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SONY 索尼 MDR-1000X 無線降噪耳機 兩個月體驗

購買理由

為什麼我需要一個降噪耳機

因為上班路上,想聽一點兒課程錄音或者演講之類。然而,重慶的公交本來就比較破不說,重慶的地勢也是常常讓發動機發出嘶吼的聲音。所以,普通的封閉耳機根本無法讓人聽清播放的內容。

那麼,為什麼我要上班?

因為,窮。

所以,購買降噪耳機的理由是,窮。

為了讓自己更好地學習知識,我決定了,買!買!買!

在無線+降噪的耳機中,進入我比較範圍的主要有四款,sony的MDR-1000X,bose的QC35,SENNHEISER森海塞爾的Momentum Wirelss,也就是無線版大饅頭,以及FIIL的Diva。

最終,略去略折騰的選擇過程,選擇了SONY大法。

外觀展示

抽出式的設計。由於很多人說保修有一半粘在塑封上,所以,我拆封的時候,用小刀插入縫隙,切割了一整塊塑封下來,保證了保修卡的完整。

生產日期為4月,希望如網上所言,17年之後的產品改良了材料,沒有了斷梁問題。

低調的紙盒。

翻開。

簡單的說明與線纜。btw,線纜和轉接頭質量的確比bose的要好。

真身,嗯,好大的味道!!!真的是一股劣質塑料拖鞋的味道,一個多星期了都沒有散去。

頭梁細節。

使用感受

這四款在剁手之前,唯一沒有聽過的就是森海塞爾的無線大饅頭,但是同學買了個有線版,一直安利我,買大饅頭耐操省心,音質靠譜,可以應付各種音樂了。但是森海塞爾的無線大饅頭並不常促銷,加上很多人說降噪效果一般,所以只得暫時放棄。我也擔心萬一森海塞爾的降噪能力對抗不了重慶公交的噪音,那我豈不是很尷尬?

FIIL Diva,用簡單粗暴的說法就是,在保證音質的基礎上加了一點降噪。

佩戴:由於是壓耳式,所以在我這裡,是非常不舒適的。我的佩戴場景是通勤途中,因此走路的時候,耳機會傳導走路的咚咚聲,類似運動耳機的聽診器效應。即使在靜止的時候,我也能清晰地聽見自己的脈搏聲,壓耳傳導就是這麼清晰。但我也發現,這也是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具體佩戴感受不一,但無論如何壓耳不如包耳舒適是一定的。

降噪:在公車轟隆響的時候,FIIL Diva完全是不堪重負,降噪效果幾乎感受不到,也就是隔噪耳機的水平。聽課程錄音的時候,能聽得清,無需開大音量,但真的費勁。有測評說FIIL的降噪達到了bose80%的水平,但是就我自己的感受,也就50%至多了。不過,FIIL Diva的風中模式卻讓人驚喜,風噪被降到一個非常小的水平,在走路的時候,這個模式是非常實用的。這一點,是sony和bose都沒有做到的。

音質:應該說,在音質上,調教是流行取向的,而且素質對的起價格,但是也並沒有驚喜。

操控:觸控非常方便,而且摘下即停無需關機的功能真的太實用了!觸控的直接,也成為我後來選擇sony的重要原因。

續航:沒有完整測試過一個輪迴,但是,從體驗時的掉電速度來看,是非常優秀的。從標稱值上,也是要優於其他三位。不過不同的降噪模式也會有不同的續航。

做工:產品實物有精緻感,在這個價位上,應該算是良心產品。

對了,FIIL的app做的不錯,能清楚顯示剩餘電量。

Bose QC35,一句話就是,戴起來真舒服!

佩戴:重量上,其實和sony差不多,但佩戴感受是比sony要輕。看著並不厚的耳墊,非常柔軟而不乏支撐,真的是久戴不累。不過,我說的久戴,最長時間也沒有超過1小時。

降噪:起初戴上的時候,並不覺得有什麼神奇,營銷段子里寫的情懷滿滿的下了班戴上耳機逃避生活煩惱給自己一片寧靜的事情,在我這裡並沒有發生。但是,當你取下耳機的那一刻,你會覺得,wow,這世界這麼吵!但是,走路的時候,有風雜訊,如果剛好那天風大,那就相當感人了。

音質:有人說sony音質好,有人說bose音質好,老實說,我聽著都無感,感覺不到音質有多好,低音下潛和量感,聲場這些,真的不如我聽過的dt880,聽人聲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如泣如訴之感。總之,這個音質是完全不值這個價格的。不過,我大多數的聽音環境也都是路上,所以也不至於多在意音質。

操控:在操控上最省事的就是bose了,就幾個按鈕,簡直就像是JEEP的車一樣,同價位別人有的科技配置,它都沒有。但是,用了sony之後,也會懷念bose的撥桿開機,但也就到這裡了。撥桿開關看著真的是土……

續航:標稱20小時。

做工:身邊的bose 35已經有不少掉皮和掉漆的現象,這個做工真的對不起這個價位。好在馬雲家有替換裝,可以自己換新。

通話:沒有在嘈雜的環境測試過,在普通環境使用時,感覺是非常方便的,水果機默認來電就是連接的耳機,不需要再選擇。

SONY MDR-1000X,一句話概括就是,可能是Bose QC35最有力的競爭者。

這麼說,不是忽視其他優秀降噪耳機的存在,而是,這兩款耳機有著明顯的對標意味。SONY的1kx就是沖著bose的qc35去的。

佩戴:人造皮革的耳罩,在夏天會比bose qc35更加悶熱,當然,即便是qc35,也並不能在重慶夏天的太陽底下,戴著走路超過3分鐘還不流汗。沒有什麼夾耳感,但是感覺上要比bose的qc35更重一些。舒適度上,仍然是bose的qc35要更讓人喜歡一些。實際使用情景中,在有

空調

的公交或捷運上,完全沒有悶熱感,只是一旦到了夏日的毒日頭底下,你聽不了多久,就會選擇摘下它。

降噪:和bose的感受相似,我感覺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在車上,從來沒有聽不清耳機里聲音的時候。風噪也是有的,但目前沒有遇到太大的風,所以尚在可以忽略的範圍之內。相比bose,SONY只開降噪沒有播放的時候,是有輕微底噪的,但是一開始播放文件就完全聽不到了。

音質:由於前段是不支持LDAC的水果機,所以SONY的潛力並沒有完全發揮。但是,這也大概是很多人的實際使用情景。在這種場景之下,我可以說,這款耳機有著不錯的解析力,嗯,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可說了。

操控:非常方便!觸控滑動切歌用的非常多,沒有一次誤觸,雙擊暫停也很靈敏。捂住耳罩,收音mic會讓你聽到外界的聲音,也就是所謂的報站模式。不過,這個時候就有誤觸發生了。比如,拉著捷運或捷運拉手,腦袋靠在自己胳膊上打盹的時候。但除了這個時候的小尷尬之外,觸控帶來的方便是非常實在的。SONY的按鍵與耳罩渾然一體,而操作的方式是按壓一次或長按,所以,長按的時候多少有點兒讓人不確定,這時候的用戶體驗並不好。尤其是,耳機和新設備配對時的長按,你直到看到燈閃,才確定,哦,我成功了。我有幾次手一動,直接開機了,又要重新關機來一遍。bose的按鍵雖然老土,但是,不得不說,可靠而且方便,一撥就是配對。

續航:同樣標稱20小時,每天使用大概2個小時的情況下,一個多星期一充電,實際使用和標稱差不多。

做工:一直在猶豫是不是入手sony,是因為著名的斷梁門,就是耳罩轉軸和頭梁連接的地方,可能因為材質的原因,存在裂開的案例,而且sony還不給保修。直到後來,sony低調地開始對斷梁予以保修,也有人在論壇上說,sony後來的產品更換了頭梁材料。所以,我最後選擇了國行,以防萬一。目前,還沒有中招。耳罩的做工,比bose要好,但通勤路上,你還是會擔心那個人造皮的耳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划傷。因為,一旦破了皮,那可比bose掉漆更加尷尬。我還沒有看到哪兒有賣這個耳罩的材料,可以讓用戶自己換新的。

通話:在嘈雜的環境,雖然你可以清晰地與對方通話,你的聲音通過耳機mic收錄,但是對方好像並不能清晰地聽到你的聲音。在相對安靜的環境,那麼SONY的通話功能,可以解放你的雙手,讓你一邊幹活兒一邊和對方對話。不過,在連接耳機的情況下,水果機默認SONY耳機通話是放在第二位的,第一位仍然是手機通話,這時候需要你手動選擇一下。日後的驅動升級或許,可以自定義這個選項。

總結

說說自己對降噪耳機的理解。降噪耳機和普通耳機最大的區別在於降噪。好像說了一句廢話,但其實不是。如果你不是在一個嘈雜的環境需要聽一些錄音,或是,那麼需要一個人安靜地聽點什麼,那麼,你並不需要一個降噪耳機。在普通的環境里,一個好的封閉耳機,能給你一點力所能及的隔噪以及遠比同價位降噪耳機好的音質。

降噪耳機的音質即便很好,在實際使用環境中,也就是嘈雜環境中,也許並沒有什麼卵用。畢竟,人類的黑科技,還遠遠達不到營銷文案中寫的「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的水平。你還是能聽到那些噪音,只不過感覺遠了很多。

所以,挑選降噪耳機,我的選擇方式是,第一,降噪,第二,佩戴,第三,才是音質、操控、做工等。

關於bose的QC35和SONY的MDR-1000X,已經有太多爭論,我個人感覺,如果你注重佩戴是否舒適,那麼建議bose,如果你注重操控是否方便,那麼建議sony。除此之外,兩者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區別。

是的,你發現了,我沒有說外觀這回事,要說外觀,其實是個人審美,自己喜歡最重要,別人說什麼,並不重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