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從小鮮肉明星,變成了一具美麗的屍體

一直很害怕去看一種電影,就是講主角精神分裂、慢慢成為瘋子;或者漸漸厭世,最後自殺的電影。這種瘋狂和絕望很容易傳染,看完后整個人也不好了。

關於歐美搖滾明星的傳記電影我看過不少,如《大門》、《滾石風雲》、《歌聲淚痕》等,但情緒始終覺得隔一層,情感上也沒有共鳴。這些明星基本在我出生前就死了,而的搖滾樂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現。我們心中的搖滾老祖宗只能追溯到崔健,時間實在的太短了。

今天看了一部《控制》,講的是一支叫快樂小分隊Joy Division的樂隊,我幾乎沒聽過他們的歌。他們的主唱在1980年就自盡了,年僅23歲。他死了之後剩下的成員重組的樂隊我倒很熟悉,叫New Order,但他們的音樂風格也改變了。

我看了幕後花絮,導演安東·寇班說不想局限於拍一部搖滾電影,而是想做一部適合所有觀眾的片子。我想他的目的達到了。

《控制》是一部極安靜的電影,演員的對話都很小聲,除了中間穿插的樂隊表演片段,都極力壓縮著音量。電影故意做成了黑白片,一方面迎合了快樂小分隊封套的極簡理念,又讓電影傳達出了壓抑、沉重的情緒。

主角是樂隊主唱伊恩·柯蒂斯,他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孩,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讓人憐愛,瘦弱的身軀,蒼白的皮膚,多愁善感,在舞台上又好似惡靈附身般瘋狂,種種特質,真是極好的搖滾材料。可惜,他惡疾纏身,不時發作的癲癇,讓他更時常遊走在崩潰的邊緣,但也成了他怪異靈感的來源。他生前最後一張唱片的封面是墓碑,好像預示了他早夭的宿命。

電影主要是根據伊恩老婆的回憶錄改編,所以筆墨主要用在了感情生活方面。伊恩早早地在成名前就結婚,又馬上要了孩子,但女兒出生后,他卻喪失了對老婆的性趣。後來樂隊走紅,伊恩認識了一個漂亮女記者,兩人迅速走在了一起。但伊恩既不願拋妻棄子,又不想和女記者分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幼稚、自私、脆弱,但又不忍心責怪這個病懨懨的小帥哥。

伊恩帶領著樂隊發行的幾張重金屬朋克專輯直到今天也被歐美音樂人奉為經典,他的歌聲被形容為兇狠的,情緒也是毀滅性的。但具有強大反差的是,他本人卻是一個悶葫蘆,把自己憋在裡面壓抑著、絕望著,同時他的抽搐次數漸漸增多,而他也不遵守醫囑好好休息、戒掉酒精,所以病情每況愈下,甚至在舞台上犯病,搞砸了演出。非常要強的他對自己的失態感到非常慚愧,加上情感上的糾葛,終於在一次犯病昏厥後,他下定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把脖子套進了栓晾衣桿的繩套里,成了一具美麗的屍體,也造就了歐美搖滾史上另一個短命「傳奇」。

其實《控制》也是一部很矯情的電影。雖然刻意做成黑白片確實讓逼格上升了不少,但我心裡還是不太贊同這種做法。《控制》的情緒始終是壓抑的,到最後伊恩被火化成一縷黑煙升到了天上一幕,配上了《love will tear us apart》一曲(此單曲發行一周后伊恩死亡),終於也到了矯情的頂點。BUT,我沒有任何感動,只感覺有些凄涼。

在花絮中我才看到彩色的薩姆·賴利,剛出道的他非常鮮嫩,也許是導演怕他太迷人沖淡了電影的嚴肅氛圍,而把顏色捨棄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