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情緒的當下,是智慧

佛教非常提倡和平,但它不認為和平依賴外在,而是強調內心的和平。佛教認為,首先要消除內心的雜念和負面情緒,這些被凈化后顯露的真心,才是真正的和平。這種心的狀態,對在家人來說特別重要。否則,永遠隨著社會潮流,隨著別人的分別念和腳步,活著就會非常累、非常苦。

如果我們內心有一種主宰,有佛教所謂的正知正念,就可以依此觀察自己的情緒。當你過於浮躁時,可以提起智慧,用心來觀察心。這時你會發現,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空性,也是光明。在空性和光明的融合當中,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憂愁。這一點,每個人都可以認識到。在認識的當下,所有煩惱會消失無餘。

比如,我們有時候非常煩躁,無緣無故跟別人發脾氣,事後自己也很難受。這種情緒,在佛教中稱為嗔恨心。但嗔恨心的本體是什麼呢?就是菩提,是智慧。《六祖壇經》也講:「煩惱即菩提。」如果你沒有認識嗔恨心的本來面目,它就是煩惱,給你帶來無量痛苦;但當你認識到了之後,它不但對你沒有絲毫障礙,反而會成為智慧的助伴。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修行。

沒有它的話,有些人遇到一點點事情,心情馬上不好了,好像心裡裝了一塊石頭,甚至因為沒必要的小事吵架。那天新聞里講,有兩個接近一百歲的老人,老頭子向外看,有一些女孩在笑,老太太就罵他:「你看什麼呢!」然後兩人開始吵架……這就是嗔恨心。 按照佛教的觀點,不論年輕人、老年人,都會有嗔恨心等負面情緒,不過,佛法可以有很多途徑去化解。那是不是學佛后就沒有煩惱了呢?也不是。煩惱照樣有,但自己有對治和抵抗的能力。

我經常想,現在每年有二十多萬人自殺,非常可憐。包括有些大學生,遇到一點小事,動不動就要跳樓。前段時間我去一個學校,聽說在短短的時間裡,就有五六個學生接連自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信仰。一提到信仰,他們總是很排斥,甚至說「學佛是神經病」,結果自己遇到逆境時,一點抵抗能力也沒有。這是他們的一種悲哀。

其實,佛教提倡的很多道理,包括非暴力、慈悲,對當前來講非常需要,對世界和平、世間和諧也有不共的意義。因為佛教的教義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危害自他的行為要制止,一切善法都要奉行,而佛教徒則要將其付諸行動,給世間帶來一種正面的能量。所以,即使人心浮躁、充滿戾氣,學佛也會讓這世間變得平和。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寺院等佛教團體有重要的責任。不過,現在很多寺院已變成了旅遊場所,或成了一種商業工具。儘管這不是佛教徒願意的,很多事情自己也無可奈何,但大家還是要認清真正的佛教,學習和了解佛教的真正理念。

——敬錄自《佛法與當代社會——首都經貿大學演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