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心智圖第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我們的腦袋、情緒、身體要處於適合學習的狀態。第二件事,被我們稱為心智圖的動力來源,就是我們的開放式問題,因為若不提問,就無法產生聯想。最後,我們還需要下列工具,這些比較容易準備,像是一張紙,和一支寫得出來的筆。下列這張名為「如何畫心智圖」,可說是心智圖® 的使用說明書。
請看一看這張圖,並從右上方的枝幹(即「紙張」)開始,閱讀各個步驟:
步驟一:請準備一張沒有線條的空白紙,選用橫向版面。
這樣最有利於周邊視野,以及雙眼目光的掃視。
步驟二:在紙張的正中央放上主題,它也被稱為這張圖的心臟。
請注意,主題要越明確越好。比方說,如果你孩子要溫習歷史課,為了讓靈感源源不絕,寫上明確的標題「中世紀的農村」,會比只寫「歷史」來得好。主題可以寫在一個像雲朵一樣的泡泡裡,或配上一個小圖畫。
步驟三:在心臟的周圍畫出枝幹,形成樹狀圖。
從心臟衍生出來的第一層枝幹,稱為主要枝幹,上面承載的是題材,第二層枝幹稱為次要枝幹,上面承載的是和題材相關的想法。每萌生一個新想法,就長出一條新樹枝,樹枝長度和所承載詞彙的長度相等。樹枝要盡可能保持水平,以利閱讀。資訊必須要能快速處理,這樣閱讀資訊時才既不必轉頭也不需翻頁。
步驟四:把關鍵字寫在枝幹上方,別寫在末端,也別寫在下面。
我們的視線是隨線條引導的同時,一面汲取資訊。樹枝和文字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資訊單位。字跡要盡可能端正,別寫得像鬼畫符,大樹可不喜歡。心智圖中的每個詞都是鑰匙般的關鍵字,能打開通往資訊的大門,這些資訊會安安穩穩窩在我們腦袋裡,就等我們提取。因此,不需要寫很長的句子,才不會又掉回直線式的資訊處理方式。有關鍵字就足夠了。
步驟五:加入圖像。
不必像梵谷一樣厲害,只要畫一些簡單小圖示,能讓繪圖者輕鬆聯想起該想法即可。這並不是美化版面用的插圖。小圖示和文字一樣重要,它本身也是一則訊息,因此才有那句名言「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圖示需要用到我們的情緒和感官,因此是絕佳的輔助記憶工具。
步驟六:替樹枝加上顏色。
顏色不只有裝飾的功能,還有名副其實的美學價值,亦即能帶來感官享受。這讓我們又回歸到記憶術(這個專有名詞在聚餐時拿出來講,會顯得還滿厲害的樣子,其實就只是有助於記憶的意思)和快樂本身。
請試試看,並請參照上一頁的「如何畫心智圖」。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把你變成心智圖專家,而是變成不完美但有能力實際操作的愛用者。你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抗拒和自責式批判將大幅減少,而且很容易就能上手。
小訣竅:圖像對記憶的增進
讓我們回想一下漢娜的例子,和隔天要考的十六位國家元首(參見第113 頁)。
為了幫助漢娜很快背起來,我們從一張白紙開始。我們畫一條時間軸, 標上了各個元首的姓名。每遇到一個姓名, 我們就問漢娜:「麥克馬洪,讓妳聯想到什麼?」。答:「想到麥當勞。」「很好!那就在下面畫個能讓妳聯想到麥當勞的小圖示。」
漢娜畫了那個非常有名的黃色「M」。十六個姓名,我們都是這樣進行。雷蒙•普恩卡雷成了「方塊裡的一個點」(譯註:普恩卡雷Poincaré,諧音似「方塊裡的一個點」),保羅•德香奈則成了名牌香奈爾的商標,諸如此類。
圖示畫完後,我們反推一遍,用小圖聯想回姓名。不出半個鐘頭,漢娜就把十六個姓名通通記住了。隔天,十六個姓名,她背出了十五個。
心智圖畫好了,孩子也記住了!
我們已看到,心智圖這種工具,使用的是我們的腦袋、心和身體等天然資源。我們的周邊視野、整個腦袋、各種感官等等,都在繪製心智圖的過程中受到活化。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我們認為孩子從九、十歲起就能自己繪製心智圖—理解心智圖實在沒有年齡上的限制。
心智圖的好處在於可以和孩子一起繪製。握著筆繪出整張圖的人將會是你,提問的人一定也是你,但你的孩子將提供答案給你,替樹枝著色和畫小圖示,一面毫不費力地就把內容熟記了。
就情緒的層面來說,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告訴我們說:「好好玩噢,明明在玩,但同時都弄懂了,也都背起來了。」
由於不覺得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又很高興發現資訊已輕輕鬆鬆裝進腦袋裡,學習動力將可望大幅提升。
三歲幼兒就可以開始畫心智圖了!
我們經常被問到,從幾歲起可以使用心智圖。我們總是很樂意地回答說,只要發揮一點想像力,並多多運用圖像,幼兒從三歲就能開始製作出漂亮的心智圖。
以下是個簡單的彩圖,能帶一個「小小朋友」認識他一天中的不同時段。
我們可用相同方式,想像一個「說話有禮貌」圖,這些好話能讓孩子的溝通變得順利、讓身體變得溫暖,並讓心情變好,讓人更想要常常使用這些好話。
這些圖可護貝後貼在冰箱上。這是一種很好的幼兒溝通方式,有趣味、視覺化且很容易理解。這張圖也可充當一個絕佳的工具,協助孩子辨識和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假如不知該用什麼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可從圖上指出自己此刻的心情。一場親子對話便可由此展開。
本文出自野人文化《法式翻轉教養:拯救無數法國媽媽、孩子和老師的全腦心智圖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