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薦讀】想了解外星人,讀這些書就夠了!

科學家們宣布在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七顆行星。它們圍繞著一顆名為TRAPPIST-1的恆星運轉。TRAPPIST-1比太陽小,溫度也比太陽低。這七顆行星中的三顆上面有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處在TRAPPIST-1的「宜居帶」,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的行星上可能有生命。科學家們的新發現使人類對於外星人的探討又添加了另一素材。

科普讀物中的外星人

美國暢銷作家霍格蘭(Richard C.Hoagland)在科普讀物《火星人完全檔案》中展現了火星上的生命印記。197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海盜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空拍攝到一張酷似人臉的圖案。儘管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聲稱這張「人臉」只是光影構成的錯覺,霍格蘭利用排列規律的「城市建築」廢墟、與達·芬奇名畫擁有共同比例的五邊形金字塔、無處不在的圓周率規律、液態水的痕迹等大量詳盡的太空照片與數據資料,構成了完整的火星人檔案。

青少年科普讀物《地球並不孤獨》中詳細列出了地球上著名的外星人活動過的歷史古迹。其中《恆星和行星》一章指出一些外星物種是寄生生物,能在各種環境下繁殖。不過,大部分外星生物只能在特定的環境里生存。如果這些特定生存環境發生改變,他們只得搬到其他地方去。一些高級物種已經掌握了創建能力,他們能改變一個星球以滿足自己的需求。《與外星人面談》編輯了羅斯威爾墜毀事件經歷者瑪蒂達·奧當勞·馬克艾萊的書信筆記。1947年7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靠近羅斯威爾的農場,收穫一架墜毀的「飛碟」。瑪蒂達·奧當勞·馬克艾萊參與了與外星人的溝通。

從這些記錄中人們想要知道「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如果在其他地方有智慧生存,為什麼不與我們接觸?」顯而易見,這本書的另一個目的是告訴讀者,「若我們不採取有效行動對抗外星人的干預,外星人對於人類精神和肉體的延續會有毀滅性的後果,並且將長期對地球造成無孔不入的影響」。

相對於這些科普性書籍,文學作品中外星人的形象更為具體,外星人與人類的交流方式也更直接。

文學作品中的外星人

肖恩·T.佩奇(Sean T.Page)和伊恩·穆爾斯(Ian Moores)合著的《外星人入侵生存手冊》構思了對人類有威脅的外星種族,如饑渴索取DNA的格雷人和能夠偽裝成人類的蜥蜴人。在外星人入侵地球時,這本書提供了地球人可採取的應對假說。比如如何在自己家中建造抵禦外星人綁架的「安全屋」,應怎樣學習如何與外星侵略者作戰。

人類經過漫長進化,在地球上可以稱為唯一智慧生物。不過好奇是人類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人類一直在探尋宇宙,尋找同類。

卡羅爾·安·達菲

英國桂冠詩人卡洛爾·安·達菲(Carol Ann Duffy)的詩歌《太空太空》(Space,Space)體現了人類這一訴求。全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標題為《尋找穆恩斯》,名為穆恩斯的恆星在人類尚未懂得計數前已經毀滅,但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生物見過恐龍。雖然人類的理智拒絕承認太空中還有智慧生命,但內心對此半信半疑,渴望與其相見,聽到和善的問候。有些外星人被迫屈膝投降,用已消失的語言乞求,但人類無法理解。飛船在宇宙中漂動,身處一望無際的黑暗中,尋找穆恩斯。人類如此找尋這顆恆星,是為了敬拜上面的生靈,那些長著大大、凸起如魚眼般的外星人。達菲表達了地球人對於外星人的友善情感。人類渴望尋求外星人,渴望交流,了解自己未知的歷史,也願意傳遞愛的信號。在詩中,對於人類來說,外星人是人類過往的痕迹,也是人類的朋友。

詩歌第二部分的題目為《宇航員》(Astronomer)。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雖然孤獨,但對於宇宙的愛戀猶如呼吸般自然。他抬頭凝視著夜空中的宇宙。光年、穆恩斯山坳中的深色波紋、孤獨是宇航員獨特的體驗。在太空中人類如此渺小,既對過往的世界無法了解,又對新認識的世界一無所知。人類在尋找外星人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預見自己種族的未來,正如這消失的外星人般將會在紛繁複雜的宇宙中不留痕迹。相對於宇宙萬物,人類雖有智慧,但更多的則是被孤獨所環繞,不斷探尋「我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達菲的詩歌更多是對人類自身的哲學思考。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人們難以抵禦神奇的外部世界的誘惑,渴望探索宇宙的奧秘。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又促使人們關心其自身。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同時,更多反饋的是對於在現代社會中異化的人類命運的思索。達菲的詩歌雖然形象,但外星人的描述仍舊很模糊。

對人類命運的思索

阿瑟·克拉克的小說《最後一個地球人》(Childhood』s End)為讀者建構了一個真實的外星人的世界。

作為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獲得三次雨果獎,三次星雲獎。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最後一個地球人》一經出版就造成轟動,被認為是「外星人科幻小說中的經典」。

《最後一個地球人》講述了外星人統治地球的歷史。在這部小說中,不同於很多科幻小說對於外星人入侵的恐怖描述,外星人的到來很平靜。小說中外星人被稱作超主,超主掌管地球。「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形體無聲地懸停在每一塊陸地上,它們是高科技的象徵物。六天來它們漂浮在城市上空,一動不動,似乎不知道下面有城市的存在。」這個影子謙恭而溫和。現有的武器無法對付穿越任何星球的文明。蒙著一層面紗的超主文明就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小說中莫漢·卡利爾說超主的到來使「人類已不再孤獨」。人類很快習慣了停在空中的飛船,就像習慣天上懸挂著的太陽和月亮一樣。最終在超主的統治下世界實現了真正的和平與繁榮。超主代表理性與科學,人類從此過上了烏托邦生活,安全但也似乎失去了自由。

超主對於人類的管理計劃是從孩子開始。在無所不知的超主面前人類失去了探索歷史的興趣,更不會考慮未來的命運。開始超主通過和人類代表定期在飛船見面來傳達對人類的管理號令,但在五十年後最初一代人類都已逝去,人類對於超主的好奇與猜測也隨上一代人的故去完全消失后,超主才露出本來面目,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卡列倫古樹般偉岸,身軀巨大,羽毛的翅膀,小小的犄角,雙臂上坐著對它倍感信賴的人類之子。」這個時代被稱作黃金時代,因為按過去時代的標準,這就是烏托邦。「無知、疾病、貧困和恐懼實際上已不復存在。戰爭的記憶很快就成了所有活著的人經歷之外的事。工商業模式已經完全改變,很多城市就這樣遭到廢棄。生產大部分自動化——機器人工廠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生活必需品完全免費。人們要麼是為了奢求某種高檔享樂而工作,要麼就什麼工作都不做。」

科學在衰退,雖然技術方面人才濟濟,拓展人類知識前沿的創新者卻寥寥無幾。好奇心依然存在,受安逸生活的滋養與縱容,人類無心顧及基礎科學的研究。各種紛爭和衝突的終結也意味著創造性藝術的終結。只有少數哲學家感到焦慮。

真正的危機在八十年後到來。人類的孩子十歲以下無一逃脫,變得冷漠而有魔力,最終被更高層次的外星人「超智」派來的飛船帶走。超主只是「超智」的代理人。文明就此終結,人類喪失了未來,心如死灰,求生的願望也已破滅,因為他們的孩子已被掠走。最終地球上的人類除了揚·羅德里克斯,全部死去。揚靠著一台電子琴和巴赫的曲譜打發時光,不彈琴的時候就播放那些交響樂和協奏曲。音樂成了他趨避孤獨的護身符。最終揚和地球一起毀滅。

這是一部典型的「反烏托邦」題材的科幻小說。在外星人帶來的快速繁榮的世界背後,人類反倒無所事事。人類再沒有任何新的創造,因為沒有任何需要奮鬥的東西。人們變成被動的海綿——只吸收,不創造。緊追各種電視家庭系列劇變成一種全職工作。在這種空虛的精神世界中,人類走向滅亡,因為最寶貴的探索精神喪失了,人類的後代也就產生變異,無法延續人類歷史。

克拉克90歲生日的時候,曾經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三個願望,其中之一就是發現外星生命。雖然《最後一個地球人》書寫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思索,但也融入了克拉克對於科學問題的熱心鑽研。有趣的一個巧合是小說中超主的恆星NGS 549672距離地球四十光年,而科學家們最新發現的七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

對於外星人,我們充滿了好奇。不過在外星人來臨時,人類準備好迎接了嗎?是如達菲詩歌中人類敞開懷抱接納自己的過去,克拉克小說中人類順從地接受奴役以致消亡,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諸神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的平行宇宙中地球人和月球人的基因結合,還是《三體》中的人類與外星人的戰鬥,希望能有答案,也希望永遠不要有答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