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尿布別急著丟!大便色卡測膽道閉鎖 | 小兒內科 | 兒科 | 健康新知 | 華人健康網

從大便顏色看健康!家中有新生兒的家長,幫寶寶清理糞便時,可別因臭味和噁心感而急著包裹和丟棄,仔細看看便便的顏色,若出生兩周後仍有黃疸現象,大便顏色呈現淺黃或灰白色,可能是新生兒膽道閉鎖所致,需盡快手術治療,一旦延誤治療,容易造成肝硬化,甚至在2年內失去生命。

根據統計,台灣每20萬名新生兒中,約30至40人有膽道閉鎖的症狀。
根據統計,台灣每20萬名新生兒中,約30至40人有膽道閉鎖的症狀。

膽道閉鎖嚴重可致命 黃疸、便色灰白是判斷基準

根據統計,台灣每20萬名新生兒中,約30至40人有膽道閉鎖的症狀,發生率約萬分之1.6,而近10年來共出現325個膽道閉鎖症的病例,其中300是經「嬰兒大便辨識卡」篩檢而發現異常,比例高達92.3%。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表示,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是產婦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等因素引起,造成嬰兒膽道不通,膽汁鬱積於肝臟內,進而引發肝硬化需換肝,甚至嚴重者致命。

黃疸和大便顏色異常是判斷膽道閉鎖的重要依據。針對每個新生兒都會有的黃疸現象,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可在出生後2週內慢慢消退,但若黃疸現象持續3至4週,且症狀越來越明顯,則屬於病理性黃疸,需盡快就醫,檢查是否為膽道閉鎖的問題。而除了黃疸之外,若寶寶大便顏色偏黃或偏綠屬正常顏色,但若是不正常的灰白或淺黃色,則要高度懷疑是膽道閉鎖症。

利用嬰兒和9色大便辦識卡,可及早發現膽道閉鎖的徵兆。(圖片/拍攝自兒童健康手冊之嬰兒大便卡)
利用嬰兒和9色大便辦識卡,可及早發現膽道閉鎖的徵兆。(圖片/拍攝自兒童健康手冊之嬰兒大便卡)

對比大便顏色 外表、內在不可偏廢

目前在提供給新手父母做為育兒參考的「兒童健康手冊」中,就有膽道閉鎖和9色大便辦識卡的相關內容。張美惠教授提醒,膽道閉鎖越早發現和治療的效果越好,但膽道閉鎖的鑑別診斷至少需2個星期,為了避免延誤治療,呼籲家長儘早在出生30天內仔細比對寶寶的大便顏色,比對時應放在太陽光或日光燈下,降低色差的干擾,且觀察不能只看糞便表面,應用尿布揉開,進一步觀察糞便內部的顏色。

更重要的是,出現無法判斷大便顏色是否異常時,或是大便顏色有時正常,有時不正常時,都應該當作不正常,盡快找醫師協助判斷和診斷。一旦確診為腸道閉鎖,應盡快進行葛西式手術,以免膽汁滯留肝臟而造成肝臟持續受損。

早期發現和治療 膽道閉鎖術後生活無慮

今年12歲的許小弟,出生不到一個月,被媽媽發現膚色偏黃,大便呈現淡黃色,對比大便辨識卡發現異常,就醫檢查,23天大時就被確診罹患「膽道閉鎖」,膽紅素比值持續升高,但因家庭意見不同,拖到59天大才接受葛西式手術治療,雖然術後仍有輕微肝臟纖維化的現象,但多年以來父母照顧得當,肝功能指數正常,肝臟纖維化不見惡化,生活與正常人無異。

張美惠教授表示,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透過大便顏色可及早發現異常。(攝影/駱慧雯)
張美惠教授表示,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透過大便顏色可及早發現異常。(攝影/駱慧雯)

張美惠教授指出,膽道閉鎖患者在出生60天內進行手術治療,約三分之一的人手術順利,肝纖維化可穩定控制,甚至有機會復原,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也不會惡化為肝硬化。但約三分之一患者,手術後可能因手術太晚或仍有些微膽汁滯留肝臟的情況,出現輕微肝纖維化的現象。

為了讓更早發現膽道閉鎖症,除了大便辦識卡的簡易篩檢法之外,張美惠教授透露,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明年將針對出生30天仍有黃疸的新生兒,推廣微量抽血,檢測總膽血紅素值,更有利於早期診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