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抓住這幾個關鍵期,孩子主動愛上書!

兒童閱讀的關鍵期,在什麼時間段呢?

美國某兒童教育機構研究出過這樣一個結論:

圖中,0-9歲之間9年的時間跨度是第一個關鍵期,叫做「學習閱讀」。這個結論和近年繪本閱讀理論當中的按年齡劃分的做法不謀而合。

在孩子還未開始正式接受系統教育時,爸媽在這個時間段才是孩子閱讀關鍵期的最好「導師」。

家長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一、改變觀念

在如今的多媒體環境當中,書本對於人(包括孩子和成年人)的吸引力,無疑是最低的——它需要大量的無干擾時間,大量的知識儲備,過硬的閱讀素質,多樣的思考參與。

而諸如電視和網路,它們的入門門檻很低,吸引力卻爆表。換言之——如果孩子在閱讀中得不到樂趣,他很容易就投入其他媒體的懷抱了。

有些家長們可能覺得:那我就隔絕孩子接觸其他媒體的機會好了,這個做法在多媒體設備還沒普及的2000年之前,或許還有操作的可能。而現在嘛,不但很難做到,而且沒有太大效果。

孩子當然是更喜歡聲光電效果豐富的熒幕的,家長的過多干預反而是逆規律的,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把「閱讀」「書本」列為嚴肅、枯燥的權威陣營。

如果孩子從書本閱讀中得不到快樂,那他為什麼要看書?

二、和孩子一起閱讀

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無論是共讀、為孩子念書,還是和孩子一起讀不同的書,享受同一片閱讀時間,對於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只提4個朗讀要點,供爸媽參考。


1、朗讀的開始:朗讀開始的時間宜早不宜遲,可以從新生兒期就開始。
2、朗讀的規律:最好是睡前朗讀,以養成習慣。「習慣」即為「三定」:定時、定地點、定朗讀者。
3、作品的選擇:選擇好書,不僅兒歌、故事可以朗讀,經典著作、名篇佳作都未嘗不可。(無論孩子是否聽懂。)
4、朗讀的方式:朗讀者盡量要有表情地、抑揚頓挫地朗讀。

三、講故事

這個和第二點是不是重複呢?朗讀的時候不就是在講故事嗎?——或許有爸媽會這樣覺得。

這是不一樣的,一位能脫稿講故事的爸媽,能用眼神、表情、肢體等等「不出聲的語言」帶給孩子影響。無論是孩子沉浸於故事情節當中,還是孩子被父母的表演吸引——這都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崇拜」爸媽的好方法。

而孩子,總願意模仿他崇拜的人物。

講故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爸爸媽媽還不能很完整地為孩子脫稿來講故事,可以先嘗試看書「演」故事形式。當然,「放故事音頻」永遠放在最後嘗試。

四、教孩子學會「背誦」

背誦,很容易,有些爸媽馬上就能翻出許多唐詩宋詞圖畫書,讓孩子背上個三五篇,按時檢查,還能四處表演呢!

不!

這裡的「背誦」可不是照本宣科死記。我們可以先找一些孩子能理解的「兒歌」,例如低幼孩子的生活習慣兒歌,稍大一些的小故事兒歌。

這裡的「背」也不是上學「背書」的背法——其實應該是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模仿」。孩子對於語音的模仿能力非常驚人,他們會按語音或意思記住很多兒歌——這也間接證明了,人類記憶知識並不靠文字當做載體,文字只是信息輸入途徑之一。

這有什麼用處呢?當以後孩子開始學習簡單文字的時候,這些「背」出的兒歌,就能讓孩子完成「音、形結合」的過程,極大提高孩子認字的效率和信心。

五、建立一個讀書角

把書放在一個孩子能看到,摸到,隨時取讀的地方,數量最好能有一定規模。離書不遠最好就能有一個讓孩子舒舒服服坐下看書的區域。這不光是家居環境美觀考慮,還能讓孩子養成隨時翻書的習慣反射。

還有什麼能比一本本靜靜放在架子上,層層疊疊的書更能勾起閱讀慾望的東西呢?

最後,我們很希望做一件事一定要馬上看到成效,就像讀一本書,很多人都喜好幾個小時馬上讀完,花個幾分鐘回味一下,馬上開始下一部。但在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一點,請慢一點,再慢一點……它的成效,一定會給你驚喜。

這是一個有趣的家庭
一家三口說著四種語言
瑞士耙耙的漢語比台灣麻麻好
長大的女兒英文比耙耙麻麻都好
好奇嗎?記得關注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