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發炎性腸道疾病恐併發大腸癌!掌握腹痛、腹瀉、血便5大警訊早就醫 | 華人健康網

你長期有腹瀉、腹痛困擾嗎?症狀是想拉卻拉不出的「拉,不拉多」,還是腹瀉來得又急又快,想忍卻止不住的「驚,急拉」?而且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有這一些症狀小心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你!尤其,在季節轉換之際,天氣忽冷忽熱,出現頻繁腹瀉的症狀,要提高警覺,發炎性腸道疾病嚴重時,甚至會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不得不慎!

(圖表提供/台灣小腸醫學會)
(圖表提供/台灣小腸醫學會)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年輕人身上,主要以20-40歲的青壯族群為主,其他年齡層的患者也都可見。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根據全民健保重大傷病檔資料,目前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約4千多人,相較於1998年的139人,成長近30倍。

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依照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者症狀不一樣,前者為明顯的血便、腹瀉症狀,後者則以腹痛、腹瀉為主。「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為難兄難弟,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也是深受潰瘍性大腸炎之苦,曾經一天跑廁所30次,真是苦不堪言!

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
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會長楊式光則分享,34歲的小兒子在上大學的那一年,突然頻繁腹瀉,體重從原本98公斤爆瘦剩50公斤,且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多次進出醫院仍查不到病因,直到4、5年後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雪花片片,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楊會長的小兒子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生物製劑的長期使用下,不僅完成大學課業,目前工作表現也十分出色。

柔腸寸斷!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阻塞,需要多次切腸手術

臨床也常見許多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因腸壁不斷遭受免疫系統攻擊,出現發炎、潰瘍,甚至因為引起瘻管、穿孔或阻塞需接受多次切腸手術,導致短腸症,如同「柔腸寸斷」,必需透過靜脈注射補充營養;或因為嚴重腸炎造成巨腸症須接受大腸切除。另外,患者也會因腸道反覆發炎,提高併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雖然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根治,但症狀較輕者可透過5-ASA藥物、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穩定病情,即使是病症較嚴重者,也能藉助生物製劑的幫助,達到「臨床症狀改善」、「腸腸黏膜恢復正常」和「病理上的發炎反應緩解」的治療目標,以控制病情。

出現發炎性腸道疾病5大警訊 盡早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

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有5大警訊,包括:莫名的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和發燒,民眾若反覆發作,應盡早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已經有不斷進化的治療目標,患者能改變命運,主要包括:增加類固醇停藥率、延長復發時間、降低住院及需要手術的機會,以及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