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類風濕性關節炎 輕易停藥是大忌 | 風濕免疫科 | 內科 | 健康新知

章小姐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控制不理想,自7年前就開始注射生物製劑,打了5年,卻又開始感覺疲累、關節腫痛,這些跡象讓她忍不住擔心:「不會又要發病吧?」「打針都控制不住,還有藥可以用嗎?」上網搜尋資料後,章小姐很快約好門診。抽血檢查後確定發炎指數上升、超音波下關節也有發炎情況,已有心理準備的她主動滑開手機搜尋頁面,問醫師:「可以換用口服藥嗎?」

章小姐在網路上找到的是小分子口服藥報導,除了病情復發,最吸引她注意的是「口服藥」,畢竟打了5年的針,她已經打到怕了。換藥後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而對章小姐來說,持續服藥2年來,最大的感想是:再也不用打針打到「黑青」。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德豐醫師說,拜網路發達所賜,除了病友間交流,現在病人上網找資料更方便,但要注意未必完全正確,記得先問醫師。而像章小姐這樣「用生物製劑失效」的情況並不罕見,除了因產生抗藥性而療效遞減,也有人一開始用藥效果就不好,幸好現在藥物選擇多,不必擔心無藥可換。

生物製劑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邁入新境界,但是,有可能治療效果好到能達到完全停藥嗎?「不區分使用哪一種生物製劑,從整體來看,大約有20~30%的病人有機會達到極低發炎指數、關節不腫痛的完全緩解狀態。」黃德豐醫師表示,目前認為發病3~6個月或1年內的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就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有達到完全停藥的機會,而且愈早開始治療,機會愈大。這除了醫療費用問題,還要能及早診斷、正確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不區分使用哪一種生物製劑,從整體來看,大約有20~30%的病人有機會達到極低發炎指數、關節不腫痛的完全緩解狀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不區分使用哪一種生物製劑,從整體來看,大約有20~30%的病人有機會達到極低發炎指數、關節不腫痛的完全緩解狀態。

「有些患者發病初期症狀可能並不完全符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黃德豐強調,如果腫痛發生在腕關節;或手部小關節、腕、肘、膝等多處關節同時發作;或是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有效,表示是發炎性關節炎,一定要找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

而對於病程已經持續5、10年的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炎越嚴重,尤其是發病後短時間內惡化,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越需要長期使用生物製劑,可以視病情慢慢減藥,但不要輕易停藥。黃德豐醫師強調,「持續治療可抑制滑膜囊內製造發炎的細胞,讓它自然消亡,關節炎才可能達到緩解,韌帶才不會繼續破壞,不但生活品質更好,還能同步改善其他合併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