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歷史上統一短命王朝是哪三個?為什麼他們統治時間極短?

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統一,公元前206年亡,歷時15年二世而亡。西晉,公元265年建立,公元280年統一,公元316年亡,歷時36年五世而亡。 隋,公元581年建立,公元589年統一,公元618年亡,歷時29年三世而亡。

這三個朝代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上不過是曇花一現,但是帶給後世的影響卻是歷久彌新。為什麼要將這三個朝代放在一起來比較,因為這三個朝代有很多的共同的。統一的時間都非常短,三個朝代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年;這三個朝代都是在分裂的基礎上統一了華夏;這三個朝代實際統治過全國的君主都只有兩位。秦和隋的後面都分別是兩個強大而持久的封建制王朝,晉的後面則是三個世紀的動亂。 為什麼三個都是如此短命的王朝帶給後世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秦,秦王掃六合,海內成一統。秦始皇結束了東周以來五個半世紀的分裂局面,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修直道馳道,起阿房,築長城,開靈渠。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後來也沒有人來完成統一,那麼今天的中華與歐洲無異,必將是小國林立,何來二千年文化沉澱積累與傳承。當然,歷史不能假設,畢竟秦始皇統一了華夏。我們在嗟嘆暴秦無道的同時,應該辯證地看到他對於我們的貢獻。

秦始皇

根據現有的數據顯示,秦時人口應該不足兩千萬人,全國人口比現在一個一線城市還要少點。按照男女老幼的比例,秦始皇已經發動全部國力在這些基建工程上。剩下的老弱病殘根本無法滿足全國人口的物質需求,這些工程按照當時秦的國力,至少需要三代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而秦始皇想在有生之年給後代留下一個傳之萬世的銅牆鐵壁國度,顯然是有些心急。而正是秦留下的長城給了漢朝統治者與民休息的時間,漢朝的政治家們看到了老百姓對於和平及修養生息的渴望。所以,經過漢朝三四代人的努力,基本解決了統治需要的物質基礎問題。從而才有了後來的漢強匈弱,有了漢族。

二百年後,當匈奴勢力在北亞草原日漸失勢,匈奴人選擇了西遷,由於歐洲城邦沒有長城來阻擋匈奴鐵騎,從而導致歐洲歷史上的黃禍。以漢民族幾百年太平發展和對中華幾千年的影響來彌補當時為政的過失和焚書坑儒,應該是綽綽有餘了。秦始皇不愧為千古一帝,但只是太心急了,最後江山落在了坑爹的二世祖手上,豈有不亡之理。

秦二世

晉,司馬氏,司馬家族興於東漢,為河內望族。新莽使漢分西東,直至光武興洛陽。東漢兩百年始終無法處理好豪強、士族、外戚、宦官這四大隱患,由於東漢皇帝基本幼沖登基,不得不依賴外戚宦官制衡豪強士族,而外戚和宦官內部又存在著矛盾。國家機器只差一個火苗就要爆炸。很快這個火苗就來了,公元184年,爆發了東漢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黃巾起義雖然很快被撲滅,但是國家機器賴以制衡的外戚宦官勢力集團也在火併中消亡。各地豪強都在同一個夢想的指導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割據時代。固然,那個亂世給了我們很多的英雄形象和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這裡我們不去強調這個英雄時代,而是對於這個亂世的終結者,我們來細細的扒一扒。

晉武帝

公元208年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曹魏政權撤回了北方,three boys集團趁機襲取荊益二州,江東縱火集團繼續虎踞東南。經過十二年的此消彼長,曹魏政權的奠基人終於飲恨離世。曹魏政權的繼任者為了能夠取代漢朝的正統地位,必須贏得世家大族和士族們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從此世家大族霸佔了近500年的政壇。當然,這裡面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司馬氏。

司馬懿就是西晉王朝實際上的奠基人,他不光智慧夠用,而且壽命也長,熬死了魏國的四代皇帝。事實上司馬懿的形象在當時應該是比較偉岸的,從司馬昭開始一直到晉室南渡,這段時間司馬氏帶給漢民族沉痛的傷害,使得後來者對本來比較偉岸的司馬懿形象塑造的非常陰暗了。司馬炎的篡魏如同曹丕的篡漢一樣,司馬炎為了取得世家大族和士族的支持更是比曹丕大手筆。只要姓司馬的幾乎沒有不封王的,外姓封侯者更是不計其數。如果說為了拉攏人心,這個封爵不能說沒有必要。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封侯者不是朝廷重臣就是外戚,侯爵之間相互鬥富,而王室之內則是相互斗兵,司馬炎更是以羊車拉輦,巡幸後宮,西晉王朝建立伊始從上至下,從頭到腳,從根到葉就已經腐朽,已經吹響最後滅亡的號角。

司馬炎本身對於當時能統一就自視甚高(可能認為功勞可與秦皇漢武PK),甚至於不承認魏的國號,自我標榜晉取代的是漢而不是魏。再加上太康時期還有不少賢臣良將,老百姓總算還沒有被餓死,所以史學家還是給了個面子,稱這段歷史為太康之治。然而,幸福來的太快,去的更快。秦始皇總算兒子只坑爹,而晉武帝的兒子坑爹、兒媳坑丈夫、子侄坑國家,很快西晉就走向了萬劫不復。

晉惠帝

總的來說西晉的滅亡,首先得感謝晉武帝的腐敗,朝臣的貪婪;其次得感謝青蛙為官家還是為私人叫,吃不上飯為什麼不吃肉糜的白痴惠帝;再次得感謝悍婦賈南風勇於吃醋勇於給惠帝戴綠帽的事迹;最後還得感謝八大王的熱愛江山。晉,字面上的道德高大在現實中卻如此的齷蹉不堪,你們這些人讓九泉之下的司馬懿情何以堪,司馬懿的形象至此也就一落千丈。當然最終受苦的還是中原的老百姓,隨後近三百年,中原但凡能跑的家族都跟著南渡苟延殘喘百餘年,而後滅於劉宋。 北方來不及跑的家族,跑不了的普通百姓在這三百年裡幾乎被殺戮殆盡。 當然,劉裕也給了司馬氏很好的安置,一次性將皇族盡滅。

宋武帝

西晉終結了百年的分裂卻帶給了中華近三百年的分裂;給了老百姓二十年的平淡時光卻換來了近三百年的殺戮。晉,始於鬥富,風行貪腐,外族凌辱,君臣顛倒,亡於內鬥。實為有史以來品格最為低下的統治家族,後繼承晉南北兩方的統治者,把這些也一併繼承。

公元581年,外戚楊堅竊取北周政權,改國號為隋,史稱隋文帝。從孤兒寡母手中竊取政權的楊堅,自稱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有姓普六汝。據陳寅恪先生考證,隋朝皇室極有可能出身山東寒族而非楊震之後。而且根據關隴貴族集團的特性,很可能就有胡人血統。楊堅其人得位不正,但在皇帝中還是比較有特色的。首先怕老婆,其次比較節儉,最後還比較貪財。楊堅怕老婆那是有原因的,老婆獨孤家的勢力巨大,不是楊堅家族所能惹的起的。節儉一事,從楊勇被廢就能看出來,楊勇被廢就是因為楊堅覺得楊勇太鋪張,令隋文帝跌破眼鏡的是楊廣比楊勇更鋪張,估計文帝如果知道楊廣後來的所作所為,八成會從墳墓里跳出來。最後一點貪財全憑臆測,有隋一代基本都是藏富於國,而普通百姓則是艱難度日。當然,如果沒有文帝的藏富於國就不會有煬帝的敗家,畢竟要學會敗家首先得有財產給後人敗。總體來說,楊堅不是一個壞皇帝,結束了三百年的分裂局面,讓老百姓勉強能有口飯吃。他是第一個被外族人認可的可汗--聖人可汗,同時也開創了二十年的開皇之治。他開創的三省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可見楊堅還是有非凡的政治眼光。

隋文帝

真正讓大隋走向極盛的是他的繼任者——隋煬帝,讓隋走向快速滅亡的也是他的繼任者。隋煬帝由於歷史和通俗演義的摸黑,我們已經很難看到他的本來面目。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隋煬帝並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甚至還有些明君的潛質。只不過他犯了和秦始皇一樣的毛病,太心急太喜歡折騰了,用現在的話說就叫no zuo no die。同時,由於文帝藏富於國,導致民間財富幾近枯竭。而同時以一代人的努力去完成三代人的夢想,完全體會不到民生疾苦,焉能不敗。

隋煬帝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隋朝國力最強的時候應該在大業前七年。大業七年前的GDP唐太宗做夢都想超越,然而直到他死也沒有看到這一天的來臨。同時這個霸氣年號,歷代皇帝也沒有超越,可見煬帝心中是有他的詩和遠方的。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煙波浩淼達幽州。若無水殿龍舟事,與禹論功不計多。煬帝留給後世的大運河,直到今天部分河段還能通航。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但在過去的1500年裡,這條運河無疑是中華的動脈。

綜合上面三個短命的王朝來看,秦和隋代都是因為統治者太過著急,本該幾代人完成的事,卻想著當代人一併解決,絲毫不顧社會經濟和社會矛盾的承受力,豈能不亡。但是,我們不能片面地指責這兩個朝代,沒有這兩個朝代就不會有漢唐的強盛,秦、隋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至於西晉王朝的統治者純屬醬油黨和中二青年,不提也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