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小鵬讀三國十五|歷史上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並非曹操卻是誰?

挾以天子以令諸侯,提起這句話我們頭腦里就會想起曹操,我想這大多是根植於《三國演義》。且看第十四回:

卻說曹操在山東,聞知車駕已還洛陽,聚謀士商議,荀彧進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齎詔宣召。操接詔,克日興師。——《三國演義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然看過史書記載之後,小鵬才發現「挾天子以令諸侯」,本非曹操的發明,那麼歷史上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並非曹操卻是誰呢?小鵬就列出下面幾條歷史相關記載: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拜紹右將軍。其冬,車駕為李傕等所追於曹陽,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將從其計。潁川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權不失幾,功不猒(因yàn,同「厭」滿足)速,願其圖之。」帝立既非紹意,竟不能從。——《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荀彧

②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彧勸太祖曰:「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后雖慮之,無及。」太祖遂至洛陽,奉迎天子都許。——《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

因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沮授明確向袁紹提出,並且從時間上也早於曹操迎天子於許都,前者發生於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後者發生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只不過袁紹是個「好謀無斷」的人,孤疑不定,行動遲緩,就將這個機會就永遠失掉了。只能待曹操迎了天子而後悔莫及嘍!

再者,演義中荀彧卻說曹操的前半句之言,還是符合歷史史實的,而後半句所謂「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則是偷換了史書中沮授「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之言。演義中虛虛實實也從中可見一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