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兒子愛上了一個男孩!正常嗎?

前天看到一位母親的提問:「我現在很痛苦,怎麼才能坦然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

我思考了很久,心情沉重 不知從何說起。

當今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認知還很淺,甚至很多老一輩都不知道這個群體的存在,不知道「同性戀」的概念。

1996年,84%的美國人賦予了同性戀平等的權利。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以六對三的票數推翻了對「同性之間非正常性行為」的法律。繼而,各國相繼宣布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在世界都在為同性戀平權做出努力的時候,也有著起色。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首次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身份的時間是2001年。此後的十四年中,蔡康永幾乎成為了娛樂圈中的」出櫃導師「,沒人知道的是,擁有同性戀和明星雙重身份的他,在20年裡經歷了怎樣的黑暗和折磨。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出版,在診斷標準中註明: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是心理異常。自此之後,同性戀才不再被統劃為病態。要知道在一九九七年之前,也就是四年之前,同性戀者有可能因為自己的性傾向入獄。

張國榮的生命停留在了2003年,彼時在內地,同性戀的遮羞布剛剛被揭起了一小角。97年1月4日,張國榮在演唱會上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公開和男友戀情,也讓「同性戀身份」伴隨其終生。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種身份是其個人魅力的一部分,可誰能想象在當時的香港娛樂圈,這個身份又給張國榮帶來多少的困擾。

在內地,男藝人是同性戀的傳聞甚至比任何類型的緋聞還要嚴重。毛寧可以說是第一個被懷疑成「同性戀」的大陸藝人。刺傷案件與同性戀疑雲相伴而起,給毛寧當時正如日中天的事業一大重創。

「古往今來,有許多極可尊敬的人物是同性戀者」

包括很多位為英、法、俄、德、美等國的國王、總統,以及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家,英國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英國科學家培根,義大利藝術家拉斐爾,等等。雖然現在已無法一一對此作出考證,但這也足可佐證同性戀者並不是一些精神不健全、不正常的人,在智力方面和對人類的貢獻上,他們和異性戀者並無高低之分。

同性戀可以「矯正」嗎?

同性戀者的父母出於震驚和擔憂,會去做一些努力。拿國內的情況來說,某一線城市的精神專科醫院,有位年邁的精神科醫生告知同性戀者的父親,同性戀是病,可以醫治。而這名同性戀者拒絕接受治療,他父親想不開隨即自殺。

很多同性戀者基於家庭壓力,被父母帶去心理診所或醫院。同樣的狀況,更為廣泛的出現在同性戀者的婚戀選擇上。如果他們表示拒絕或不願意,他們的父母會用斷絕關係、自殺等手段威脅。

甚至還有:母親為「治療」,強姦身為同性戀的親生兒子。這種荒謬的「矯正」,帶來的究竟是治癒還是陰影?

重點

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

美國心理學協會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1997年,美國心理學會表示:人類不能選擇作為同性戀或異性戀,而人類的性取向不是能夠由意志改變的有意識的選擇。協會更進一步表示:事實上,有很多同性戀者生活得很成功很幸福,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也沒有必要進行治療。

各種荒誕的「同性戀扭轉法」並沒有改變同性戀者的性取向,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心理陰影。

2000年《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第三版》早將「同性戀」從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中去除。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更是發表了一封措辭強烈的聲明:《為一種不存在的疾病「治療」》,強調「同性戀是人類正常的性傾向之一」

2014年12月,同性戀扭轉治療第一案在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審判決,判決中明確指出「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

最後想告訴同性戀者的父母,你們的孩子比起自己,更在意的是你們的感受。他們最大的痛苦來源就是:寧願自己對抗黑暗,也不願意父母被暴露在世間血雨腥風的荒原。

作為父母,或許這樣的事情會令你們無法接受,萬分痛苦。但這是不可逆的,而且他們沒有錯。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嘗試著去體諒,去接納。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是認為自己的面子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那這篇文章,就權當沒有看過。

最後分享央視記者柴靜在《新聞調查》中關於同性戀者報道的一段話。

我問張北川:「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納同性戀者?」

他說:「因為我們的性文化里,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前不久看一篇有關同性戀愛的文章,一位母親怒不可遏地指責筆者,「你怎麼可以寫這麼齷齪的文章誤導當下年輕人?!」

這世界有很多我們不理解的東西。你要嘗試去理解,如果不能,就去尊重它。和那些「上綱上線」的誘導相比,這才是更公正,更健康,更有意義的教育。

東科教授提醒:

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 。每個人終究都是為了自己而活,沒有人的生命在創造之初,是為了取悅大眾。

本文由東科教授談養生原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