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母體&胎兒的健康威脅 子癇前症

子癇前症,懷孕期間最可能發生的病症之一。一旦發生,孕媽咪不但會發生血壓升高、水腫……等令人難受的症狀,還可能危及母體與胎兒的健康與生命!對於這個許多孕媽咪聞之色變的症狀,懷孕期間,準媽媽有哪些需要了解與注意的地方呢?

由於懷孕改變了準媽媽的生理狀態;因此,如果孕媽咪的狀況不佳,也可能在此期間,被誘發出一些孕前沒發生過的症狀;而其中的「子癇前症」,即屬於高危險妊娠相關的疾病之一,往往讓罹患此症的準媽媽苦不堪言。

什麼是子癇前症?

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這三種看似相近但不太相同的症狀,往往讓不少準媽媽摸不著頭緒。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表示,在醫學上,懷孕期間與高血壓相關的併發症,通常可以泛稱為「妊娠毒血症」,包含有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與子癇症等。
以定義來說,妊娠高血壓指的是「準媽媽原本並無高血壓,但懷孕20週之後才發生且產後12週之後高血壓不復存在;而收縮壓/舒張壓高於140/90mmHg,或收縮壓比之前高出30mmHg、舒張壓比之前高出15mmHg以上」就可能被認為有妊娠高血壓的現象。如果有相關症狀,大多會在20週後的產檢中被發現,又以在孕期30週前後被檢測出較多。
高血壓+蛋白尿→子癇前症
然而,光是高血壓的徵兆,並不代表準媽媽會得子癇前症。張致遠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已有高血壓,又經由固定產檢,被檢測出尿蛋白超出標準即驗尿試紙上尿蛋白呈一價以上或24小時內尿液中蛋白質濃度大於300毫克,就會判定此孕媽咪罹患了子癇前症。

難預先觀察‧多透過產檢才得知

不少的疾病,或許可透過外在特徵,觀察出可能患病的跡象。不過,張致遠醫師表示,關於子癇前症,卻無法透過所謂的事前可預測的症狀來觀察;除非狀況變得嚴重,才會有顯而易見的症狀表現,如嚴重性的全身水腫等;但,仍不可單一而論,需綜合眾多因素才能確知。
因此,想得知是否有罹患子癇前症的可能性,幾乎只能透過固定的產檢過程,藉由某些生理、實驗室檢查數據與觀察,才能確診。

可能發生的症狀
1 高血壓:有子癇前症的孕媽咪,大都會血壓異常,即懷孕20週之後血壓升高,達到高血壓的狀況。
2 蛋白尿:孕媽咪是否被檢測出有蛋白尿,幾乎是確定其是否罹患子癇前症的重要依據。
3 水腫:從頭到腳的全身性水腫,是可參考的依據。但張致遠醫師也提醒,可能導致水腫的原因很多,加上孕媽咪本來就容易水腫,因此不可依單一表現來論斷。
4 抽筋:比較嚴重的子癇前症患者,可能還會出現全身抽筋(痙攣)的狀況,引發子癇症。
5 視力模糊:水腫不分體內外,可能連視神經都因水腫而受到壓迫,導致視力模糊。

需被關注的高危險群

一旦罹患子癇前症,等於讓懷孕過程的風險提高。因此,張致遠醫師表示,如果準媽媽本身具備下列情況,可能屬於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群,最好懷孕時多加留意。
1 高齡產婦
由於年齡造成生理機能的變化,高齡產婦罹患慢性病的機率較高,加上懷孕時內分泌改變所帶來的龐大影響,無形中可能提高罹患子癇前症的機會。
2 本身有慢性疾病
如果準媽媽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相關慢性疾病,或在體內免疫系統方面受到影響,因此之後被誘發患病的機率,也可能比一般孕媽咪來得高。
3 家族有類似病史
如果親戚、或自己的媽媽有類似症狀,建議謹慎一點,就醫詢問和檢查。
4 前一胎曾罹患此症
通常懷第一胎曾發生過子癇前症,懷第二胎時得到此症的機率會比較高。
5 肥胖
一般來說,肥胖者較容易引發血壓相關問題;一旦之後懷孕,也可能提高得到子癇前症的機會。
6 雙胞胎妊娠
當一個子宮必須容納兩個胎兒,除了相對地發展空間較不夠外,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誘發疾病的風險存在,因此通常雙胞胎妊娠的媽媽,較容易感到不舒服或產生併發症;但並非絕對。

對胎兒&母體的影響

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都可透過檢查和觀察,在子癇前症的患者身上看到;而這些症狀,還會進一步影響母體和胎兒的生理狀態,尤其造成感染或出血的話,還會危及生命。
1 母體
患有嚴重子癇前症的準媽媽,其胎盤血流不足,內臟(如肝臟)也可能發生出血的狀況。此外,有著極高的機率,會被誘發出胎盤剝離和抽筋的症狀。其他如全身性水腫而甚至壓迫視神經,會影響平日視力狀態。
2 胎兒
張致遠醫師說明,由於子癇前症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胎盤,因此其血流供應出問題,導致胎兒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因而產生低體重的狀態,嚴重時將可能胎死腹中。當母體痙攣(全身抽筋)時,顯示子癇前症已嚴重演變成子癇症;甚至,可能同時會發生腦出血或中風的症狀。
此外,胎兒也可能有早產的問題。張致遠醫師表示,如果胎兒已發育漸趨成熟,體形也夠大,並在經過檢查和醫師的判斷沒問題後,再考慮是否提早生產,大都能保住胎兒的性命。

子癇症VS.子癇前症

當孕媽咪同時有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如果沒有控制得宜,之後更引發無意識的全身性抽筋或抽搐現象(即類似所謂的羊癲瘋但其實不是),這就從子癇前症進展到「子癇症」了。張致遠醫師表示,除了可能發生子癇前症相關併發症外,子癇症還可能會影響到準媽媽的意識和體內出血狀況,甚而威脅到胎兒在腹中的生命跡象。

治療&預防對策

張致遠醫師提醒,如果是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平日就要關注自己的生活與健康;但有時也可能碰到原先只有單一非高血壓徵兆(如產檢時只發現蛋白尿,但血壓正常),一星期內快速進展成子癇前症病情的患者。無論狀況如何,定期就醫檢查,遵照醫師的指示與治療,將症狀穩定下來或及早採取適當處理,以期將不良影響降至最低。
1 控制血壓
高血壓所誘發的併發症在子癇前症中,占大部分因素。因此,只要血壓維持得宜,母體狀況也會比較穩定,誘發併發症的機會也會降低許多。建議在家裡多量血壓,監控自我身體狀況,一有不舒服或血壓飆高,就回門診做評估。
2 中止妊娠
如果在妊娠初期血壓即無法控制、降不下來,而胎兒又還沒到足月或甚至更早的週數,此時醫師會考慮是否讓孕媽咪「中止妊娠」,因為再拖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還可能胎死腹中。張致遠醫師表示,目前「治癒」子癇前症的唯一方法來自於胎盤脫離子宮,因為胎盤確實是引起妊娠毒血症的原因,故當胎盤離開母體,母體的症狀就會改善很多。
3 正確生活習慣
本身曾有高血壓的孕媽咪,除了定期追蹤和控制外,更要注意別做一些會誘發自己引發高血壓的事,如熬夜、太過疲累、重口味飲食等;平日可適時地做些溫和的運動,維持新陳代謝的穩定;另外,該吃控制血壓藥時就要定時服用,通常醫師會根據懷孕狀況,開立安全的藥物,準媽媽毋須過於擔心。

後續的監控&追蹤

一般來說,在生產完的兩天內,醫院會持續監控媽媽的狀況,但在生產後12週會進行確診。張致遠醫師說明,如果12週以後,高血壓的症狀消失,懷孕期間的相關症狀,可被認為是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所造成;但如果12週以後還持續有高血壓的問題,那就屬於個人的慢性高血壓症狀。但無論如何,子癇前症從生產時胎盤一剝落下來後,其實媽媽的身體就慢慢趨於好轉的狀態,而且恢復效果極佳。

 

張致遠醫師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