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1解方改善如廁問題_透視疾病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小中大
11解方改善如廁問題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24期)

文/黃筱珮

 

長輩常見排便不順、滲漏尿等問題,只要經過正確治療,大半都可以獲得改善,千萬不要因為害羞而不敢就醫,免得越拖越嚴重。食物、水分「有進有出」才是健康,「良好的排泄習慣」決定著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

 

66歲劉奶奶退休後生活悠閒,家人朋友常找她一起旅行,她也樂在其中。但是近來每次運動或上下樓梯時,常常一用力就滲漏尿,褲底變濕,甚至只是用力打噴嚏時,也會不自主的漏尿。漸漸地,漏尿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甚至影響她出門的意願,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才好?

 

促進排便7大招

銀髮族最常見的排便問題是便秘,新竹台大醫院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黃凱傑表示,雖然在醫學定義:「3天排便1次仍屬正常」,不過,宜鼓勵每個人至少1天大便1次,長輩也一樣,養成天天排便的良好習慣,身體會更舒暢、也健康。要如何「促進便意」呢?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1招〉早餐後是最佳排便時間

早上吃完早餐之後,是腸子活動最頻繁的時間,剛吃完東西之後30分鐘最易有便秘感,所以,要把握時間趕快上廁所。蹲坐馬桶時,將注意力放在肛門口,不要閱讀書報、不玩3C產品,若5分鐘未排便就先結束,等到再有便意再上廁所。

 

〈第2招〉晚上好好睡覺

夜晚睡覺時間恰好是腸道工作時段,如果睡得好,大便也會較正常。很多長輩睡不好,排便狀況也不好,沒有充分休息,腸子活動也不夠,消化吸收和排便都會影響。因此,若有睡眠障礙,也要配合好好治療,至少要睡6~8小時才好。

 

〈第3招〉規律運動

運動有助排便,老人家可視體力選擇合適的運動,飯後外出走路半小時,不僅可以幫助消化,也幫助小腸蠕動,前端消化得好,後端的大腸吸收或排便也會很好。衰弱或長期臥床的長者,應協助其每日坐起來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第4招〉攝取軟質的纖維

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有助排便,但是過粗的食物纖維,例如過硬的根莖,攝取過多,對於牙口不好的老人家來說反而會造成便秘。飲食應注意均衡,一些較硬的水果,例如芭樂,建議削薄片或打汁再食用,就像有人幫忙攪碎,進入腸胃之後,會讓排便更順利。也可額外補充水溶性纖維產品、益生菌、鳳梨酵素、優酪乳等,幫助促進腸胃蠕動。

 

〈第5招〉腹部按摩

便秘的長者,如果行動方便的話,可以養成腹部按摩的習慣,每餐飯後半小時以後做,手掌心平放腹部微微施壓,以肚臍為圓心,繞著肚臍四週,以順時鐘方向按摩約10分鐘,能促進腸道蠕動。

 

〈第6招〉藥物治療

如果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後,仍排便困難的人,才會建議服用藥物。治療便秘的藥物,一開始會建議選擇「氧化鎂(MgO)」,有軟便的作用,讓大便較順暢,這個對人體較無副作用。另外,還有一些刺激腸道蠕動的瀉劑,較不建議長期使用,有可能會造成依賴,弱化腸道功能。

 

〈第7招〉手術治療

如果真的是非常頑固型的便秘,有可能是大腸過長,藥物治療無效,嚴重影響健康,就可能要仔細檢查,考慮是否要進行手術。黃凱傑表示,便秘還可能引發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痣瘡、肛裂等,因此,若有長期便秘的問題,要積極治療。

 

便秘是腸癌的警訊!及早就醫檢查

引發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還可能是「大腸直腸癌」造成的。黃凱傑指出,大腸腫瘤引發的症狀之一是便秘,包括了排便不好排或頻率不正常,如果平日沒有便秘,忽然幾日之間都解不出,建議就醫檢查。或者是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要特別注意。

 

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民健康署於民國99年起,將大腸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50~74歲的民眾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多利用。黃凱傑表示,若是有大腸癌家族史、大便不正常或有出血症狀等,建議直接做大腸鏡,至少每5年要做一次。

 

很多長輩擔心大腸直腸癌要做俗稱「人工肛門」的腸造口,從此「與屎為伍」,因而對於檢查或治療產生退縮。黃凱傑指出,是否做人工肛門要看腫瘤位置,並不是每個患者都需要,早期就醫有助於提高存活率,千萬不要拖。

 

即便做了腸造口,只要體力許可,可恢復一般的社交生活,並可依據親戚朋友的交情深淺,決定是否將有腸造口的事情告訴他們,並不需一味的保守秘密,而造成心理上太大的負擔。且仍然可以參加長、短程旅行,只要記得帶足夠的腸造口護理用品及防止腹瀉的藥物即可。

 

大便失禁該怎麼辦?

大便失禁的盛行率雖不若便秘,卻可能造成患者更大的困窘。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必須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黃凱傑表示,可使用止瀉劑、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改變大便的濃稠度;嚴重便秘也可能引起大便失禁,要一併考量治療。

 

另外,可以教育病人練習放鬆腹部肌肉、同時收縮肛門括約肌,訓練方式包括在肛門口放置水球,當水球灌水漲滿時,肛門括約肌可練習收縮,或者可用肌電圖輔助,看括約肌收縮的強度。 如果是骨盆肌肉型態有異常的病人,手術合併物理治療比使用單一種治療方法,對於改善大便失禁的效果更好。

 

4大排尿難題改善治療對策

新竹馬偕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永杰指出,造成男性長者排尿問題,最主要就是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急尿、夜尿,或小便分叉、排尿困難,需要很用力,或尿尿滴滴答答、解不乾淨;女性則是應力性尿失禁最常見。

 

〈男性攝護腺肥大〉藥物或手術治療

診斷攝護腺肥大的方式,包括尿液檢查、肛門內指診、尿流速測驗、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攝護腺超音波、膀胱鏡檢查等。

 

>藥物治療:

攝護腺肥大可採藥物治療,林永杰指出,服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alpha blocker)」,可以讓膀胱出口和攝護腺平滑肌鬆弛,患者多半在1、2天內就有明顯感覺,排尿速度變快,不必過度費力,症狀改善。這種藥物的好處,就是作用快,吃幾天就有感覺,但副作用是也同樣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可能造成低血壓,要當心。

 

還有一種藥物「5-alpha還原酶抑制劑(5-ARIs)」則是直接作用在攝護腺,可以使肥大的攝護腺縮小,主要是抑制作用在攝護腺上的男性荷爾蒙,也同時可改善雄性禿。但是抑制男性荷爾蒙也會帶來副作用,可能造成勃起不良、射精障礙、性功能障礙等。

 

>手術治療:

如果吃藥效果仍不見好,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林永杰指出,目前最常使用的術式為「經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切除術」,利用傳統電燒或新一代的雙極電燒或雷射等,經由內視鏡進入尿道,將壓迫尿道及影響到膀胱的攝護腺部分予以刮除。

 

不過患者必須體認,部分肥大的攝護腺雖刮除,但會復發,如同皺紋拉完皮一樣會再長。沒有一勞永逸的手術,除非把攝護腺整個摘除。這種「攝護腺全切除手術」,是把攝護腺切除,再把膀胱和尿道重新作吻合手術,術後可能會有尿失禁、解尿困難、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是用於治療攝護腺癌,不是治療攝護腺肥大。

 

〈尿失禁〉非手術與手術治療

尿失禁在婦女族群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當出現尿失禁症狀時,應尋找醫師做初步的問診、身體檢查、骨盆腔內診和基本的檢查,包括尿液檢驗、棉墊測驗等,必要時須進一步安排尿動力學檢查,以釐清尿失禁的種類與發生原因,做為治療的依據。 

 

治療方面,須根據尿失禁的原因與嚴重程度來擇適當的治療。一般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骨盆腔底肌肉收縮運動(凱格爾運動)、骨盆腔底電刺激療法等。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病情較嚴重,或是經非手術治療失敗的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目前的主流是以「傳統恥骨後膀胱頸懸吊手術」及「無張力性中段尿道吊帶手術」為主。

 

改善尿失禁,多做「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可強化骨盆底肌肉,運動時,平躺屈膝,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週圍肌肉及尿道口,此時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反覆的緩慢收縮與放鬆就是凱格爾運動,有空就做,不限次數,避免憋氣或用力不當,否則反而增加骨盆底肌肉壓力。

 

〈頻尿〉膀胱過動症可吃藥控制

1天排尿8至10次都算正常,可以超過1.5小時上一次廁所就屬正常,林永杰指出,如果每30分鐘或1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就想上廁所,最好就醫檢查。 

 

頻尿的原因很多,膀胱過動症會造成頻尿,可以服藥控制;攝護腺肥大也會造成尿液排不乾淨,一直產生尿意。如果有頻尿困擾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以作鑑別診斷,針對不同原因的頻尿治療,以提升生活品質。

 

〈解尿困難〉泌尿道感染採抗生素治療

會造成老人家解尿困難、解尿疼痛,多半是膀胱炎、尿道炎,可以抗生素治療;男性攝護腺肥大也有尿不出來的困擾,當尿排不乾淨,膀胱餘尿太多,如同「倒不乾淨的水」一樣,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造成泌尿道感染。

 

無法解尿,也可放置尿管助排尿

有排尿問題務必求診,醫師可考量病人的狀況個別處置。林永杰建議,年事過高的男性長者,如果擔心開刀風險過大,又因為攝護腺肥大無法解尿,可放置尿管,視尿管材質每2週或4週再回院更換一次即可。

 

無法順利解尿的年長女性,如果不想積極接受治療,生活自理能力不錯的,可以自己導尿,每3小時左右導尿一次;也可以考慮放置較長期的尿管,把尿袋藏在口袋裡,仍可以有社交生活,不必唉聲嘆氣過日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