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權威聲音】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以高度歷史使命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權威聲音

日前,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就推動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工作調查研究。他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一步擦亮世界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舉世聞名的大運河2014年成功申遺,是北京第七處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里,橫跨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六區,沿線文物等級高、分佈密集、時代跨度長、類型豐富,既是明清北京城連接西北部園林的紐帶,也是古代連接南北方的大動脈,現在還是連接北京中心城與副中心的項鏈,地位重要。

蔡奇察看「運河第一閘」廣源閘。

蔡奇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從海淀區沿運河走向驅車向東到通州,一路察看了「運河第一閘」廣源閘、「京西小故宮」萬壽寺的保護利用、通州五河交匯處規劃建設情況。蔡奇在乘船察看運河通州段時要求,加強兩岸景觀整體規劃,精心做好橋樑設計,展現這一城市傢具的藝術之美。在有進京「水上城門」之稱的八里橋,蔡奇察看了保護現狀,要求儘快完善方案,將其更好地保護利用起來。

察看萬壽寺文物保護。

隨後,蔡奇主持召開座談會。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規土委、市文物局、通州區分別彙報了工作。有關部門就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蔡奇講話說,今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時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又專門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批示。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既飽含深情又寄予厚望,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歷史觀深刻認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意義,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蔡奇指出,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橫跨六區,在北京城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見證了城市的滄桑巨變,承載了寶貴的文化記憶。傳承保護好大運河文化帶,是中華文明傳承延續的一件大事、好事。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責無旁貸,應當作出應有貢獻,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蔡奇強調,要帶頭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做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帶的豐富內涵,通過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進一步擦亮世界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深度交融的橋樑,為首都發展注入獨具魅力的文化內涵,真正使大運河文化帶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工程,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標誌工程。

蔡奇強調,要立足長遠,抓好當前,明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任務。要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站在中華文明傳承的高度,組織專門力量和專業力量,著眼中長期,高質量制定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規劃要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堅持問題導向,做到長短結合、遠近銜接,明確具體實施方案,責任落實到區和部門。近期,要本著保護、傳承、利用的總原則,聚焦修繕文物、挖掘內涵、整治環境、提升品質等環節,列出任務項目清單,制定五年行動計劃。堅持分類推進,重點突破。

蔡奇指出,具體可以分遺產類、挖掘類、環境類、水系類、文創類等不同類別,分輕重緩急,有序推進:

遺產類

重點抓好白浮泉、萬壽寺、延慶寺、積水潭、什剎海、通惠河、玉河古道及古閘、通州古城核心區、西海子公園、八里橋等重要文物保護和修繕,該騰退的騰退,該保護的保護,該完善的完善。

挖掘類

組織專家深入研究大運河文化帶歷史文化內涵,整理出版研究成果;收集和保護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更多能夠傳誦的運河故事。

環境類

加快大運河沿線景觀提升和生態修復,抓好北運河、通惠河、蕭太后河的環境整治,打造濱水景觀;嚴控沿線建設用地,加強城市設計,促進景觀提升。

水系類

採取治水、引水等方式,保護好現有運河河道。創造條件逐步恢復玉帶河故道、明清通惠河、北運河故道三條古河道,以及運河沿岸古碼頭。加緊推進北運河京津冀三地通航工程。

文創類

相關區要根據規劃,因地制宜、布點發展。

就整體而言,大運河通州段是重點。要結合副中心規劃建設,彰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城市特色;規劃建設好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運河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將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成標誌性文化品牌。

蔡奇強調,要加強工作統籌,匯聚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合力。大運河文化帶和長城文化帶、西山文化帶這「三大文化帶」,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近期要首先抓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統籌資源,加強北京段六個區文化資源整合,強化京津冀三地對接;統籌政策,整體考慮三個文化帶建設,進一步研究完善各項專項政策;統籌力量,堅持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屬地實施,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治水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更好發揮市場作用,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有關區和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齊心協力,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陳吉寧說,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首先要抓好規劃、抓好頂層設計,以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把北京段放在國家整體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統籌考慮,與國家和北京市已有的相關規劃對標對接,改革體制機制,強化整體保護,讓我們的規劃經得起學術、歷史和人民群眾的檢驗。要切實加強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有條件的文保場所儘快向群眾開放。要處理好文物與文化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水與岸的關係、商業開發與文化建設的關係,讓市民群眾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了解歷史、親近自然,增強獲得感。要秉承專業精神,依靠專業力量長期研究、精心規劃設計,把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好。

市領導杜飛進、崔述強、隋振江、王寧、盧彥,市政府秘書長李偉一同調研。(北京日報記者 徐飛鵬 王皓)

延伸閱讀1

翻開人類歷史的記錄本,從沒有一頁如大運河一般,將人類勤勞與勇氣,文明與智慧標記得如此熠熠生輝。貫穿5大水系,流經6省18市,溯游1797公里,2500年間,大運河聯通南北、貫穿古今,隨「國運」起伏而幾經衰榮。流淌到今日,大運河作為溝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運時代已經終結,但它作為傳統文化「活化」之河的時代已然開啟,閃爍出文明之光芒。起源:「南糧北運」孕育沿線繁華大運河邊杭州段的靜謐一角,明代為仁和糧倉,運糧船在此集散;近代為國家蠶絲倉庫,絲綢從倉庫的蠶絲碼頭起航,運往海內外....。.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為一家極富藝術氣息、人文底蘊的酒店,當首屆大運河國際高峰論壇在此開幕,與會嘉賓的思緒被拉回了百舸爭流的繁華水運貿易年代。歷史更迭,大運河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堅定而沉穩地流淌著。在大運河沿岸,至今可尋老碼頭、老倉庫的蹤跡,這些都是漕運文化的生動符號。的確,大運河的命運始終與漕運制度相伴相生。漕運制度曾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是利用水道調運糧食的一種專業運輸,主要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文明有國家的概念起於黃河流域,但是近千年對黃河流域的開發利用給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負荷,已經很難支撐文明延續。所以必須南糧北調,把長江流域所有的高度的生產,手工業生產的產品供應給朝廷和整個北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的話道出了大運河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涵——漕運文化。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當後人在指責隋煬帝的荒淫無度時,不可否認,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約1797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經濟中心,使得南方的糧食源源不斷地北上,緩解了北方人多糧少的局面,促進了封建國家的穩定統一。同時大運河還溝通了內地和外貿關口,使得無論是出口的瓷器、茶葉、絲綢還是進口的珠寶、香料和棉毛製品都能通過它運往海港、絲綢之路或者流向內地。得益這條「黃金水道」長時間承擔的溝通南北的功能,大運河饋贈給了世界一座座繁華的城市。「沒有大運河就沒有杭州;沒有大運河就沒有經濟重心的南移。」全國人大委員、原浙江省省長呂祖善用兩句話概括了大運河與杭州的「姻緣」。他說,杭州在隋朝之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正因為隋朝開啟了大運河,杭州才集聚起來。而大運河的開通帶動了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造就了今天支撐著經濟社會和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江南地區的繁盛。揚州市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市文物局局長、申遺辦主任華德榮也說,揚州城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因運而幸,與運河同生共長。據記載,在大運河最為繁盛的元明時期,運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沿岸匯聚了茶藝文化、飲食文化、桑蠶絲綢文化、地方戲曲、民間曲藝,積澱了古典園林、藏書樓閣、橋樑古塔,沉澱了一批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往事越千年,歷經軍事樞道、運輸航路、文化紐帶等多重身份的轉換,伴隨著河道枯竭與現代交通方式的衝擊,曾盛極一時的大運河在清代逐漸衰落,其作為溝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運時代最終終結。

肇始於春秋,完成於隋代,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斷航於清末。縱觀大運河的歷史與發展,這條人工運河,又何嘗不是國運興衰的見證者、折射者?如今,隨著的改革,隨著民族的復興,大運河留下的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開始發光,曾經的漕運之河已然華麗蛻變為文化之河。轉身:「活化」古運河閃爍文明之光滄桑閱盡時光流轉,華麗轉身文化之河的一個歷史性標誌便是2014年6月,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從一條負擔著南北經濟動脈的漕運通道到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綿延數千里的大運河,以其跨越時空之長、流經地域之廣、歷史遺存之豐、文化底蘊之厚、價值之珍貴終於獲得了世界認可。「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轟動全球,是對人類遺產世界的一個重大的貢獻。大運河不僅維護了國家高度統一,同時在經濟意義、交通運輸意義、社會各民族的融合及在文化上的意義都非常深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說。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如何將世界遺產「活化」卻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難題,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大學教授Riemer Knoop就提到了「遺失感」,他說在過去,大家曾討論是否應該要在快速發展的進程當中保存一些歷史的遺迹和傳統。而在新時期,如何重新使用這些古迹,賦予它們全新的意義是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焦點。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贊成以旅遊來「活化」,他覺得,大運河可以嘗試作為一個大遺址、線狀遺產進行活化,它有條件變成一個世界遺產旅遊的典範。對於「活化」,大運河沿線城市在尺度拿捏上,也貢獻出各自的智慧。「西湖與大運河是杭州的兩張金名片,也是目前杭州的兩個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杭州對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認識比較統一,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符合杭州實際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說。在大運河杭州段,這一理念也得到了成功實踐。從2006年至2014年期間,杭州市政府對運河的申遺始終堅持積極保護、項目帶動不動搖,堅持應保盡保、有機更新不動搖,持續保護運河兩岸歷史文化遺產,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建成杭州市大運河遺產檢測和檔案系統,積極籌劃和啟動地方性規章的制訂。同時,杭州市在運河綜保項目土地整理、企業搬遷、歷史街區保護、城中村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質改善都投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杭州已完成了還河於民,申報世遺的兩個階段性目標,正致力將運河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產品。開發運河水上黃金旅遊線,打造三大歷史街區、博物館區,進行大運河十景評選,還原杭州里弄文化.,連續推出大運河廟會....。.杭州運河集團董事長高小輝對於大運河旅遊如數家珍,他還說,我們要把杭州的歷史文化,特別是理論文化和作為工藝遺產為載體的場所都作為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的要素,打造文旅商多業融合樣板。此外,杭州將創新了「活化」形式,該市歌舞劇院將大運河搬上藝術舞台,打造出了國內惟一的文化遺產傳播劇《遇見大運河》,這是一部開口說話的舞劇,一部沒有句號的史詩,以「開鑿、繁榮、遺忘、涅槃、又見運河」五個篇章,展現現代人對運河靈魂的探尋,展現運河的千年歷史。「在創作時,我一直想,千年的運河水已流淌到今天,還會繼續流淌,這是對民族歷史,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千年前的大運河,我們今天要給它新的生命。」杭州歌舞劇院院長崔巍道出了創作的初衷。同為運河沿岸城市的山東棗莊,在運河「活化」中做起了文化旅遊的加法。山東棗莊市副市長霍媛媛透露,棗莊堅持把文化旅遊作為戰略指導,發揮文化旅遊的融合優勢,做足運河后申遺時代的特色文章,促進了文化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基於『好客山東』品牌,我們又精心打造了『魯風』運河旅遊品牌。受運河水的滋養,棗莊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成為『魯風』運河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她還說。因運河而興的揚州則另闢蹊徑,在「活化」中引入了互聯網+。據揚州市文物局局長、申遺辦主任華德榮介紹,在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中,揚州開發了手機APP用於旅遊推廣,同時還啟用了大運河遺產保護展示GIS系統,讓大運河遺產的網路展示更加直觀。從北京來到杭州,聆聽著城市的智慧,新聞社社長助理張平感慨萬千,他說,大運河北端的通州,現在因其擁有寶貴水資源的獨特優勢被定為北京的副中心,也是北京的行政中心,正在進行著歷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開發和建設。「在新的歷史時代下,運河文化、文明又一次煥發了生機,也必將閃耀著奪人眼目的文明之光。」張平說。未來:多城協作構築命運共同體流淌2500年,大運河串聯起了散落在兩岸的城市,這些同源同脈的城市群在保護和開發中雖各有妙招,卻始終被運河串成一線,構成了「命運共同體」。「協作」是一個事關大運河未來的關鍵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高級代表Peter Debrine已敏銳地發現「協作」的意義,「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逐漸呈現出了從單個遺產向大型文化遺產線路和多個遺產聯合的發展趨勢。」大運河正是如此。2006年,做出了大運河申遺的決定時,就分別選取了各個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共包括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不過,Peter Debrine也提出,這些遺產不同於以往單個遺產或者相對較為封閉的遺產的狀況,不但構成極其複雜,涉及保護管理的問題也千頭萬緒。基於此,「協作」的意義顯得尤為重大。回顧2014年,18座運河沿岸城市代表齊聚杭州,共同發表了《京杭大運河城市旅遊推廣聯盟杭州共識》,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共識決定,18個城市將共同推廣京杭大運河的整體旅遊品牌,推進城市之間旅遊的交流與合作。由此,「單兵作戰」的城市串珠成鏈,形成具有不同內涵的運河風情。親歷者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他認為,大運河的文化遺產是其核心價值所在,需要杭州與大運河沿線城市同舟共濟,攜手保護和傳承,這也是運河沿線城市的共同使命。全程參與了運河申遺工作的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陳孝忠特別提到了京、津、冀三地協作保護大運河的機制。京、津、冀決定依託三地共同擁有的大運河資源,充分發掘和利用大運河京津冀段沿線民俗風情、文化遺產,利用三年時間精心打造京津冀運河文化休閑觀光帶,促進大運河及其周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17年初步打造出一條靚麗的京津冀運河文化休閑觀光帶。對於大運河未來的將行之路,長期關注大運河發展的日本世界遺產綜合研究所所長古田陽久如是說:「大運河貫通6省18市,擁有豐富文化和巨大價值,提高各地的緊密交流與協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運河沿岸的18座城市連起來應該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一條龍只有半個身子是永遠活不起來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也如是說。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迹,生命之河大運河,雖已沐浴千年風雨,至今仍滋養著兩岸的人們。她從昨天,輝煌歷史的深處流來,流經天堂,流往明天美好的未來。

文化產業

新視界

歡迎加入我們

集合產業精英力量

推動產業發展升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