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擁有CPA/CFA/ACCA是否就等於成功?頂尖財務總監解讀考證的真實世界

你可能會覺得CPA/CFA/ACCA=成功。真實的世界並不是這樣簡單的。所有一切都是向「錢」看的,而不是成績或者紙面上的名稱標記。

「很多人在工作多年之後,已很難靜下心來看書,哪怕是看小說,再也沒有大學時代躲在被窩裡也能看完一本又一本小說的那種激情和能力了,」以色列獨資的以星綜合航運()公司財務及行政總監徐明說道,「但工作后一直在讀書的人就不同。」以星主要從事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徐明後半句所說的讀書當然不只是讀小說,而主要是指人們常說的「充電」——專業進修和考證。

1995年,還在普華永道工作的徐明學習並考完了CICPA(註冊會計師);2002年末,他開始進修CFA(註冊金融分析師)課程,目前持證。

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實在太多。在一步步走向開放的過程中,企業的財務總監們發現,在許多方面與世界的差距仍然很大,就財務管理領域而言,從會計操作到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無不亟待迎頭趕上。因此,來自不同國家、側重點各不相同的專業資質證書考試——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IMA(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及CMA(美 國註冊管理會計師)等登陸后,財務界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考證熱。

參加並通過這些考試究竟對實際工作與未來職業生涯有著怎樣的影響和意義?雖然目前有許多 人在刻意追求那一個個金燦燦的名銜,財務總監們卻發現,這些專業資質證書雖非傳說中的「點金石」,但不斷學習的過程的確令他們受益匪淺。

在宋長偉的名片上,除了「北京京澳港集團財務總監」的頭銜,還印著CPA、 ACCA、PNA(澳大利亞資深會計師)和AFA(英國財務會計師公會會員)的字樣。

「我在工作了十多年、從財務經理做到財務總監之後,明顯感覺知識不夠 用、知識結構需要更新。」宋長偉說。

京澳港是一家業務多樣化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鋼鐵、礦山和房地產等業務。

「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日益加 快,企業業務和交易越來越複雜;財務管理人員的角色也開始從傳統的財務核算、管理及資金管理向戰略策劃、投資者關係及價值維護方面轉換,因此,財務總監需要新的理念和思維,財務管理模式也需要更新。基於這些考慮,我選擇了一邊工作,一邊充實知識。」

對於PNA,宋長偉解釋說,如果移民澳大利亞的話,僅這一項獲得的分數就足夠了。「這是我最先參加的一個考試,當時有移民澳大利亞的打算,」他說,「但後來發現,經濟發展很快,機會也非常多,就決定留下來。」

另外,宋長偉也開始了CFA課程的學習。他表示,工作日益繁忙,能否通過CFA考試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上的更新,「現在的企業越來越需要各種金融工具,但目前可利用的工具卻非常少。」幾年前,他已修完金融學碩士學位。

「我希望未來能從金融方面打造我們的企業。」

如果說宋長偉屬於「實用型」學習者,呂平的不斷「充電」則純粹出於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

呂平是徐明所說的那種「一直在讀書的人」,剛辭去一家外資租賃公司財務總監職位的他就像是一架「考試機」,從1993年大學畢業至今,他獲得的財會金融資質證書包括CICPA、ACCA、CISA(註冊信息系統審計師)和CFA。

在2003年轉入企業財務領域前,呂平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十年,這些考試的課程內容給予了他的工作不小的幫助,「比如ACCA考試,把我以前學得不怎麼樣的會計提高到一個新高度,而CFA更是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都融匯貫通了。」他說。

在普華永道升遷至經理的他於2000年跳槽到當時的安達信,不幸的是,安達信在兩年後因安然事件倒閉,國內業務被普華永道併購,呂平又回到了老地方。 2002年,呂平開始參加CFA考試。

「在此之前,我曾有個顧慮:自己是否考試考得太多,是否會給人這樣的印象——只擅長考試,做實際工作卻不在行?」但他最終還是決定進軍CFA。

「我參加學習和考試,關鍵是看通過學習和考試能否學到東西。我當時特意諮詢了一位考完CPA和CFA的香港朋友,我問他在掌握 了CPA之後再學CFA課程,還能學到新東西嗎?他回答說,『當然能,CPA是從財會的角度出發,CFA則是站在分析師的立場;兩者知識體系也有很大不 同。』」

最出人意料的是,在學習眾多財務金融課程的同時,呂平還完成了計算機軟體工程碩士學位和高級程序員考試。

「IT是我的個人愛好, 有 空閑的精力,就折騰一下吧,」呂平笑著說,「其實,對企業財務人員來說,熟悉信息系統(像ERP等)很有好處。以前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我還自己編寫過 一個審計的小軟體,非常好用。」

相對來說,徐明對於這類考試的看法更超然一些。

「讀書學習是一種自我推動。一直處在公司最高層的人,學習能力容易退化,也沒有很多時間去系統地考慮一些問題,學習和考試既能讓你保持學習激情和學習能力,也能讓你的知識更系統化。」他說道,「對我來講,讀書學習 更是一種興趣。」

他指了指桌邊一本厚厚的書籍接著說,「我正在看這本英文統計書,覺得很有意思,對工作也很有幫助。我有位朋友在英國念書,他做這門課程的 作業遇到困難會來問我。」

破萬卷書vs行萬里路

學習的益處當然不僅在於能夠解惑。「一旦系統地學習了這些知識,你會發現,在企業的實踐工作中恰好面臨著課程中涉及到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你就能夠融匯貫通地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宋長偉深有體會地說。

的確,從初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到有著八年多管理經驗的財務總監,從國有企業到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從電子商務網站到擁有五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公司,再到業務多樣的民 營企業集團,宋長偉的思維理念、工作方式和管理職責一直在發生改變,而一直伴隨並幫助提升這一改變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專業進修學習。

徐明也發現,從考試課程中獲得的知識確實能夠學以致用。八年前,徐明剛加入公司擔任財務總監時,以星還只是一個代表處。

「那時辦公室只有220平米,現在有 差不多2200平米;原來只有幾個人,現在不包括下屬合資企業也有幾百人,而一家合資企業可能就有上千人。」徐明不無自豪地說。企業的成長使得這位財務總 監的工作範圍和性質發生了轉變。

「我以前比較多的工作是在事務性的財務管理方面,而如今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戰略和投資決策方面,」他說,「在評估投資項 目時,比如說你在這個行業中,而你要投資另一個行業,該怎麼去分析和評估?CFA的知識提供了很實用的工具。」

除了對現實工作有所助益, 這些學習考試對財務總監們的職業生涯意味著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呂平頗感困惑。2003年,再次離開普華永道的他跳槽至正大集團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內部 審計部門。一年後,集團重組,他轉至正大旗下一家租賃公司任財務總監。七、八個月後,不甘心在這樣一家小企業坐井觀天的他在新工作尚無著落的情況下便離開 了正大。

尋找新工作似乎不如想像的那般順利,雖然呂平不太願意承認這一點。「曾有獵頭公司對我說,企業招聘管理人員,當然更看重你的能力而非資質證書,在與企業面試時不要在證書方面強調太多,那會讓企業覺得你是只會考試的『書蟲』。」他說。

並非所有獵頭公司都這麼看。上海永仕商務諮詢公司(SunshineConsulting)的合伙人奕衛就表示,「專業資質當然很重要,例如內資企業招聘財 務總監時,如果候選人沒有CICPA證書,我們一般不予考慮。」提供高級管理人員搜尋和企業領導諮詢服務的海德思哲公司 (Heidrick&Struggles)的合伙人楊景賢也說,「即使一個候選人有財會專業的學位、有財務總監的工作經驗,我們還是會覺得他有所 欠缺,如果他沒有專業資質證書的話。」他接著指出,「以前許多企業可能覺得會計師資質太過技術性,認為他們不理解企業組織和管理,而比較傾向於MBA,但美國薩奧法案實施后,企業內控變得非常重要,專業資質也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

這或許能讓呂平感到一絲寬慰。不過,楊景賢又指出,許多內資企業招聘財務總監時要求候選人有融資網路,有上市計劃的公司會要求候選人有IPO經驗。

「製造業企業也會要求候選人有製造業工作經歷。」徐明補充說。

宋長偉正是這樣一個例證。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擔任財務經理。在他加入時,公司尚未上市,他的職責包括投融資以及協助上市,這給了他了解和熟悉IPO的寶貴機會,也使得他能夠在後來那家大型投資公司的上市併購以及增發新股工作中得心應手。在目前的京澳港集團,為未來的上市做準備同樣在他的工作範疇之內。

因此,如果將實踐經驗和資質證書置於有著多年財務總監經歷者的天平上,天平多半會向前者傾斜。

「現在有很多大學生也在考這些資質證書,但即使通過了考試,真正到大企業做財務管理工作仍然難以適應,尤其是到民營企業,」宋長偉說,「因為他們沒有決策、管理等各方面的經驗和技巧。」

他還舉了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其中的一些技巧:交給老闆的報告並非越厚越好,特別是在民營企業。「我給老闆的報告一般都是A4的紙一頁,老闆一目了 然,」他說,「老闆需要了解哪部分,再給他看詳細的內容,而且,許多民企老闆不懂得財務專業,你需要把財務術語變成非財務語言,讓他能夠輕易明白。」徐明 則一言概之:「資質證書並非財務總監的核心競爭力,而只是一個PLUS。財務總監的核心競爭力是商業經驗,資質證書是用來支撐核心競爭力的。」

呂平並不缺乏經驗,只是他的經驗集中在審計領域的管理。他目前更樂意從事的是財務總監這一類的工作,但在此領域,他的工作時間似乎又稍嫌短了些。事實上,呂 平的情形許多人都會遇到。永仕商務諮詢的奕衛認為,這主要是源於人們認知方面的一個誤區,他說,「我在澳大利亞讀MBA時遇到過一道題目:有一家勘探公司 要招聘總經理,有位候選人是醫院院長,你覺得他合適這個職位嗎?大家的第一直覺是不合適,因為我們通常會認為,總經理和醫院院長是兩個行檔,但這其實是一 種誤解,這個院長應當是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在醫院做的是管理工作,到勘探公司還是做管理工作。假如候選人是牙科專家,那就不合適了。」但奕衛又表示,「如果換了我們做獵頭,我們仍可能拒絕這位院長。雖然從管理學的角度說院長和總經理的工作是相通的,但客戶企業不見得會這麼認為。」

呂平可能需要繼續尋尋覓覓,也可能很快遇到良機,至少楊景賢和奕衛都對他的求職前景表示樂觀。無論如何,讀書猶如行路,走過千山萬水,恍然若有悟,看過的山和水都會成為人生閱歷,更不用說傾注了心血的求知歷程。

「增值」考試

如果功利一點說,各類專業資質證書未必會帶來許多立竿見影的直接收益,但在參加並通過了這些考試的財務總監們看來,學習與考試的過程會產生多項「無形資產」。

注重知識體系的時時更新是這些專業資質證書考試的一大特點,也是學習者倍覺受益之處。宋長偉就表示,這些考試的知識體系更新很快,可以說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同 步,「像ACCA教材就囊括了當前公司存在的問題和經濟界爭論的熱門話題,無論是財務的還是非財務的問題(如環境污染等),在考試內容中均有體現。而安然 事件后,幾乎所有這些考試都增加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範內容。」

徐明和呂平都贊同宋的看法。呂平補充說,安然事件之後,美國對公認會計準則 (GAAP)作了修訂,CFA課程之一的「財務管理與分析」的內容隨之發生了不小的變動。徐明也說,「CIMA考試原先沒有『職業道德』這門課程,現在也 增加了。」同樣審計師出身、同樣在一家企業擔任財務總監的徐明的太太吳懿目前正在參加CIMA考試。「強調公司治理、風險防範和職業道德都體現了后安然時 代的世界性潮流,這些考試不斷更新的特點讓你總能處在領先的位置。」徐明這樣總結道。

作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財務總監參加進修與考試可能 在無形之中推動公司內部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這能讓公司里年輕的員工感覺到學習是有益的,至少,他們的上司也在學習。」徐明補充說,以星綜合航運十分提倡 和鼓勵員工學習充電,還提供給優秀員工去中歐商學院或長江商學院深造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員工都在學習新東西,而管理人員卻沒有,你們之間的溝通可能 就會不那麼順暢。」他說。

而在公司以外,這些專業資質考試另一個「增值」之處是人脈網路的擴大。隨著這類考試的升溫,各種課程培訓班及網上考試論壇應運而生,學習考試者得以在一起交流複習心得、分享考試體驗,更由此產生出許多成員之間志趣相投的「小團體」,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在通過考試、成為ACCA、CFA等會員后,這些協會定期舉辦的活動同樣對建立人脈關係大有幫助。

「相對培訓班和論壇成員來說,協會會員更加資深。」呂平評論說。徐明和宋長偉也深有體會。徐明表示,平時工作中接觸的人大多是同行或客戶,而參加考試有機會交到很多不同行業、不同經歷的新朋友,「他們會帶給你許多交流和啟發」;宋長偉則認為,人際網路擴大所帶來的是一種「長期的自身價值」。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