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承有序:扒一扒這些名家唯一傳世書法背後的故事

曾鞏 《局事帖》(局部)

中華書法留下了無數名作,讓後人嘆為觀止。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歷史上一些名家的唯一傳世書法作品,看看這些書法作品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曹操書法《袞雪》,玩起文字遊戲!

曹操像

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晉代陸雲給陸機的信中說「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傳為曹操唯一書法為「袞雪」二字,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到漢中,經過棧道咽喉石門時,看到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濺,猶如滾動之雪浪,觸景生情,頓時詩興大發,奮筆疾書「袞雪」二字,隨從提醒曹操,「袞」字少了三點水,曹操卻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須畫蛇添足?」於是,後人就把這一故事編成順口溜:「狂濤巨浪流石邊,『袞』字旁邊不用點。」

此石現存陝西漢中市博物館,後人因慕其名,又在「袞雪」二字左側追鐫「魏王」兩個小字已示區別。「袞」字一撇一捺頗有動態之感,「雪」字則有靜態質感。

唐玄宗《鶺鴒頌》,竟是寫給一隻鳥!

現藏台北故宮的《鶺鴒頌》是唐玄宗唯一傳世墨跡。黃庭堅說,「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之風」。王文治跋:「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鶺鴒頌》,唐玄宗李隆基書,行書墨跡,316行,行7~8字。此件董其昌有臨本。此帖書法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氣完足,遒勁而舒展。黃山谷稱:「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之風」。將此帖與太宗《溫泉銘》、《晉祠銘》對比,的確能見其相承關係,但太宗清勁,玄宗遒婉,風格還是有異。清王文治跋:「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逾時也」。

《鶺鴒頌》的內容是誇獎一群鳥,它們叫鶺鴒。在浙東地區,也叫張飛鳥。這種鳥非常合群,如果一隻飛走,其他鳥就會不停地叫,喊它回來。古人以鳥寓人,追求兄弟和睦。

此作的看點,除了唐玄宗唯一墨跡,後面還有蔡京、蔡卞以及王文治跋。想著《長恨歌》,看著《鶺鴒頌》,如此欣賞書法,才夠味道!

張旭《郎官石柱記》,「草聖」的楷書精品!

張旭像

張旭(675年—約750年),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郎官石柱記》楷書,亦稱《郎官廳壁記》,唐陳九言撰文,張旭書。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陝西西安,是張旭存世的唯一楷書作品。

《郎官石柱記》書,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彌足珍貴。《古今法書苑》謂:「張顛草書見於世者,其縱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獨楷書,精勁嚴重,出於自然。書一藝耳,至於極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見於世則此序尤為可貴也。」明趙涵《石墨鐫華》謂此記「筆法出歐陽率更,兼永興,河南,雖骨力不遞,而法度森嚴。」有贊云:「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此石宋時已有刻本。明董其昌曾刻入《戲鴻堂帖》。 張旭草書縱放奇宕,而此序楷勢精勁凝重,法度森嚴,雍容閑雅兼而有之。

李白《上陽台帖》,毛主席愛不釋手!

《上陽台帖》

李白的《上陽台帖》一共25個字,其書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雄健流暢,恰是《李白墓碑》中稱其「思高筆逸」的絕佳寫照,也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作品。

宋徽宗題籤

引首乾隆皇帝題「青蓮逸翰」四字

帖前黃綾隔水上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籤「唐李太白上陽台」。題跋者有宋徽宗趙佶,元代的張晏、杜本、歐陽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個人的題跋字數,幾乎都是正文的兩倍以上。引首還有乾隆皇帝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

《上陽台帖》及題跋

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如此評價李白的書法:

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書法是很見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詩文所掩蓋了。

宋徽宗題跋

宋徽宗趙佶在題跋中寫道: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他提到的這件李白行書帖,今未存世。但趙佶自身書畫造詣極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書,可見李白的書法水平確實不流凡俗。

張晏題跋

此外,從元代張晏的題跋中,也可略窺李白的書風:

謫仙書傳世絕少,嘗云: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積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可見李白的書法與其人個性奔放豪邁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上陽台帖》局部

《上陽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間,被收歸於內府;后流入宋末權相賈似道手中;元代經張晏處,到明代曾藏於項元汴天籟閣中;至清代,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內府。

《上陽台帖》局部

1911年清帝遜位,溥儀兄弟將《上陽台帖》攜出宮外。此帖在兵荒馬亂之中流落到民間,輾轉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為了保住國寶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張伯駒先生以六萬銀元將之購得,終於讓它有了個妥善安全的歸宿。

目前《上陽台帖》藏於故宮博物院。這件稀世國寶如何從張伯駒手中進入故宮收藏,還有一則佳話。

晚年張伯駒與夫人潘素

張伯駒先生十分崇敬毛澤東。1956年,他通過統戰部長徐冰將《上陽台帖》呈獻給毛澤東,並附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現將李白僅存於世的書法墨跡《上陽台帖》呈獻毛澤東,僅供觀賞……」毛澤東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愛,反覆欣賞把玩,簡直是愛不釋手。

《上陽台帖》在故宮展出

1958年,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於是這件《上陽台帖》就被轉交至故宮博物院珍藏,至今還完好無損的被保藏著。

杜牧《張好好詩》,竟是寫給妓女!

杜牧像

杜牧,西安人。字牧之,中進士第,曾官司勛員外郎,后遷官中書舍人。工行草書。唐代著名大詩人,有《樊川集》二十卷傳世,因前有杜甫,所以後人稱為小杜。他唯一的傳世書法《張好好詩》,寫給了妓女。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妓女概念要比我們現在所說、所理解的要寬泛。兩大類,有藝妓(歌妓)和色妓之分,前者主要從事藝術表演活動,如同今日娛樂明星;而後者主要出賣色相,就是今日人們普遍認為的娼妓。

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她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並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張好好詩》(局部)

《張好好詩》,杜牧大和九年作並書。書體為行書。杜牧傳世墨跡只此一件。其書字體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歷代評之甚多,清包世臣贊曰: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

《張好好詩》(局部)

作品有中實之妙,武德以後,遂難言之。古今書訣,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之說,雖非道出真際,知識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張好好詩》雲「大有六朝風韻」者,蓋亦賞其中截有豐實處在也。

《張好好詩》(局部)

《藝舟雙楫》又云:花到十分名爛漫者,菁華內竭,而顏色外褪也;草木秋深,葉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氣外敝也。書之爛漫,由於力弱,筆不能攝墨,指不能伏筆,任意出之,故爛漫之弊至幅后尤甚。戲鴻堂摘句《蘭亭詩》、《張好好詩》,結法率易,格致散亂,而不爛漫者,氣滿也。氣滿由於中實,中實由於指勁,此詣甚難至,然不可不知也。

《張好好詩》(局部)

該卷書用麻紙,製作相當精細。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裡」,是說作者詩文、書法有統一的風格。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籤「唐杜牧張好好詩」,並鈐有宋徽宗的諸璽印,保存著當時內府裝潢式樣。

《張好好詩》(局部)

茲后曾遞藏於宋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孝思、清梁清標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府。據《式古堂書畫記考·卷七》所記,該卷后元人諸跋,是從唐趙模《千字文》后移來。《宣和書譜》《悅生所藏書畫別錄》《平生壯觀》《大觀錄》《吳越所見書畫錄》《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張好好詩》(局部)

該卷曾被清遜帝溥儀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后歸張伯駒所有。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贈政府,此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曾鞏局事帖》,拍出2.07億天價!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2016春拍「大觀——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專場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共推出45件拍品。其中,曾經在2009年刷新當時書法作品拍賣紀錄的曾鞏《局事帖》以1.3億元起拍,1.8億元落槌,最終以2.07億元成交,創造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得拍者為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曾鞏像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局事帖》局部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常。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常研讀歐陽修之文,亦受歐陽修之賞識,名聲傳播四方。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歷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知州、中書舍人。元豐六年卒於江寧府。宋理宗時追謚「文定」。傳世著作《元豐類稿》、《隆平集》。被後世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局事帖》(局部)

《局事帖》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人的一封信。當時的曾鞏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遲遲未能回歸京城,因此,這封書信中闡發了作者內心苦悶沉鬱的心境,讀來意味深長。寫完《局事帖》不久,曾鞏終於得召返京。但僅過了三年,他便離世了。從《局事帖》書風特點可以看出取法顏真卿《多寶塔》、楊凝式《韭花帖》,書風面貌與蔡襄相近。

辛棄疾《去國帖》,現藏北京故宮!

辛棄疾 《去國帖》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存世書法僅此一件:《去國帖》,該作品是辛棄疾36歲時所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我們看細節:

辛棄疾 《去國帖》(局部)

此帖書法中鋒用筆,點畫盡合法度,書寫流暢自如,渾厚沉婉,筆意略顯蘇黃遺規。雖無豪縱恣肆之態,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氣。

辛棄疾 《去國帖》(局部)

《去國帖》為酬應類信札,是《宋人手簡冊》中一頁。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中鋒用筆,點畫規矩,書寫流暢自如,渾厚沉婉,筆意略顯蘇黃遺規。

吳鎮書法《心經》,行雲流水!

吳鎮像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濕筆互用,尤擅帶濕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

吳鎮 《心經》(局部)

作為繪畫大師,吳鎮有多幅山水畫傳世,但傳世的書法卻只有一幅,就是這卷草書《心經》,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卷心經還被刻上石頭,立在浙江嘉興吳鎮故居。

吳鎮 《心經》(局部)

古人曾評價,吳鎮善於用墨,淋漓酣暢,元代第一。同為用墨高手,黃賓虹先生也對吳鎮備加推崇,認為他是學董巨而能一變的頂尖高手。

吳鎮 《心經》(局部)

吳鎮書法的難得之處,在於他未受元代書壇的絲毫影響,直接繼承懷素、楊凝式又能一變,似乎連整個宋朝都跳過去了。在這卷草書《心經》里,我們看到吳鎮流暢的用筆輕鬆跳脫,行雲流水。

吳鎮 《心經》(局部)

鄭和書法《發心愿》,拍出8000多萬!

鄭和像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故稱「三寶太監」。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二年(1404年),馬和立下赫赫戰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曾七下西洋。

鄭和的珍貴傳世墨跡,小楷書法作品《發心愿》。該作品於2015年回國拍賣,最終以1402.6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8690萬元)。這也是鄭和的唯一傳世書法真跡!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坦腹齋調整收藏品種,打包數個,以您意想不到的超低價轉讓一批藏品,有意者請加上面張大拙微信索要圖錄。

大拙書畫部分鏈接(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大 拙 書 畫 藝 術(全新配圖)

拙而不群,暗流涌動

《道德經》-------畫的根脈

鳥兒不羈非凡鳥,花兒常開是好花------張大拙畫瓷(三)

5.6米,16種花卉---------張大拙水墨花長卷欣賞

最美麗的表情

大拙之美●花鳥畫家——張大拙

售賣------張大拙畫瓷(一)

鳥兒不羈非凡鳥,花兒常開是好花----張大拙畫瓷(二)

鳥兒不羈非凡鳥,花兒常開是好花 ---張大拙畫新彩瓷(四)

大拙之美-------寫意花鳥畫家張大拙

前 言 ------「春生夏長」張大拙寫意花鳥畫展

「春生夏長」張大拙寫意花鳥畫展 邀請函

大 拙 花 鳥

心裡有海 自可神遊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