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年的iPod, 如今的HomePod, 這難道僅僅是蘋果打出的喬布斯「情懷牌」?

作者| 石筱玉

編輯| 傅博

WWDC的第一天,除了常規性的系統更新,我們也看到了新的iPad Pro,具備頂級性能的iMac Pro以及傳聞已久的智能音箱HomePod……根據蘋果這一次「乾貨滿滿」的更新,我們能夠看出蘋果在智能家居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獨特見解,還有其對消費者口味的詮釋和一直以來「重新發明」市場未來的野心。

專門為智能音箱HomePod「站台」的蘋果公司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ip Schiller將這一新產品與蘋果曾經的顛覆性產品iPod相比較:

「蘋果曾通過iPod『重新發明音樂』;現在HomePod將重新發明我們在家中享受音樂的方式。HomePod在其不到7英尺的高度中集合了強大的音響科技、Siri的智能,還有Apple Music的完整曲庫。它能夠在幾乎任何房間中播放無失真的音樂,並能夠成為家中的得力助手。」

Schiller著重提到了一個很有年代感的蘋果產品——音樂播放器iPod。

如果細細回想iPod的發布歷史,我們就能夠看出Schiller將iPod和HomePod相比較的精妙之處。

目前,智能家居產業已有不少佼佼者,例如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0%的Amazon Echo和達到23.8%的Google Home(數據來自福布斯網站),而HomePod可謂姍姍來遲;與此類似的是,在初代iPod亮相的2001年,播放器市場也被索尼等大公司及各類山寨產品所佔據。

Schiller此番借力iPod的成果推出HomePod(就連HomePod的名稱都是延續性的),也表達了蘋果對於HomePod系列產品在家居領域後期發力的期許。

用過iPod?你暴露年齡了

相信果粉們一定不陌生喬布斯經典語錄的這麼一句話:

「在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他們真的想要什麼,直到你展示給他們看。」

(1998,BusinessWeek)

實際上,iPod當年的成功很大情況下來源於這樣一個理念——在人人期望分得一杯羹的音樂產業,iPod的成功背後是因為其極大改變了產業理念,例如人與播放器的交互過程,以及相關的音樂市場。

首先,iPod很好地整合了個人計算機、播放器和播放軟體。

在主流播放器使用USB1.0作為傳輸方式的時候,iPod能夠通過FireWire進行快速傳輸,極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過程。

其次,2003年開發的iTunes Music Store發展了音樂播放器的上游產業:用戶挑選音樂的過程。隨著iTunes曲庫的發展,用戶很快擯棄了實體店和CD的購買過程,iPod的銷售量在2014-2015年間上升616%(The Atlantic)。

此外,iPod還通過其獨特的用戶界面、對Windows等多平台的兼容性逐漸定義了用戶對音樂播放器等同類產品的期待。

喬布斯與iPod

而HomePod呢?

我們已經知道,新產品HomePod在試圖進入一個已經有所發展的智能家居市場,而不管是WWDC上對HomePod功能的介紹,還是蘋果公司對這個產品的期許,都表明蘋果依舊希望通過HomePod體現喬布斯「定義用戶需求」的思維。

雖然作為圍觀群眾,我們能夠理解蘋果此次的良苦用心;但是HomePod是否真正繼承了喬布斯的設計理念,甚至能夠成為類似iPod的市場領導者呢?

目前看來,HomePod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iPod的革命性功能相對應,我們今天已經知道,HomePod的「獨特技能點」在於音質和用戶隱私。Tim Cook的主旨演講中表示HomePod的目標在於「重新定義家庭音樂」,並且之後的介紹也表明了蘋果對音質和適用範圍的追求。

此外,蘋果承諾用戶喚醒Siri的過程全在本地進行,而不是像Amazon Echo一樣將家庭錄音傳入雲端以分析用戶是否喚醒Alexa。

然而,儘管蘋果詳述了HomePod音樂播放硬體和「實時建模」等革新,但是音質的進階屬於對於產品的優化,並不能夠使其獨立於已有智能音箱的「一技之長」;與此同時,音質這一特點也會讓其受到傳統音箱的挑戰。

除此之外,HomePod建立於Apple Music上的曲庫雖然沿襲了蘋果產品數據一貫無縫銜接的特點,但是這一項優勢也在逐漸地被其它播放器製造商縮小差距。

至於Amazon Echo等現有智能音箱雲端的潛在隱私風險,蘋果本地喚醒的技術當然更加安全,但這項技術對於用戶體驗的影響微乎其微(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普通用戶對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隱私問題依舊沒有足夠的重視)。

至於蘋果一貫值得稱道的交互設計,我們目前僅僅知道Siri承諾會在HomePod使用中增添音樂相關的功能。

不過,HomePod終於幫助蘋果補全了其產品生態中智能家居這一環,其優美的設計與iPod的「情懷牌」也必定能吸引不少忠誠的用戶。不過,HomePod的使用性能究竟幾何,我們只能等待12月份HomePod正式發售之後才能知曉。

不夠酷,不代表沒有人工智慧

與谷歌大張旗鼓的「人工智慧現行」戰略(AI-First)正相反,在WWDC上,「人工智慧」這個詞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強調。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蘋果對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無視。不僅是 大家關注頗多的新產品HomePod,在WWDC 2017新發布的一系列產品和功能中,智能語音助手Siri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並且成為了一個橫貫始終的主題。

在對各層次產品介紹的同時,蘋果也表明了近幾年Siri Intelligence的發展成果,也讓Siri的定位也有所升級。

Siri將不僅僅是「一個語音助手」,它將會是貫穿整個蘋果生態,有預見性、學習型的人工智慧。正如蘋果公司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 所說的一樣:

「Siri Intelligence讓它能夠理解上下文。它能理解你的興趣。它能理解你如何使用你的設備。它能夠理解你接下來需要什麼。」

與此同時,Siri Intelligence也給Siri帶來了更好的語音合成和翻譯功能。

Federighi的這番表態表明了蘋果優化人工智慧功能的發展思路:被動與主動協助用戶。

被動協助的功能我們早已習慣於使用,比如喚醒iPhone上的Siri詢問時間、天氣等。而主動協助則包括根據位置、場合、語境給用戶提出建議,例如Federighi所說的對上下文的反饋。

除Siri以外,「主動協助」也體現在蘋果此次升級的其它產品中:

Safari能利用機器學習識別網頁追蹤;Apple Watch 能通過機器學習監測用戶是否處於鍛煉狀態;News應用能夠利用機器學習挑選用戶感興趣的主題;iOS 11還有「駕駛模式」以減少電子設備對駕車的干擾……

總體來看,蘋果對於機器學習理論研究者的幫助有限,但是這些功能卻極大擴展了機器學習在各產品領域的應用。

蘋果此番將人工智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舉措其實呼應了科技公司一貫以來的目標——改變用戶接收信息的方式。

不論是通過app,通過推薦,還是通過人工智慧的「主動協助」,蘋果在逐漸轉移至信息提供的幕後,通過人工智慧分析用戶行為,將原先「用戶主動尋求信息」轉變為「用戶被提供需要的信息」。

而蘋果在人工智慧「主動協助」上的進展有到底有多大?在蘋果的展望中,作為「用戶主動尋求信息」對象的各類app應用將和平台搭載的人工智慧將如何配合?各類app未來的功能和推送方式會有怎樣的相關改變?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在人工智慧支持下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將會發生顛覆式變化。

雖然HomePod等產品的發布早有預測,但是由於本次的WWDC能夠稱得上迄今為止發布密度最大的大會,值得一句「驚喜」的稱讚。

不過,由於HomePod給智能音箱市場帶來的有限革新,它的表現並不能僅僅依靠iPod情懷,而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細細考量。HomePod的音質、交互與用戶體驗究竟能否支撐其成功呢?這個問題只能等到年底才能獲得答案。

與此同時,蘋果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發展也從各個方面升級了用戶體驗。在本次WWDC后,開發者們不僅可以體驗蘋果所帶來的新一波軟硬體,還需要開始考慮人工智慧「主動協助」下,蘋果平台上搭載應用的生態與戰略發展問題。

無論如何,蘋果這次的WWDC讓我們獲得了一個對蘋果公司完整產品生態的展望,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iPhone,iMac和新加入的HomePod等產品,還有升級改版的人工智慧Siri貫穿始終。這樣的一個未來,還是挺讓人有所期待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