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性愛觀社會學:90后們都是怎麼看待那件事的?

90后性愛觀:對啪啪啪接受程度更高

互聯網和智能終端,是大多數90后自學性愛知識的平台。互聯網讓他們口無遮攔,百無禁忌,1024是電波訊號,更是通關密碼。批判者說他們開放,讚揚者也說他們開放。

1990—1993

●提起結婚,大多數表示喜歡幸福的結果,但目前依然單身一個人。

●提及同性戀,社會越來越能接受,快樂就好。

●提及生育,如果有孩子會怎樣,他們也表示以後有了才知道。

●提起約炮,覺得是一种放縱,而且大多發生在朋友間。

●提起結婚,她們覺得結婚除了是生活在一起,還有要考慮到父母問題。

●提及同性戀,她們覺得因為喜歡在一起,堅持下來就好。

●提及生育,大多女生考慮到子宮和陰道收到到壓力,希望能健康平安生孩子。

●提及約炮,表示為什麼要約炮,沒有感情基礎都是垃圾。



1994—1996

●提起結婚,他們覺得就是兩個人需要生活在一起,時間會解決。

●提及同性戀,不要、不能等拒絕等詞出現概率較高。

●提及生育,大多覺得還沒準備好做爸爸。

●提起約炮,認為那是一次性的,是放蕩不羈的。

●提起結婚,她們覺得女人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提及同性戀,遇到彼此願意一起的已經不容易,能堅持的更難。

●提及生育,覺得女人生孩子不容易,還是青春重要。

●提起約炮,她們提出身邊看到很多,為什麼。



1997—1999

●提起結婚,一個人也挺好的,目前來說。

●提及同性戀,表示應該給他們更多自由。

●他們表示還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提起約炮,他們覺得喜歡就約也很正常。

●提起結婚,覺得什麼結婚,永遠的東西以後再說。

●提及同性戀,覺得不要因為別人影響到自己。

●提及生育,她們覺得當父母是一種選擇。

●提起約炮,因為寂寞,但是應該拒絕,對女生是傷害。

90后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關於性與愛,90后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南都周刊》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台進行的在線問卷調查一共收集到有效問卷4596份。參與者的男女比例為4:6,其中包括3.7%的海外網友。大部分參與者出生在1990至1993(72.6%),出生於1994至1996年的佔23.9%,其餘3.5%的人年齡介於18-20歲之間。

有人曾說,不同代際的人最大的觀念之別體現在性上。

在馮小剛的喜劇電影《非誠勿擾》中,性冷淡、婚外戀、同性戀曾被不加區分地歸類在一起,導演用一種獵奇又刻板的角色刻畫,來代表上一個時代存在的「畸形」情感狀態。而到了寧浩、徐崢等新一代喜劇導演的作品中,女同性戀已經可以被唯美表達,人妖可以被撫摸,約炮也終於被描繪成一種追求。不同的性取向,在這個年代終於赤裸裸地成為喜劇消費,電影工作者們明白,只有這樣才更能擊中天天浸泡在「基」「腐」文化中的90后觀眾。

但離開了液晶屏,脫離鍵盤,90后也終將從概念開始走入日常。如何出櫃、如何走進婚姻、如何決定生或者不生,對他們來說,成了每天都會碰到的問題,也更加突出了這一代人的真實生活狀態。

我們往往認為90后是比較衝動、感性的一代,但跟其他年代出生的人相比,他們對於愛情的認知是更為複雜和耐人尋味的。

根據世紀佳緣2014-2015年的《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對比70后、80后,90后中相信感情和一見鍾情的比例是最低的,只有29%(男)和43%(女),而總體平均線是39%和46%。在90后中,有45%的男生和38%的女生相信感情可以培養,而70后中,持這個觀點的只有21%(男)和20%(女)。

為了客觀展現90后的想法,《南都周刊》於2015年9月在官網平台和大粵網發起了一份調查問卷,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要走入一段婚姻,愛情、物質基礎、精神基礎、社會(包括父母)評價,按重要性從重到輕排序是?」

在收回的4596份有效問卷中,最看重「精神基礎」和「社會評價」的90后佔了壓倒性的大多數,選擇「愛情」和「物質基礎」的則寥寥無幾。

如今年齡跨域15-25歲的90后,其實很難統稱為一個代際,15歲的TA可能正在經歷情竇初開的初試探,而25歲的TA或許已嘗到柴米油鹽的婚姻之味,甚至已經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責任。

1992年出生的淑嬋不知道墮胎到底是對還是不對,於是她奔赴全國尋找有過墮胎經歷的女性,渴望給自己一個答案。

「喜當爹」對於24歲的單身爸爸阿茂來說,是個喜憂間雜的選擇。留不住年輕的落跑媽媽,他只能一面照顧幾個月大的兒子,一面在夜市吆喝買賣;而對於中斷學業的陳肅來說,這只是一個很酷的選擇。他迅速從「潮男」進階成「潮爸」,家中的支持給他創造了條件,青春只是一張按下了暫停鍵,很快又能繼續播放的碟片。

自幼伴隨自己成長的互聯網和智能終端,是大多數90后自學性愛知識的平台。互聯網讓他們口無遮攔,百無禁忌,1024是電波訊號,更是通關密碼。批判者說他們開放,讚揚者也說他們開放。

上世紀80年代末,李銀河曾在北京市做抽樣調查。只有15%的人承認自己有過婚前性行為,而且大部分是和已經準備要結婚的對象。而到了2014年,清華大學的調查數據則顯示,有71%的人有過婚前性行為。她認為,「如今正處於性觀念大變遷的時代,變化太劇烈,以後就會引發社交焦慮」。

其實,對於性開放的接受程度,90后的態度是非常微妙的。根據世紀佳緣2014-2015年的調查,90后男生對配偶性經驗持開放態度的只有17%,隨著年齡增長漸漸遞增到29%(70前);而90后女生對配偶性經驗持開放態度的是26%,並且隨年齡增長遞減(70前的僅有24%)。

而身披彩虹旗在畢業典禮上出櫃的萬青,為抗議教材妖魔化同性戀而狀告教育部的秋白,穿梭於全國各地拍攝墮胎少女裸照的淑嬋,則讓我們意識到,性、性取向、性行為……對於90後來說已經不是私密禁忌的話題,而是尋找自我、表達自我的必經之路。

騰訊「企鵝數趣」對QQ空間的6.68億活躍用戶做過大數據歸納,根據TA們的網路公開社交行為,我們發現,對於同性戀,1990-1993年生的人持開放態度,覺得兩情相悅最重要;1994-1996年生的人中,男生對同性戀的抵觸則比較大;而到了1997-1999年生的人,又覺得同性戀是個人自由。

至於生育問題,大部分1990-1993年生的男生覺得遇到了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女生考慮的是健康安全;1994-1996年生的人則覺得這件事在計劃外,青春更重要;到了1997-1999年生人這裡,生育變成了一種個人選擇,與社會評價或柴米油鹽關係不大。

的確,在信息爆炸和幾代人觀點碰撞中成長的90后,有著更多的性愛腳本。TA們不必理解安娜·卡列尼娜的悲苦,不一定會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產生共鳴;TA們最早接觸的愛情可能是《泰坦尼克號》,到戀愛時又遇上《失戀33天》或《春嬌與志明》,或者在豆瓣上給《匆匆那年》打低分;TA們也可能欣賞李銀河和王小波的愛情,又羨慕如今李銀河和大俠的愛的勇氣。

在這場多元化的拉鋸戰背後,還有無法被言說的壓抑。儘管到處都是論壇里的匿名帖,硬碟里的盜版資源,飯桌上的「葷段子」,90后們還是會一股腦跑去三里屯優衣庫拍照發朋友圈,仍然有著無法被宣洩的慾望和悲傷。

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群備受期待的90后,嘗試學會認同自己,嘗試讓性少數群體不再被消費和矯飾;嘗試從父母的小孩變成另一個小孩的父母,學會恆久的愛……他們嘗試獨立,但並不容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