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終於有答案了

與「聚沙成丘」等經典悖論不同,「雞先蛋先」問題本身並沒有什麼重大的哲學價值。但它卻是一個很好的哲學入門訓練題,可以在解題過程中展示哲學思考的基本方法與常見誤區。

在回答一個問題之前,我們常常需要先對問題本身加以澄清,消除表述上的含糊與誤導,抓住問題背後的核心困惑。「雞先蛋先」之所以讓許多人困惑,是因為在未加反思時,以下兩條直覺似乎既相互矛盾又同時成立:「(雞)蛋必然由(已孵化的)雞生下」;「(已孵化的)雞必然由(雞)蛋中孵出」。

注意,即便在我們尚未對這兩條直覺做進一步澄清時,我們已經不得不對這裡的「雞」與「蛋」的概念做了一定的限定,否則這個問題一開始便會完全失去意義。

比如:鑒於題中用的例子是「雞」,與其並列的「蛋」便應當特指「雞蛋」,而不是泛泛而論任何卵生動物的蛋。所以如果有人回答說「當然是蛋先啊,因為早在雞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恐龍蛋、始祖鳥蛋了嘛」,這種回答便純屬扯蛋。

即便成名的哲學家,也難免偶爾失察,掉進這兩類陷阱。比如翟振明教授在網上流傳甚廣的一篇文章中聲稱:「我們今日要如何給雞蛋和雞下定義、或採用何種判別標準才最自然合理呢?定義可能比較複雜,但雞蛋一定是要在雞的身體中長成的。今日,如果一個母雞下出一個其他方面都像雞蛋但沒有蛋黃的東西,我們仍可以將其稱作雞蛋,但是如果某個科學家在實驗室造出一個與雞蛋不可分別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拒絕稱其為雞蛋。如此看來,按照這種自然的定義,沒有雞就沒有雞蛋。對比之下,雞是如何定義的?判定一個東西是不是雞,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從雞蛋中孵化出來?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實驗室里用某種遺傳工程技術繞過蛋的階段培養出一隻各方面都與一般的雞不可分別的東西,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把它稱為雞。」

這段話就是對直覺反思不夠、落入自說自話陷阱的一個例子。翟教授試圖用「如果某個科學家在實驗室造出一個與雞蛋不可分別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拒絕稱其為雞蛋……如果有人在實驗室里用某種遺傳工程技術繞過蛋的階段培養出一隻各方面都與一般的雞不可分別的東西,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把它稱為雞」這種直覺上的不對稱性,來佐證「雞蛋一定是要在雞的身體中長成的(但雞不一定要從雞蛋中孵化出來)」這個概念主張。可是我(以及其他許多人)就並不共享這種不對稱的直覺、並不認為「如果某個科學家在實驗室造出一個與雞蛋不可分別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拒絕稱其為雞蛋」呀,那麼面對這種直覺分歧,翟教授將如何為他本人的直覺辯護呢?事實上,他也未能給出任何進一步的辯護。精準扶貧讓天下都有老農味!

為什麼細節表述會造成這樣的直覺差異呢?因為「用某種遺傳工程技術繞過……的階段」、「各方面都與……不可分別」這些表述,會促使思想實驗的受眾注意到:這裡的「造出」並非(類似於生產人造黃油那樣的)無機合成、而是與雞這個物種及其生命周期有著深刻的淵源;這裡的「不可分別」也並不僅僅是表觀上的不可分別,而是在基因、細胞結構等微觀層面上同樣不可分別。這些考量,都有助於打消受眾對這個「與雞蛋不可分別的東西」的顧慮、促使受眾接受將其稱為雞蛋,進而摧毀了翟教授「雞蛋一定是要在雞的身體中長成的」這一概念主張的效力。

經過這番辨析,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其實「雞蛋必然由(已孵化的)雞生下」和「(已孵化的)雞必然由雞蛋中孵出」這兩條直覺都不成立:前面設想的科幻場景已經告訴我們,兩件事在邏輯上都不必然。如此釜底抽薪之後,「雞先蛋先」問題已經不再包含悖論,也就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哲學意義。

但有人可能還會打破沙鍋問到底:那麼到底是先有(已孵化的)雞還是先有(雞)蛋啊? ——由於悖論已經消除,此時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基本可以化約為事實層面對「物種起源」的追問;一旦物種起源問題得到解決(或者被以為得到解決),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