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媒體人的甜品日誌
12樓甜典丨happy12cake
淡奶油
關於淡奶油,你將在文章里了解到這些知識。
奶牛的種類
淡奶油的製作和打發方法
打發淡奶油時遇到的問題
各種打發不同程度的淡奶油的運用
淡奶油的保存方法
西點師的淡奶油秘方
砂糖對淡奶油的影響
文章依舊來自12樓君很喜歡的微信公號:Osmanthe木犀家作 ,雖然他們發文不多,但是每一篇都參考了大量資料,把烘焙化學課上的有滋味。
文章12樓君有少許的改動
牛的種類
並不是所有的牛都能產出好奶。
目前我大的奶牛主力軍是娟姍牛和荷斯坦牛(右下角那一張飛起來的黑底白花的牛就是它啦)。
新疆褐牛和三河牛的乳脂含量雖高,但是因為養殖地域受限,不能大量產奶,也是造成我們國家沒有大量資產的淡奶油原因之一。
動物淡奶油
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淡奶油和黃油,其實很簡單:
全脂牛奶中分離出脫脂牛奶和淡奶油,黃油則是從淡奶油中攪拌分離而得來的。像我們打發的過了頭的淡奶油,再繼續不停攪動就會變成黃油。
奶油的脂肪含量從10%—68%不等,根據品牌的不同,原料的生乳及製作方法不同,會導致風味的差異。高乳脂奶油的特點是容易打發,並且穩定性很好。不容易消泡,口感順滑。低乳脂的淡奶油的氣泡含量多,適合輕質口感甜點。
下面挑選了一些比較常用的淡奶油來做乳脂比較。所以買什麼牌子的淡奶油,你自己一目了然:
奶油的打發
淡奶油中充滿著乳脂球,互相連接,在持續攪打的過程中它們相互碰撞,產生氣泡並且手拉著手緊緊抱住了攪拌進去的空氣。
除了廚師機,手持打蛋器,蛋抽打發外,還有一種通過氧化液氮加壓打發的方式。
為什麼淡奶油還沒完全打發就變得粗糙乾燥?
前兩天有人問為什麼淡奶油打不發?這個問題因素太多,這裡說一下比較常見的情況。
如果打發時溫度太高,無論是在打發時、保存時、塗抹裱花時。保持低溫都非常的重要。
於是,下面這些方法有助於你打發和儲存淡奶油:
1.打發淡奶油時,在裝有淡奶油的鋼盆下面墊一個裝了半分滿冰水的盆子。然後再進行打發,就可以製作出順滑緊實的發泡奶油。
2.淡奶油要在3—5°C的冰箱冷藏保存。
溫度過低會導致冷乳脂和冰凍水所形成的巨大固態鋸齒狀晶體。淡奶油和奶油乳酪不要放入冷凍室保存,解凍后你會發現,脂肪球和奶油顆粒互相粘住,漂浮在液體里。分離狀態。這時候的淡奶油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打發了,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可以用來做麵包!
3.室溫和工作狀態中的手溫也一樣重要喔,專業的西點師會把手放在冰水裡侵泡,然後再繼續裱花工作。
如何判斷打髮狀態?
對於烘焙選手來說,這是一道送分題。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舀起和低落,隨著打發時間的增加,淡奶油會越來越硬,攪拌時感到阻力,緊接著提起打蛋器觀察淡奶油的狀態:
舀起立即落下。
可以舀起淡奶油。
舀起時尖角直立。(打發淡奶油的終極形態)
什麼程度的淡奶油可以用來裱花?
根據不同的夾心、塗抹、裱花等不同的需求,來區分打發的程度。
用於塗抹裝飾「稍微柔軟的7—8分打發程度」,狀態是可以從打蛋器上滴落,放在蛋糕上會自然攤開,可以輕輕塗抹。
裱花「稍微柔軟—稍硬7分的打發程度」。
能夠用打蛋器舀起來,有著非常漂亮的光澤,尖角出現柔和的曲線,有人說淡奶油裱花時要達到完全打發的狀態,但是,如果要裱花,最好打發到6分左右,雖然是一種你看起來很稀的狀態,但其實裱花已經足夠了。因為裱花嘴會改變淡奶油的柔軟度,向下擠的壓力使奶油的發泡程度更高。下圖是打發過度的淡奶油。
夾在蛋糕胚中「稍硬的七八分的打發程度」舀起淡奶油后尖端線條柔軟但有硬度。
讓淡奶油裱花更穩定且柔軟的小秘方
來試試西點師的常用配方吧!
魚膠Gelatin&黃原膠Gum xanthan,可以讓奶油網路變的更加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打到7—8分發,並不是全發。糖主要是提供甜度和保濕力,不會影響奶油的打發。
朱古力Chocolat
利用朱古力里的可可脂來穩定固化淡奶油,並提供朱古力的風味。注意一定要分次倒入白朱古力中。
打發淡奶油,砂糖加多了會怎麼樣?
添加較多砂糖時,會因為不容易充滿空氣,同時形狀的保持性也會變差。擠出的奶油容易產生裂痕,一般配方會選擇添加5%—10%左右的砂糖。
打開的淡奶油要怎麼保存?
盡量減小的開口「從左向右」。
用完后將氣體擠出,並用酒精棉球擦乾淨開口。(剛開始淡奶油多的時候很容易擠爆
撕一張錫紙,包裹住開口向內折一下,用封口夾夾住。也可以在包住錫紙折的時候放一塊酒精棉球一起夾在裡面。
拿出使用后重複以上順序,放入冷藏3—5°C可以保存一個月。
倒入一次性冰格袋或冰格中,冷凍。每次取一點做麵包。冷凍過的淡奶油已經不能再用來打發。
裝進真空保鮮瓶/盒,用不完的淡奶油倒進去冷藏保存。期限一個月。
最後,淡奶油打過了怎麼辦(._.)…
基本上沒救了,不能再做抹面使用,不介意的同學可以加在飲料上做「奶蓋」將就喝。還有一種方法是繼續攪攪攪攪,直到分離成黃油和butter milk然後分開使用吧,也不浪費。加油喔!
用科學的方法了解糕點的「為什麼」 中山弘典/木村萬紀子
麵包科學 竹谷光司
食物與廚藝奶·蛋·肉·魚 哈洛德·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