藥可能會出現脹氣副作用。為避免脹氣增加產後不適,最好的方法就是儘早下床走動,幫助腸胃恢復蠕動。

 

產後哺乳.注意脹奶與寶寶含乳姿勢

人體的生理機制相當奧妙,當胎兒與胎盤分娩後,雌激素下降,泌乳激素就會開始作用,製造母乳。區慶建主任提醒,通常產後1~2天奶量並不多,第3~5天奶量會突然增加,而當母乳未適時移出乳房,就容易造成脹奶,此時產婦即會感到乳房疼痛,尤其是當乳房脹痛時,又必須透過乳房按摩或手擠乳將奶水移出時,真的讓許多媽咪難以忍受;另一方面則是因寶寶含乳不正確,以致乳頭肌膚受傷。

 

預防脹奶

區慶建主任表示,避免脹奶疼痛或引發更嚴重的乳腺炎等症狀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脹奶」。產後應多觀察寶寶想喝奶的表現,像是眼神開始東張西望、舌頭舔嘴唇等,而不是等到他餓到哭了才哺餵,因為當寶寶情緒激動時,可能不願意好好含乳,媽咪的乳頭及乳暈就很容易因拉扯而受傷。

 

正確抱姿.幫助含乳

產後媽咪剛開始學著哺乳時,首要注意:1.正確抱姿應是寶寶整個身體面向媽咪,親餵時媽咪只看得到上方的乳暈。2.正確含乳要讓寶寶的嘴儘量張大,「由下而上」含住乳房,而不單只含著乳頭。

此外,區慶建主任提醒,媽咪抱著寶寶時,可使用枕頭或抱枕支撐著手肘,避免手部過度使力;等寶寶學會含乳後,也可變換哺乳姿勢、角度,幫助各乳腺內的乳汁可被均勻吸吮出,媽咪也可以最舒適的狀態,享受與寶寶的親密時刻。(推薦文章:掌握正確含乳與哺餵姿勢.讓哺乳更輕鬆

 

適時使用吸乳器

產後若寶寶不在身邊,無法親餵,可先以手擠乳的方式,幫助母乳排出,待奶量較豐沛時再以吸乳器輔助。區慶建主任提醒,脹奶不僅會讓媽咪感到不舒服,寶寶也不容易含乳,若感到乳房太脹,可以先以手擠乳擠出部分乳汁,再讓寶寶吸吮或使用吸乳器。至於,多久要餵1次奶,或是否需要親餵並搭配使用吸乳器等狀況,皆視寶寶需求以及媽咪的奶量來評估。

 

產後下背痛、胯下痛?

除了生產傷口、子宮收縮及哺乳時,可能會面臨不適之外,有些媽咪可能還會有下背痠痛或胯下痛,區慶建主任表示,下背痛主要是因為懷孕時,為支撐胎兒重量與重心改變,需要大量依靠腰、背處的肌力,若肌耐力不足相對較容易出現肌肉痠痛的狀況,產後3~6個月會漸漸好轉。

「胯下痛」稱為恥骨聯合疼痛,恥骨聯合位於恥骨覆蓋毛髮的位置。懷孕時為自然產做準備,身體會分泌「鬆弛素」使髖關節、恥骨聯合等關節處較為鬆動、增加其延展性,幫助生產。區慶建主任指出,關節支撐力減少,便會增加韌帶與肌肉的負擔,懷孕中期至產後1~2天都可能有明顯的疼痛。

他建議孕期可適時使用托腹帶幫助支撐子宮重量、視體能多運動增加肌耐力、儘量避免久站並選擇足弓支撐性較好的鞋子等;產後可透過適度按摩與溫敷等方式,幫助改善疼痛。

 

凱格爾運動「簡單又重要」

適時、適度的產後運動可幫助身體恢復,區慶建主任建議,幫助提升骨盆底肌肉力量的凱格爾運動,通常產後3~5天就可以開始進行。

區慶建主任提醒,產後媽咪不僅要面臨育兒壓力,還要等待孕期的生理改變自然修復,以及照顧生產所致之傷口,此時家庭支援更顯重要,不僅是付諸行動幫忙照顧媽咪與寶寶的生活起居,還要重視媽咪的心理需求!(推薦文章:孕期提升腰腹及骨盆底肌肉力量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