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農民見幹部,不叫職務叫「師傅」

原標題:農民見幹部,不叫職務叫「師傅」

18日,東山縣前樓鎮幹部在為貧困戶解答種植問題。

更多報道,請掃《砥礪奮進的五年》專題二維碼

本報訊 (記者 黃如飛 通訊員 吳志潤 文/圖) 18日,記者在東山縣前樓鎮採訪時發現:下鄉的幹部每到田間地頭,總有一些村民上前討教農作物種植等問題。對這些幹部,村民不是稱呼其職務,而是親切地叫「師傅」。

說起「師傅」的由來,前樓鎮黨委書記沈添順告訴記者,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全鎮幹部都有承擔掛鉤幫扶任務。為提高貧困戶的種植水平,鎮里在東英村創辦「田間學校」,目的是讓有一技之長的幹部在田間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以提高群眾種植能力;同時讓一些不太懂農業的幹部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幫扶能力。此後,「田間學校」慢慢成為幹部與農民交流溝通的平台,幹部漸漸地被農民稱為「師傅」。

東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翁添明說,過去辦事都要跑到鎮里去,如今有事在村裡等著就行,「田間學校」一開課,什麼事都能得到幫助。「去年,我種了一畝多苦瓜,光長葉子不長瓜。後來請『師傅』到田裡去『看病』,開了方子,很快就見效了,那一季苦瓜我多收了1000多元。」

據負責「田間學校」的副鎮長林彤介紹,「田間學校」起初主要由縣農業部門派專家授課,後來由縣、鎮農業幹部與有經驗的農民不定期授課。課堂設在田間地頭,授課時間視當季農作物生長情況而定。這種形式新穎的課堂,受到幹部和貧困戶群眾歡迎,影響越來越大,許多非貧困戶農民也加入其中。村民有事找「師傅」,幹部有任務也與村民商量著干,幹群關係越來越融洽。

「過去下鄉心很虛,怕遇到農民請教病蟲害問題,不得已只好打電話請教有經驗的同事。」年輕的幹部張唯怡說,自大學畢業後來到前樓鎮工作,許多農業知識都不懂。自從「田間學校」開辦以來,他認真地跟著「師傅」現場學。現在,不再害怕下鄉了,農民也親切稱他為「張師傅」了。

在前樓鎮,這種掌握一技之長的幹部越來越多,很受當地農民歡迎。目前,該鎮已在6個行政村創辦「田間學校」,鎮村幹部掀起人人學科技、個個當「師傅」的熱潮。

前樓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鎮,總人口1.36萬人。「田間學校」開辦后,僅去年一年,當地農民平均增收近萬元。全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7人,2016年已脫貧162人。在東英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到目前已脫貧10戶,預計今年內可全部脫貧。

記者手記>>>

「師傅」型幹部多多益善

記者近日在東山縣前樓鎮採訪時,在田間也被當地農民誤稱了一回「師傅」。這次美麗的誤會,讓記者深切地體會到當地融洽的幹群關係和扶貧工作的實效。

貧困戶之所以貧窮,除疾病、殘疾等原因外,主要在於種植水平不高、收益低下,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等。怎麼辦?前樓鎮創辦的「田間學校」,為幹部與貧困戶群眾交流溝通搭建了一個平台。在田間,講課的幹部不再是官員,而是群眾信賴的「師傅」。同時,有經驗的農民也可以成為幹部的「師傅」和無話不談的朋友。

農民是一個樸實的群體,當幹部真真切切地幫農民排憂解難、實實在在幫農民增加收入,農民是不會忘記幹部的。當幹部被農民稱為「師傅」時,透出的是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也許,「師傅」沒有「書記」「主任」那樣氣派,但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精準扶貧,需要提高貧困群眾自身的發展能力,也需要一批具備過硬本領、有資格被農民稱為「師傅」的基層幹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