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
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動物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具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也可以清除異物。
2、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這兩道防線是動物體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特點是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在多數情況下,這兩道防線可以防止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襲。
3、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組成
第三道防線是動物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二、動物體的七大防禦屏障
1. 機械屏障
皮膚與粘膜構成動物體的第一道防線,是機械防禦的主力軍。
皮膚是動物體中最大的器官,它與粘膜能將動物體完整地保護起來,耐受和緩衝機械刺激而保護機體,抵禦外來病菌、異物的入侵,減少紫外線的損傷,還可以排泄代謝廢物、分泌黏液、防止水分過度蒸發、調節體溫等等。
2. 血腦屏障
大腦是動物體的司令部,需要特別防護,因此動物體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血腦屏障。
腦細胞代謝旺盛,耗氧較多,對營養需求較多,如果腦組織缺氧、缺鐵或受致病菌侵入,就會影響腦功能,使機體發生不同的病症。血腦屏障能夠限制物質在血液和腦組織間的自由交換,但對脂溶性的物質,如氧、二氧化碳,某些麻醉藥和乙醇等,都有特殊的通透性。
3. 胎盤屏障
胎盤屏障保證了胎兒在母體內的正常發育,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對胎兒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
胎盤除供給胎兒所需營養外,還可以保護胎兒不受損傷,並與胎膜粘連,有利於胎兒的活動和分娩。胎盤屏障能阻擋某些有害於胎兒的物質進入胎體,但允許養分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質通過,讓胎兒獲得免疫力。
4. 免疫屏障
動物體免疫屏障主要包括吞噬細胞系統、補體系統、干擾素系統、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是動物體內天然的防禦大軍。
免疫系統之間互相協作,共同完成防禦感染、維護自身穩定和監視自體細胞突變的任務。比如,血液中的白細胞負責與入侵體內的病原微生物作戰;嗜中性粒細胞可吞噬和消化病菌異物,抵抗感染;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可協同製造抗體,排除異己。
5. 氣血屏障
動物體是通過肺泡膜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的,此膜的屏障功能保護了機體免受外來物質的損害。
肺泡膜至少由六層結構組成,特殊的結構使氧氣等氣體易於通過,而其它物質則不能輕易通過。通過這個氣血屏障,血管從肺泡中得到了氧氣,又排出了二氧化碳,從而使機體完成了氣體的內外交換。
6. 生物屏障
動物體各部位都寄生著大量微生物,許多微生物不會給動物體帶來損害,反而有許多益處,它們構成了動物體的生物屏障。
腸道的菌群最豐富,其中有大量的常宿有益菌,這些細菌中含有的酶能恰當地處理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和植物纖維素,使其中的營養成分為機體吸收利用,無用的部分變成糞便排出體外。口腔中也有幾十種細菌生長繁殖。這些微生物可促進吸收、合成必需的維生素,並能使機體產生抗體。
7. 排泄屏障
排泄大小便、廢氣、代謝性產物及散熱調節體溫等,都算作動物體的排泄屏障。
排泄屏障把有害、有毒物質清除出體外:比如肛門可以排出食物殘渣、廢物及廢氣,肺可以排出二氧化碳等氣體,泌尿系統可清除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排出代謝終產物,又可均衡調節體溫。這樣就實現了機體的進出平衡,有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