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亭子」在山水畫中的審美作用

長亭怨慢純音樂 - 月滿西樓

古往今來,人們酷愛畫山水,在山水畫中我們常見到的有山石、樹木、水和人,有時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亭子。有些畫中,正是因為有了亭子,畫面才變得神秘,富有趣味。亭子在山水畫中究竟有哪些審美作用呢?

趙春秋作品 江干暮雪

一、點景提神作用

從山水畫中出現「亭子」這一景物開始,大部分的亭子都會起到裝點景物的作用。可以說,每幅山水畫中的「亭子」都多多少少起到了點景的作用。而這裡的「神」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畫面的「神韻」,即畫家在原本一幅死氣沉沉的圖畫中畫上「亭子」,圖畫便會立刻充滿靈氣;第二層是指觀者的「精神」,即「亭子」能讓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且這兩個「神」又是相互聯繫,融會貫通的。畫面有了靈氣,觀賞者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悅;觀賞者獲得了精神上的快感,才表明畫作是充滿神韻的。

倪瓚 秋亭嘉樹圖

元代倪瓚尤其愛畫亭,他的山水畫,大多都是遠山近樹,樹下有座亭子,他畫的亭子在畫中的作用都大相徑庭,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點景提神」。如他的《秋亭嘉樹圖》。亭子出現在一棵高大的樹下,整幅畫給人的感覺是亭中的人在仰望遠處山後的紅日,這就把整幅畫恰到好處的連接起來,而不是被兩岸間的江水給隔開。聰明的畫家以一座「亭子」將整幅畫銜接起來,並使畫面變得生動傳神起來。這座「亭子」是畫家在這幅畫中的「點睛」之筆,起到了很好的「點景提神」的作用,景物被亭子裝點得自然而生動,我們在欣賞這幅畫的時候越看越覺得巧妙。

文徵明 東園圖

明代文徵明的《東園圖》圖中的近處,一座茅草亭畫得十分顯眼,畫的遠處或者說是對岸是綿延起伏的小山丘,近處岸上是樹木叢生,十分繁茂,在這樣的樹叢中,畫一座亭子很是引人注目,從畫面整體看,如果沒有亭子,取而代之的是灌木叢生,圖片就會變得單調而沒有太多深層次的含義。因此,這座亭子起到了很好的「點景提神」作用,這座亭子彷彿是整幅畫的「眼睛」,它的出現使畫面有了生命力。亭中的老者,或在休息,或在看書,亦或是在思考……如若我們深入探究,便能發 現畫中可能存在的故事,這樣,這幅畫又因其內涵而生動起來。

二、空靈透氣作用

亭子的構造是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亭子被設計成中間空,四周也沒有牆壁,內外相通,這給山水畫家們帶來一種繪畫方式, 就是在山水畫中用亭子來作透氣作用,這樣會使畫作有了生命。

沈周 兩江名勝圖 之二:杭州下天竺寺圖

在沈周的《兩江名勝圖》中,可以看出亭子畫在鱗次櫛比的山間,可以讓山上的人在亭中休息透氣,從整幅圖來看,圖片下面的房屋就好比是整幅圖的「門」,山間的亭子就是整幅圖的「窗」,把整幅圖想象成一間房屋,那麼有門有窗的屋子就是完整的。如果山上沒有這座小亭子,整幅圖就是房屋林立,松樹茂盛,山巒起伏,整幅畫看上去很擁擠,而亭子此時就像一扇窗戶,起到透氣作用,使整幅畫擺脫封閉。

三、平衡畫面作用

倪瓚的山水畫中亭子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它就是「平衡畫面」的作用。「平衡畫面」顧名思義就是使畫面平衡穩定。

倪瓚 紫芝山房圖

從倪瓚的《紫芝山房圖》中很顯然可以看出是上下平衡和對角平衡,這樣使畫面有種「不對稱的對稱」感,「不對稱」指的是畫面的幾何形狀上的不對稱,「對稱」指的是忽略圖片的幾何形狀,整體輪廓上的對稱,這樣會使畫面變得穩定平衡。

倪瓚 江岸望山圖

他的《江岸望山圖》為比較明顯的斜對稱,雖然少了亭子,圖片在輪廓上算得上對稱,但是在重量上,似乎多個亭子會顯得更穩固踏實。

沈周 倚杖尋幽圖

沈周的《倚杖尋幽圖》畫的是一個扇面,亭子在扇面的右半邊,扇子的弧度彷彿是壓彎的扁擔。假如少了亭子,「扁擔」必然要傾向左邊,於是加上亭子,畫面兩側就趨於平衡了。而且扇面兩側都有竹、字、石,唯獨不同的是左邊是橋上的人正策杖而行,右邊是亭子,亭子安置在山坡之上,亭旁樹木聳立,這樣就使得扇子兩側的物象達到了平衡。如此構圖,甚是妙哉!

四、視覺拉伸作用

「視覺拉伸」是指使圖片富有層次感,將畫面在沒有亭子的情況下 拉伸一定長度。

朱德潤 林下鳴琴圖

元代畫家朱德潤《林下鳴琴圖》可以說是個典型的例子。亭子處於畫面遠處的山間,一層層的山猶如天空中飄渺的雲,將亭子遮掩的若隱若現。觀看此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近處松下撫琴的三位長老,放眼望去,遠處的亭子帶我們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它的出現,似乎將畫面拉開了一定的層次,使得畫面變得邈遠。

唐寅 溪山漁隱圖(局部)

唐寅的《溪山漁隱圖》整體看上去很平、很近,山石似乎都連在一起,但是亭子出現在後面的小島上,這樣就感覺亭子將前面的島嶼推開了一點距離,使得兩個島嶼不那麼靠近。亭子的出現,加深了圖片的層次感。

五、營造意境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亭子除了用來休閑娛樂,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賞景。在山水畫中,亭子的作用依然如此。亭子可以將外界無限好的景色都吸引到亭中遊覽者面前。勾起亭中人的思想情感。亭子跟人是相通的,幾乎可以融為一體。有亭子必然會有人。亭子沒有牆壁,裡面都是空的,人站在亭中可以將四周的景象盡收眼底,亭子將外界的景 象都吸引到亭中來,這就營造成了一種意境。這種意境包括亭中人的思鄉、憂國憂民、懷念友人等情感。

唐寅 東籬賞菊圖

唐寅的《東籬賞菊圖》也很有意境,結合畫作的名稱我們不難推 測出畫中意境。圖中兩位賞菊的人,原本是在亭中休息眺望,後來發現此時菊花開的正艷,就忍不住走出亭子,坐在石凳上就近賞菊。這個故事反映出亭子的一個重要作用——將外界無限好的景色都吸引到亭中來,勾起亭中遊客的情愫。這裡勾起的是遊客賞菊的樂趣。

王蒙 春山讀書圖

王蒙的《春山讀書圖》亦有意境。圖中是一群文人在亭中學習朗誦。人們在山間讀書,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意境。這表明人們熱愛大自然,「春光無限好」,人們在亭中盡收大自然的美好時光,享受著大自然帶給自己的美好。

倪瓚 容膝齋圖

亭子能給我們一種歸屬感。在我們心情煩躁之時,它能幫助我們開拓心境,撫平焦躁的情緒;在我們思念家鄉之時,它能讓我們舉目遠眺,舒緩濃郁的思情;在我們心情愉快之時,它能提供我們休憩之處,渲染愉悅的情境。 山水畫意境豐富,以上講的幾點作用或許還不夠全面,故亭子在山水畫中的作用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品味,去探索。

文字來源:《美與時代(城市)》 2014 第5期 ;編輯整理:國畫藝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