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海復興高級中學陳永平校長開學致辭:「用心」才能做「真人」

民小編說

9月1日如期而至,我們迎來了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們帶著幾分憧憬、嚮往與忐忑,開始了全新的學習征途。該怎樣度過學習的日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針對這些疑問,一年一度為孩子們指點迷津,樹立信心的校長致辭顯得尤為重要。這不,上海復興高級中學陳永平校長的新學期講話就給學生以深刻的啟示,他借鑒陽明心學,言辭懇切,春風化雨,告訴孩子們在做人、做事、做學問之間,如何從「心」而行。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是新的一學年、一學期的開始,我們在煥然一新的復興校園裡,又迎來了新一屆的高一新生力量,在我的眼裡,用朱自清先生的那句話——「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樣子」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每年在這樣的時刻,作為校長,都應當要跟大家講點什麼。今年,我想講講「一」。老子在道德經中雲,「谷得一以盈」。「一」即是「」道」,即終極真理,老子的意思是終極真理的衍生,萬事萬物都從「一」開始,都要守「一」。我今天講「得一」、「守一」,要先從一個人——王守仁講起。

王守仁,也就是王陽明,他被《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他還領兵打仗,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徹底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有人說:古代與近代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者,只有兩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國藩。毫無疑問:王陽明乃一代曠世聖哲。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說:王陽明的心學正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人,不可不知王陽明。暑假裡,我認真拜讀了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深感陽明先生心學的博大精深。從心學的思想里,我衍生了三點對於我們高中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體會。而談談做人、做事、做學問,也恰恰是作為校長應當要跟大家講講的。

「一念開明」來做人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一念開明,反身而誠」,就是讓我們從關心外在的事物,變成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做每件事情、產生每種想法時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不自欺,不違心。當一個人真誠、不自己欺騙自己,那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王陽明認為:「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惡,就應該在事上磨練,「格物致知」,不斷為善去惡,發動之處有不善,就要將這個不善的念頭克去,需要徹底根除,使得不善之念不能在心中潛伏。去除各種浮思閑慮的干擾,讓心從偏頗失控的不正常的狀態,回歸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同學們,真誠、善良是我們的天性。我希望大家今後不管在繼續求學的路上,還是在工作、生活之中,都能夠跟從自己的內心,也就是「不忘初心」。人最容易受外在環境的裹挾,被眾人的意見所左右,所謂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在物慾中迷失自己。

《人民的名義》中的公安廳長祁同偉和國企老總劉新建一開始也都是有初心的,可是在後來,他們內心被滲透而異化,某個時刻會突然驚覺自己越來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底線越來越低,操守越來越弱。他們說身不由己,用現實和生存為自己開脫,這是說不過去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內心,丟失了自己的本心,沒有堅持做自己。王陽明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他強調以高度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間。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怎樣做,最可靠的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

同學們,王陽明先生還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對個人來說,「破除心中賊」,破除心中的貪念、邪惡、嫉妒等,變得飽滿圓融、至善至誠,既是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又能讓心靈更安定,心情更快樂。同學們,善的源泉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湧出。在我們高中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一念開明」,在做人上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善心善念,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包容、學會擔當。很多時候,同學師生間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點寬容、一次提醒、一回讓步,都會閃耀著人性的溫度。請大家記住,道德不是虛假和生硬的框架,而是我們內心真實清澈的洞見。希望大家做一個這樣的「一念開明」的內心清澈的人。

「惟精惟一」去做事

說做事,我先不說國人。我們身邊有個鄰國,叫日本。當年還在咱們虹口這裡佔了地,開了日租界。怎麼看日本和日本人,我想我們人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對於其否定侵華行徑是非常憤慨的,但是對於日本人做事的精細、精實、精緻,我們卻都是很佩服的。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鄰居。不僅是明治維新時期,甚至戰後的日本的重新崛起,都有著王陽明心學的功勞。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一批卓越企業家都推崇心學,並從心學中提煉出做事情的「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大概就是願意做好一件產品,也很享受做好一件產品,從個人心理層面來說,就是願意把自己對於產品的美好理解表達出來,從很多的產品(比如喬布斯做的iphone)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痕迹。

同學們,「工匠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提倡的精神,也是上海這個城市一直繁榮昌盛的秘訣所在。現在這個大時代,「工匠精神」「供給側改革」為何被國家層面多次提及,原因就是到了一個產業結構的轉型期。為什麼去日本買馬桶蓋,為什麼去德國買炒鍋,為什麼去香港買奶粉,根本原因在於供給側的能力,前30年是在「量」的提升,而現在需求側的需求是對「質」的要求。如何突破這個由量到質的轉換過程,國家給出了具體的方法那就是倡導「工匠精神」。

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弘揚這樣的工匠精神,要在做事上借鑒踐行王陽明先生倡導的「惟精惟一」。王陽明在《傳習錄》里講到,「主一就是專註一個天理」。我們高中生在做事上,必須要注重專業、專註。

我們現在不少同學喜歡打王者榮耀,自制力明顯不足,總是靜不下心來做事情,做作業喜歡邊做邊玩,沒有毅力去堅持完成某件事。尤其是開學初期,部分同學還沒從假期放鬆的狀態中慢慢切換到學習模式,而出現學習不耐煩、厭學、情緒低落等「開學綜合症」。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收心,集中注意力,靜下心來學習,我們高中階段惟精惟一的事情就是專註於學習。當然,在發展自己個人綜合素養的同時,我也提倡大家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用惟精惟一的心學精神,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精選的領域和事情上,去鍛造自己不可替代的素養和能力,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在社會的就業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知行合一」真學問

相對於前面所說的「一念開明」和「惟精惟一」,相信「知行合一」大家最耳熟能詳,但實際上這也最難做到。「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當然,這樣的「知」不僅是知識和知道,更是內心的良知。王陽明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合一是做真學問的唯一路徑。有想法的同時要有行動,只有想法,或者只有行動,都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只有想法那就是枯禪,只有行動,而不實時修正反思自己的行動,則容易事倍功半或者徒勞無功。我們都有自己的目標,我想去青藏高原、我想去環遊世界,但是你連去拉薩的火車都沒捨得查一下,你連環遊世界的路線都沒捨得在地圖上標註一下,怎麼實現目標?

只有「知」的人很多,只有「行」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做的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有時候2個月就會完成一個知識的更新換代,因此,知行合一在現在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我自己在做教學研究的時候,譬如我常提到的「高結構設計與低結構實施」,其實一開始沒有理論體系和操作策略,我是在邊思考和邊實踐的過程中思路漸近明晰,邊做邊想、邊想邊做,有目標就先開始小的行動。也比如很多同學都知道作文對於聯考的重要性,很想提高寫作水平,但拿起筆之後想想太難就停下來,其實你應該乾的就是馬上開始寫吧。如果只想不動,其實已經失敗了。

同學們,我有一位學生,現在已經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了。暑假裡我跟他見了一面,他跟我說他這一輩子都在努力「做人、做事、做學問」。他的人生感悟是:做人難,難在做個「真人」,所以「一念開明地用心」做人;做事難,難在做些「實事」,所以「惟精惟一地儘力」做事;做學問難,難在做「真學問」,所以「知行合一」獲真知。

同學們,不管我今天跟大家講了多少次「知行合一」,在今後人生的「路上」,你們都少不了還是常有「知難行易」和「知易行難」的感慨和感悟。作為過來人,我囑咐大家,不管到哪裡,不管做什麼,唯有「用心」,才能體悟「知行合一」,才能做一個「真人」。

謝謝大家!祝大家新學期學習進步!

推薦閱讀

10+1名2017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揭曉啦

9月1號(明天)全國啟用的三科統編教材的「身世」揭秘 | 特別關注

孩子剛入學家長不放心?這所學校的新生家長竟可以和孩子同入學同畢業!

人工智慧來了,教師會被取代嗎(有了這3個本領,你依然會被學生需要) | 聚焦

關注我們

投稿、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