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證監會祭出組合拳圍堵IPO造假 IPO如何影響股價

老錢莊:為防止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監管層對擬上市企業質量實行全流程審核把控,且不僅僅限於後端發審會上的從嚴把關

對IPO造假,證監會的態度非常明確:零容忍。對於上市公司在發行過程中粉飾業績的情況,證監會日前再次明確表示,一經發現,將綜合運用專項問核、現場檢查、採取監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嚴肅處理。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IPO的審核,監管層在嚴把質量關方面不遺餘力,不管是公布終止審查IPO企業情況、開展IPO違法執法行動,還是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和處罰力度的組合拳,都是意在嚴防企業「帶病闖關」。對企業而言,在IPO中千萬別存在欺詐的想法,因為即使能夠成功上市,一旦被查出欺詐問題,很可能是「新賬老賬一起算」。

「現在證監會把審核重點放在申報企業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實上。在審核過程中,把打擊造假放在了重要位置,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威懾造假行為,這是非常好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為了防止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監管層對擬上市企業質量實行全流程審核把控,且不僅僅限於後端發審會上從嚴把關。

專項問核就是其中之一。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所謂專項問核,就是如果發現IPO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疑點,首先向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當面了解情況,重點是盡職調查和核查把關情況。如果發現違法違規線索的,將有關線索移交稽查處理。

現場檢查同樣能發現一些問題。去年第四季度,證監會開展了首次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通過檢查,發現部分企業披露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會計核算不規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等問題,證監會將以約談提醒、反饋意見函形式告知並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予以整改、落實。對於部分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存在的,對招股說明書披露信息核查不充分、重要事項核查不到位、工作底稿不完善等執業質量問題,已移送證監會相關部門按程序處理。

值得關注的是,當時,證監會還特別通報了兩家企業的情況:檢查中發現聖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未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部分貸款發放至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大額現金支付等問題;上海基美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銷售收入確認與實際情況存在不一致、財務人員兼職關聯方財務工作、未披露部分關聯方關係、銷售傭金實際情況與披露信息不符等問題。

「鑒於上述問題涉嫌違法違規,已將相關線索移送我會稽查部門處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

今年4月份以來,隨著股價下跌壓力的增加,暫停或減緩IPO的聲音越來越強烈。主流的觀點認為,IPO的加速使得大小非套現的壓力大於股市的新補充資金,打破了股市的生態平衡,股市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IPO速度太快。但也存在另一種聲音,認為IPO的速度與節奏與二級市場股價無關,不應該把股價下跌與IPO掛鉤。

那麼,IPO與二級市場股價之間究竟是否存在聯繫?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大小非的解禁對股價影響巨大。新股的大小非套現而導致股價快速下挫的最典型證據是「第一創業」的股票。5月11日,第一創業迎來9.8億股限售股解禁,解禁比例佔總股本的44.77%,占解禁后流通股的81.74%。第一創業解禁股數是其此前流通盤的4.48倍。在解禁前後股價出現持續下跌,從20元左右下跌到5月23日的8元,下跌幅度超過50%。

既然一隻股票的新股解禁對股價形成衝擊,那麼,這樣的新股越多,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就越大,這是IPO對股價構成影響的直接證據。

如果因此認為是新股發行速度太快導致了股市下跌,在邏輯上存在明顯缺陷,因為:在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不斷下跌的同時,上證50指數卻不斷上漲,截至5月底,滬深兩市共有140多隻股票創2015年以來的新高,有17隻股票創歷史新高。有800多隻股票創2015年來的新低,但出現下跌的不僅僅是存在大小非解禁或減持的股票,創新低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小盤股、垃圾股。如果是新股IPO的速度太快影響市場的供求平衡,那麼,它影響的是所有的股價走勢,而事實情況只是部分股票下跌。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IPO的速度與數量似乎與股市的二級市場之間並不存在嚴格的因果關係。

從股價定價理論來看,股價是上市公司未來現金流的貼現,貼現價值取決於三個因素:上市公司的收益預期、無風險收益率及風險溢價。股價高低與IPO的速度與節奏之間的確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因此而認為股價波動與IPO的速度無關,似乎又與市場運行的現狀及投資者的直接感受不一致。6月初,在市場呼籲下,新股發行由之前的每周10家減少到每周5家左右,募集資金數量也大幅度減少。受此影響股價開始止跌。不僅如此,歷史上多次發生類似暫停IPO的政策干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7月底出台的「三大救市政策」,為了刺激股價,當時出台了三個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暫停新股發行。後來,每當股價低迷,無論是市場的呼聲還是監管者的政策儲備里,都會有「暫停IPO」這一選項。因此,「IPO的速度與股價無關」的結論不符合股市的現實狀況。

筆者認為,要理解股市的現實與理論之間的矛盾,應該從股票的「殼價值」入手。對於滬深的股票市場而言,上市公司的股價里不僅包括「貼現價值」,而且包括「殼價值」。在香港市場或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殼價值」接近於零,股價由貼現價值決定。「殼價值」可能是滬深股票市場最重要的特點。

因為IPO一直受到嚴格控制,因此,滬深股市的新股發行存在較高的「成本」(包括財務成本、時間成本和灰色成本),這些成本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有了「殼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沒有任何主營業務,卻有不菲的市值的原因。我們可以把這些基本沒有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的市值視為「殼價值」。

殼價值取決於IPO的成本,因此,每當IPO暫停或暫緩,殼價值就必然上漲。例如,2013年底單個殼價值大約在7億元人民幣,到2015年底單個殼價值上漲到了30多億元人民幣,期間主要原因是IPO被暫停。

殼價值與股本大小之間關係不明顯。因為小盤股重組的成本低,其殼價值比大盤股的殼價值要高。假設一個殼公司的價值是30億元,那麼,一個股本為3個億的上市公司,每股包含的殼價值約10元。股本越大,每股包含的殼價值就越低。

因此,給上市公司估值時,要將其「貼現價值」與「殼價值」區分開,上市公司的「貼現價值」取決於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未來預期,而其「殼價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完全無關,它主要與IPO的成本有關。

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股本大多數都較小,每股包含的「殼價值」較高,這就是為什麼中小創的估值一直居高不下的關鍵所在。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同一家上市公司之間A股與h股之間存在差價,而且差價與股本大小呈反相關關係。

「殼價值」存在的前提是新股上市要存在「成本」,如果新股發行速度加快,意味著IPO成本降低,殼價值自然貶值。如果符合條件的公司就可以上市,則股票「殼價值」將自然消失。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2016年第四季度以後中小創的股價開始步入熊途,主要原因是IPO步入常態化,新股上市加快,殼價值在貶值。

如果實施註冊制,則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將重新估值和定價。這就是為什麼市場對註冊制高度忌憚之原因。

殼價值的存在使得滬深股市難以成為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也扭曲了投資者的行為,必須進行改革。即新股發行的註冊制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高估值的股票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操之過急會出現市場恐慌性拋售,導致系統性風險爆發,5月之後的股價大幅度下跌就部分與有關。

如何平衡改革與市場風險?需要監管者高超的操作技巧。依筆者之見,以時間來化解矛盾或許是可行的方法。首先是穩定市場情緒,在此前提下,沿著正確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前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