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心理罪》 | 想當大片,它還不夠格

8月暑期檔將迎來兩部犯罪題材懸疑電影《心理罪》《心理罪·城市之光》

811日,彙集廖凡、萬茜、李易峰、謝君豪等戲骨鮮肉的《心理罪》率先登陸全國各大影院,在眾多點贊叫好的「宣傳稿」中,豆瓣5.5的評分散發著理性的光芒,深得我意。

影片改編自刑事警察學院刑法學教師雷米的小說《心理罪·畫像》中的「血之魅」。大體按照時間順序線性敘事,講述了幻海市天才犯罪心理學研究所方木(李易峰飾)與刑警隊隊長邰偉(廖凡飾)聯手通過心理畫像的刑偵手段對多起連環殺人案的偵破過程。知著君確實被這樣的題材吸引,也期待這將會是另一部《烈日灼心》。

可是現實總是很骨感,IP和演員都沒能拯救我浪費掉的兩小時。任何一部電影背後都凝聚著創作者的心血,所以之前的影評,小編都是能不懟就不懟,但是對於《心理罪》,我想了半天,原諒我實在不知道誇些什麼。

敘事邏輯粗糙

BUG百出不解釋

國內描寫心理畫像的影視劇非常少,雷米的《心理罪》擁有眾多冬粉,是公認的好作品,雷米自己也被譽為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血之魅」本身是一個好故事,導演並沒有把它講好。

▲雷米小說《畫像》封面

和小說一樣,電影也打刑偵術語:心理畫像的招牌,也就是無數犯罪影視劇中側寫師的活兒。

《漢尼拔》里的威爾·葛蘭姆

《犯罪心理》中的BAU(Behavioral Analysis Unit

他們都是方木的同行,無論是威爾還是傑森,包括神探夏洛克,他們都是基於現場資料、數據,例如腳印推測身高等,試圖描述出兇手的人格肖像和犯罪心理,每一個結論對應一系列極具說服力的證據和推論過程。比如在渡邊謙導演的電影《怒》中,警察通過家門鎖沒有被破壞,鄰居也沒有聽到吵鬧聲推測出兇手可能偽裝成送貨員。

▲電影《怒》劇照

而峰峰的每一次推理都令人印象深刻,女法醫只是介紹了死者傷口縫合情況相當於醫學院大三水平,他就能因此推理出兇手是不得志的護工;走進案發現場瞪大眼睛看兩眼就能秒懂兇手的身高樣貌,臉色慘白都能被發現堪稱神奇!

國內以側寫師為主角的劇作終於迎來出頭之日,這本來是廣大犯罪題材影迷喜大奔普的事,現在卻不知該為此高興還是擔心。

邰偉和女助手單槍匹馬執行公務的藝術表現手法暫且放在一邊,老三院里雙方智商與體力的巔峰對決也是足夠讓人瞠目結舌。一方面,全副武裝的警察叔叔們全部在門口站立等待著馬凱將門關上,之後的劇情便是門外的警察拚命撞門,門內的馬凱暴打邰偉。這是怎樣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最後方木將顯示嬰兒啼哭畫面的手機扔下樓去導致馬凱隨之跳樓摔死,我們知道馬凱渴望新鮮的血液,可萬沒料到他能將虛擬的手機視頻和實物混為一談,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智商被碾壓的感覺。

▲電影版《心理罪》中墜樓的馬凱

這些都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面對如此明顯的邏輯BUG,導演卻並沒有向觀眾解釋的打算。破案線和主角自我探索線穿插的無比生硬,人物的生世情感、導師對方木的催眠來的突然,去的也突然。

整部電影充滿模塊感,每一模塊都被導演推著走,趕緊完成任務,趕緊走人。或許是兩個小時的電影想要塞進來的東西太多《心理罪》一直在與時間賽跑,與原著賽跑,然而兩個小時的時長真的不夠嗎?

《湄公河行動》從岩多帕到大BOSS諾卡,經歷了三次交戰

兩個小時的《殺人遊戲》講述的同樣是連環殺人案

《怒》中圍繞三個神似兇手的男人展開了三段故事

只能說《心理罪》跑得毫無規劃。方木拿走馬凱注射過的增力針劑時本來有一句台詞:我要讓他(醫生)自食其果這句清晰的因果關係提示卻在後期被剪輯掉了,導致觀眾看得莫名其妙,質疑為什麼要拿這個藥劑而非催眠劑。心理畫像刑偵手段、探索人性、自我認知,花費大量筆墨試圖用更多高端主題來填充細節和故事的蒼白,負責敘事的基本信息卻是缺失的,種種小問題難以自圓其說,敷衍了事的代價就是影片主旨不明,淪為兒戲。

情感處理失衡

要麼不夠,要麼太過

謝導說:「會讓人首先感興趣的,是情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再靠懸疑和驚悚去抓住觀眾。然而知著君看完電影后並未有所觸動。在情感把控上,《心理罪》的做法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角色是電影的靈魂。成功的電影中,典型人物往往成為其傲立於眾的標誌。

《烈日灼心》里鄧超飾演的辛小豐

《踏雪尋梅》中的王佳梅

《心理罪》將人物的過去通過台詞匆匆帶過,同樣也是用台詞來大段描述內心活動,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後果,都能達到抽干情感的作用。

首先是台詞,這是知著君印象最深刻的突兀之處,貫穿始終。電影豐滿人物形象通常通過影像化的細節,類似眼神、動作、言語等多層面的特寫來進行強調,《心理罪》的人物刻畫依靠演員念詞,包括邰偉的過去和方木的身世。

其次是內心活動。冷不丁冒出大段過於書面化的演員心理感悟與綜藝《朗讀者》無異,如此調性出現在日常對話必然中會給人帶來不適,簡單的講就是矯情到尷尬,那觀眾還不如直接去看書,再加上情節和人物經歷被改的老套乏善,實在難以為之所動。

另外,電影並未交待方木的性格缺陷和過去,他的女朋友對其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就無法立足,導致女友的死對觀眾並未造成心理衝擊,方木劇烈的情緒波動無法產生共鳴,這裡可以說是處理得非常弱了。但反觀女友死後方木在颱風豪雨中邊哭邊練習滑板的場景,布景嘩眾取寵、演技用力過猛,整場戲不合邏輯,除了齣戲,對情感渲染毫無幫助,可以說是無謂的畫蛇添足。

該用力的地方簡單了事,該克制的地方過於刻意。電影在情感鋪陳上本末倒置,缺乏遞進,同樣是失敗的。

改編功力不夠

影像與文學無法協作

電影里方木夠不夠格做警察只是邰偉一句話的事兒。而小編覺得這部電影的改編功力同樣需要回爐修鍊則有太多的證據。

不知道是否因為求異心切,電影版《心理罪》對原著的改動遠遠多於網路劇,卻淪為一次迷失在原著中的改編。原著中方木的女朋友很早就過世了,背負著舍友與女友的死,他本是個隱喻寡言,對心理學滿懷敬畏的人,電影中看似大膽地顛覆了這一人設,將其塑造成才華橫溢、不諳世事的毛頭青年;邰偉也不再是沒腦子的警察;喬蘭和方木的情感線被砍掉。事實是,主創的魄力還是沒能撐起野心,小心翼翼的改編讓人物和情節單純了許多,也平庸了不少。為電影版方木植入的心理變化本以為是點睛之筆,卻因為單薄老套的敘事、快慢不調的節奏顯得無力牽強。

改掉的部分不僅沒出彩,還幫了倒忙。考慮到原作者和書迷,電影保留了大量原著內容,可這並沒能和改編部分做到最基本的互相融合,甚至使得電影本身變得分裂。方木因為畫像逐漸變得精分(彷彿自己就是兇手)是原著內容,但這一點在電影中完全沒有相應的影像支撐,只是通過第一人稱畫外音的形式來表現,這些空降的突兀台詞沒有全因後果,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對此產生質疑也是正常。

人物情節上的大變讓書迷花費大量時間與先入為主的原著做鬥爭,而這廂過於書面化的台詞又時刻提醒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分分鐘齣戲。這是何苦呢。

好的改編能夠對原作進行有的放矢地修改以適應改編后的藝術形式,但目標是明確,自始至終不為外界所動搖的。缺乏統籌與堅持的電影版《心理罪》成了半吊子改編電影,更像一本語氣平平的有聲書。

《心理罪》最致命的缺陷是沒有主心骨。主創究竟要做一個什麼樣的電影?要表達什麼,我沒看出來。宏觀上,犯罪心理、破案過程、打戲、人物塑造與情感關係它都有,卻都表現得不盡人意,並且給人一種高逼格外表下的倉促感拿著國內最早出現、最富盛名的犯罪題材IP,希望炮製一部驚駭世俗的商業大片洗脫網路背景的糾纏,什麼都想要反而都沒得到。

微觀上,無論是敘事、人物、場景還是情緒渲染,都完全打偏了,著力點非常奇怪,110分鐘,該高潮的地方沒起來,重要的轉折草率帶過,人物扁平化,各環節的畸形處理必然帶來糟糕的後果。

話說回來,電影中有很多致敬前人的元素,醫生在實驗室中所穿的西裝讓人聯想到漢尼拔

發現小女孩衣物的排水溝,像極了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中第一起案件的案發現場;

還有一處是廖凡的再一次起舞,相比《白日焰火》,高檔酒店布景,情感鋪墊斷裂,無腦劇情撞擊,《心理罪》的起舞算不上尷尬,卻像一杯白開水,食之無味。

▲廖凡在《白日焰火》中跳舞

▲廖凡在《心理罪》中跳舞

知著君認為電影版《心理罪》並沒能衝破與生俱來的網感,但不管怎麼說,小說《心理罪》的版權目前分屬4家公司,至少會出6部大電影,人們對這個IP有著更高的理想,知著君期待它成為現實不止於「致敬」的那一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