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家衛計委:「醫養結合」有四種模式

在「2015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上,國家衛計委家庭發展司家庭發展指導處處長蔡菲介紹了未來醫養結合的四種模式。

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02億。專家提出了未來四種醫養結合的模式,寄望醫養結合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長久之計。

據最新統計,2013年老齡人口已突破兩個億,未富先老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在應對老齡化的過程中,健康是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據悉,目前人均預期壽命是75歲,健康的預期壽命是68歲,也就是說,其中有7年時間老年人是與疾病相伴的。近日,在「2015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上,與會者普遍認為,有備而老,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並對如何進行「有備而老」展開了深入研討。

老齡化將使慢病負擔增長40%,養老院床位空置率卻達到48%

2014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02億,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10%,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近4000萬,完全失能老人達到100萬左右。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每三個人就將有一個老年人。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到2030年,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們國家的慢病負擔增長40%。

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明顯高於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們為老年人提供綜合的、連續的、適宜的醫療服務,老齡長期照護體系的建構刻不容緩。國家衛計委家庭發展司家庭發展指導處處長蔡菲在發言中說,面對相對龐大的老年醫療服務需求,我們目前能夠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不僅老年病醫院、護理醫院、康復醫院數量有限,一些綜合醫院和專業醫療機構里做老年病科的專業和機構也很有限。目前從事老年人醫療服務的醫生、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才幾萬人,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龐大的健康需求。

蔡菲介紹說,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5張,同比增長10%。但目前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卻達到48%左右,床位空置率嚴重的養老院主要是沒有醫療服務的相關支持。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結合,將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舉措。

居家養老是公認的理想養老模式,但亟須醫療、家政、照護、心理等多種服務的無縫銜接

為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各地政府近幾年陸續推出了不同的養老模式。上海等地推出的「90%家庭養老,7%社區養老,3%依託機構養老」的「9073」模式,除了大家普遍接受的居家養老外,特別加大了社區養老比例,更強調和注重社區化養老。

對此,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解釋說,「9073」養老規劃,按照基本意思和多數老人的自然老化規律,可以簡單理解為:60~70歲基本屬於「90」居家部分;70~80歲可能屬於「7」社區部分;80~90歲可能屬於機構部分。養老機構也基本是按照老人自理、半自理、完全失能、失智的需求做了區域劃分。這些舉措都體現了我們對國情的正確判斷和對老人需求的深刻理解,現在主要問題是要在社區構建一個老齡長期照護體系,這個體系主要對象是慢性病患和殘障人口,其中老年人構成其中的絕大多數。

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敏雄也指出,居家養老是全世界公認的比較理想的養老模式,但也需要養老服務、家政服務、醫療服務等各種服務模式的無縫對接以及轉介安排。這就要求社區除了提供基本的家政物業管理服務外,還要將老年人日間照料設施及養老機構導入小區,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對老年人進行綜合性的寄託照顧。同時,運用社區醫療服務,以社區為範圍,以家庭為單位,提供連續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依據社區的條件和需求差異,社區還應與其他養老設施,包括長期照護中心、贍養機構、老人活動中心、老人大學、醫院等配套服務相結合。

「醫養結合」是應對老齡化的長久之計,未來可能將有四種形式

蔡菲介紹說,未來「醫養結合」的目標,是面向社區在全國建成一個覆蓋城鄉、規模適宜的醫療服務網路,明顯提升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與水平。未來的「醫養結合」可能會有四種存在形式:

1.鼓勵原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現有的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只要有條件就可以開辦養老服務。結合當前公立醫院改革,原來的醫療機構可以轉變成康復醫院或護理醫院,為周圍社區提供綜合的、連續的養老醫療服務。比如,上海建工醫院新開一家護理院,北京的八里庄服務中心最近申請了一個護理院的資質。

2.原有的養老機構可增設醫療服務資質。目前大多數的養老機構沒有醫療資質,去年國家衛計委印發了養老機構醫務室、護理站的基本標準,對設置在養老機構內的醫務室、護理站,從人員、房屋、設備、制度等方面作出規定。只要有一個醫生、一名護士就可以申請醫務室,門檻大大降低。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還鼓勵它開設老年病醫院、專科醫院、護理醫院、康復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

3.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這種情況目前比較普遍,很多社區,養老院就建在社區服務中心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定期上門巡診,遇到緊急情況社區服務中心也能及時處理,及時轉診。現在真正實現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有很多地方甚至排了幾百人,這種模式也是國家特別鼓勵的。

4.醫養結合進社區、進家庭。這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通過推行家庭醫生模式,為社區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醫養結合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長久之計。」蔡菲強調說,「十三五」是兩次人口老齡高峰的低谷期,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進行很好的制度設計和頂層設計,為應對未來的老齡化高峰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