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吉利汽車發展如此迅速,很多人不知道這些背後的故事

吉利是近幾年國內發展最快的汽車品牌之一,很多人都不知道,吉利最早是生產空調配件起家的,1997年才開始投入汽車生產,至今已有20年了,這20年全球的汽車產業變化巨大,吉利汽車這個品牌的影響力在逐漸上升,這是國產汽車崛起的一個大趨勢,可是國產汽車之間已經競爭的異常激烈了,加上國內眾多合資車企的抗爭,吉利走到這一步還是很不容易的,認真的人會發現,吉利的發展和這幾個現象息息相關。

吉利對於自主研發的投入和重視,我們來看整個國內的汽車發展狀況,前些年一直被合資壓得抬不起頭,主要原因就是國內企業很難掌握到核心科技,一輛合資的汽車國內企業扮演的角色就是生產、拼裝、銷售。設計和研發幾乎都是外資的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國內企業一直被牽著走,國內的機械製造水平已經不低了,缺乏的就是技術知識產權。

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確實比較高,舉例說明;投資200億和VOLVO開發中級車基礎模塊構架、62億投資杭州灣研發中心、和飛機強度研究所共同開發汽車新材料、等等。我們比較了解的就是吉利2009年收購澳大利亞DSI變速箱,這直接使國內自動變速箱整體上了一個台階;2010年收購沃爾沃公司,這讓吉利的發動機和底盤技術有了跨越式發展;近期收購的馬來西亞寶騰公司,雖然吉利只佔到了49.9%的股份,但是對於吉利打開馬拉西亞市場和東南亞市場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而且吉利的技術可以最大化輸出和利用。

吉利收購沃爾沃應該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吉利就聲明「沃爾沃仍是沃爾沃,吉利仍是吉利,收購之後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汽車還是相對獨立的品牌」,不得不說吉利這一招太高了,保證了沃爾沃的品牌影響力,不至於被大家說沃爾沃國產了就品牌力下降了,其次吉利汽車怎麼可能不跟著沾光,沃爾沃先進的技術吉利潛移默化的在吸取著,打個比方一個富豪和貧民成為好朋友,大家只會說這個貧民一定會富起來,而不會認為富豪會因此變窮了。

吉利的這些收購和合資,其實也是對技術的一種投資,同時也增加了吉利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但是國內的企業光靠自己是不行的,這不同於一些歐美國家,國內企業想發展壯大必然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細心的人會發現,吉利和政府的關係非常融洽,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經常出席一些重要場合,2013年吉利員工受到國家主要領導的親切接見,2014年吉利杭州總部和沃爾沃比利時根特工廠都受到主要領導視察,同年吉利進入國際會議官方用車行列,2015年李書福陪同總書記參觀了吉利倫敦的計程車公司,2015年李書福作為汽車界唯一代表,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2016年吉利旗下旗艦車型博瑞成為G20峰會指定用車。

上述的事迹不難看出吉利被政府多麼的看重,還是那句話,國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導向和資金的支持。如果說車企是一艘船,那麼消費者就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是水想要翻起巨浪必然要靠風,而政府的導向就是風,船藉助於正確的風向就可以更加快速省力的前行。

關於吉利汽車的很多成績在此就不多闡述了,總資產已過千億,連續五年進入世界500強,旗下的典型車型有現有帝豪EC7(A級),博瑞(B級),博越(SUV),帝豪GS(跨界SUV),遠景系列等等,產品布局已經比較完善,1.0L-3.5L發動機全覆蓋,自主研發的1.3T渦輪增壓發動機、1.8TD渦輪增壓直噴發動都很優秀,旗下多款車型也獲得C-NCAP五星安全評價。最近吉利新車領克也快要上市了,造型大膽前衛,性價比上實際不比合資車差了。

當然,國產車乘風破浪的不止吉利一家,奇瑞和比亞迪也比較注重自主研發,我們不自欺欺人,國產汽車某些技術確實還與合資車有一定的差距,就像至今國內因為多種原因仍無法生產一款良好的自動變速箱一樣,但是這個差距在逐漸縮小,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一步一步超越合資成為真正國人自己的汽車品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