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生:探視病人就是添亂!又不是鬧洞房,有些事別做!

(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副教授 陸清聲是個人情社會,碰上有人生病住院,三嬸四嫂七姑八姨都得來看看。本人行醫幾十年,關於探視,奇葩事兒還真見過不少。今天和大家講一講,算是提個醒吧。

案例一。某主動脈瘤患者,入院后各項檢查,手術指征明確,直系親屬簽字同意。這時候,患者好友諸先生聞訊趕來探望,百般關切,談及他朋友的朋友,同樣的毛病,做同樣的手術,關鍵是,效果並不好。

所以,諸先生提醒:你看看,千萬要慎重啊,這年頭世風日下,本來不需要開刀的病,醫生為了騙你錢,也會忽悠你開刀的啦。

這個朋友來得可真及時!患者想,開刀這麼大的事,我還是得慎重考慮,千萬別上當。這樣吧,明天預約好的手術先不做了!轉臉就跟老婆說:你去把同意手術的單子要回來!

第二天下午,因為延誤手術時機導致動脈瘤破裂,還在猶豫要不要手術的患者去世了。好心的探視者則無言以對……

案例二。某老年男,素體健。因腿部靜脈瘤入院,行下肢微創支架植入術,手術很成功,病人很愉悅。當天下午,一波親屬來了,詢問病情,表達關心,然後談天說地……

護士勸阻提醒,無效。

不一會兒,又一波親屬來了,又是詢問病情,表達關心,然後談天說地……

護士勸阻提醒,還是無效。

萬萬沒想到,和諧畫風說變就變——聊得正歡的患者竟突發心梗!好在搶救及時,撿回來一條命,家屬一度還懷疑是手術併發症,但真相其實是患者及其家屬不聽醫囑,長時間勞累加上心情激動誘發了心梗!

一件本來可以皆大歡喜的事情,結果搞得大家都不爽。

總的來說,我們是不太主張頻繁探視病人的。為什麼呢?

從病人的生理(或者說病情)看,往往不適合接待過多的探視。不管是手術病人還是一般病人,只要是住院,病人往往都需要休息和靜養。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從另一個角度看,生病也是隱私。患者心理上往往也不希望別人來探視。另外,現在醫院床位緊張人滿為患,探視者一多就更擁擠,環境只會更差;探視者還會帶進來外部的細菌,病人抵抗力本來就差,易受感染,同一病房的其他病人也遭殃;少數探視者還會帶來負能量,或者表達關心的方式不恰當,也不利於病人恢復。摘自3月27日微信公號海上柳葉刀(SH-scalpel)

相關閱讀

看病人不是鬧洞房,有些事別做!

別搞「突然襲擊」很多人探視病人比較隨性,招呼不打直接就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李蓉認為,這有可能讓患者及其家屬措手不及。尊重病人要從探視前的聯繫做起,要在對方認為方便的時候前往。事前也應該向病人家屬初步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人的精神狀態,做到心中有數。

探視時機要斟酌住院和手術初期,病人臨床癥狀一般都比較嚴重,各項檢查、治療較多,過多的探視既影響檢查的正常進行,病人因病情影響也無力與之交流。同時,要盡量避開病人休息和醫療時間(比如醫生查房以及治療、護理),不宜在病人吃飯或休息時間前往探視。

探視時間10分鐘為宜「車輪戰」式的探視和「集約型」的探視對患者健康非常不利。「通常健康人的注意力集中只有30~40分鐘,病人身體虛弱,需要很好的休息,用10分鐘左右來接待探視者就可以了。

千萬不要扮演醫生治病是醫生的事,作為探視者,千萬不要扮演醫生。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對某人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另一個人可能毫無作用。所以,探視者不要提供缺乏臨床實證的醫療建議與信息,比如某些補品、偏方、藥材等,更不要說「某某某的病跟你一樣,用了某某偏方就沒事了」等。也不要對醫生的診斷治療妄加評論。

大嗓門要改一改講話的聲音有必要強調一下, 「大嗓門兒」探視者探視病人,說話聲音要小點兒,最好不要在病房裡接電話。走起路來聲音很響的鞋子也不適宜穿到醫院,在病房裡手機鈴聲也應該調小或者乾脆調成靜音或振動。

讓患者有機會訴苦如果患者本人開始說痛道苦,怨天尤人,要接納而不批評,把對方任何的情緒反應都視為正常。讓患者有機會訴苦,宣洩情緒。一旦把苦悶轉化為敘述,愁雲慘霧也會暫時消散。摘自《成都商報》,何箏/文

(責任編輯:吳茜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