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人的「1、2、3、4」

現如今是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生活。

久居京城已經分不清誰是北京人,誰是外地人了。就連老外們都學著京腔京味兒地開口問候一句「您吃了嗎」,學會了與三叔二大爺們一起聊天、撮飯、玩麻將牌了。

早年間,老北京人的生活規矩多,說道多,禮數多。用一句形容老北京人生活的話來說,叫做:「一口京腔,二(兩)句二黃,三餐佳肴,四季衣裳。」這才稱得上是老北京人呢!

時下,仔細琢磨這座都城裡的北京人,與老北京人的生活習俗,其精髓實質沒有改變。

先說這一口京腔兒。

這北京人開口說話,給外人的印象是帶有高人一籌的自負。也難怪了,皇城腳下京畿之地,自認見多識廣。更主要的是在這座千年古都里,融匯了多民族文化、習俗和語言的特點。大多數北京人說話,都有一個「兒化音」。例如,北京人會說「黃寺兒」,而不說「黃寺」;會說「磚塔兒衚衕」,不說「磚塔衚衕」,這就是「兒化音」在起作用。

我在觀察北京人說話特點,在有「兒化音」這一特色的同時,總結出這北京話兒還有尊敬、婉轉、幽默的內涵。如開口說話,必是尊稱「您」字在先。這樣一聽,離老北京人講話兒就八九不離十了。還有尊稱您為「師傅」,這也是如今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其它城市則是同志,大姐(哥),先生,小姐稱呼使用較多。您想還沒辦事,開口叫聲:「師傅」,是對您多大的敬重啊!您還能不幫忙或挑理兒嗎?再有「借光了、您貴姓、勞駕了您那」,這是流傳至今仍掛在人們嘴邊,被廣為使用的常用語言,透著長幼尊卑的禮數與近乎勁兒。

說到北京人講話幽默的內涵,例子就更多了。如使用最多的兩個字「姥姥」,絕非是貶義的罵人話。當這兩個字出口時,一準兒是對此事的徹底否定,是「沒門兒」的意思。老北京人說看,為;例如:「你把那東西,拿出來我一」;後來又演化為「悉悉」。再就是對於整景兒弄事兒,稱為「幺蛾子」;對不規不矩的閑散人,冠以「嘎七馬八」;對無理聚集的整事兒,稱為「起鬨架秧子」。這些都透著風趣幽默,還有幾分油滑又形象逼真的京味兒特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位特色十分鮮明的「京味兒」文學大家。在他的筆下北京城濃郁的、獨特的「京味兒」描寫生動極了。人物開口說話,特別是那一口京腔感染和傾倒了無數的讀者與觀眾。

二(兩)句二黃,說的是這京劇。

如果,你行走在北京城幽靜的衚衕,路過街門緊閉的四合院前,偶爾會聽到京胡絲弦起,人吟唱京劇的聲音,一準兒會引起你的注意。這就是北京人,京味兒生活的一個主要內容。不須去說什麼徽班進京,堂會會館演出。時下,你只要在公園裡,在茶館內,在街心馬路邊,便可以聽到看到久居京城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字正腔圓或拿腔作勢地唱起了京劇。如果留意的話,路燈已經點亮這位蹬著三輪車的師傅,依舊是邊走邊唱著二黃慢板:「一輪明月窗前照。」那位大姐梳妝台前描眉畫眼,同樣是哼哼唧唧地輕吟出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騰」。這就是京劇藝術對這座城市的久遠熏陶,京劇已經完全容入北京人的生活之中。

說到這「二」,時下又有了一個新解說。這「二」是北京城裡有名的「二鍋頭」白酒。據報載,1949年1月北京紅星牌「二鍋頭」酒廠建廠,至今已六十多年,現正在徵集建廠的老物件兒,包括廠徽廠標,紀念品等。據說當時由同泉涌、景泉茂、永和成這三家老燒鍋,合營的這個普普通通的白酒廠,依靠京城裡百姓們一口一口喝的「大眾」酒,由小到大發展至今,「二鍋頭」已成為北京名酒。「二鍋頭」酒代表著北京特色,是完全融入北京人日常生活的特色白酒。無論你是西裝革履住在「複式」別墅的大款,還是布衣「祥子」的車夫的哥,都喜歡喝這北京產的「二鍋頭」酒。此酒純白純香,度數高,沒怪味兒。有錢喝它,不失身份;錢少喝它,應當應分兒;來了外人,喝北京當地特產,更是對路子的。不是說:到北京旅遊,登長城,聽京劇,吃烤鴨,喝「二鍋頭」酒,已成為到過北京充實而具體的標誌嗎。

三餐佳肴。

北京人的生活,追溯起來是比較講究的,一日三餐缺一不可。就以早餐的品種為例,什麼炸油餅、炸薄脆、炸焦圈、糖耳朵、燒餅果子、棗兒切糕、雞蛋攤煎餅;稀的有豆漿、豆汁兒、麵茶、炒肝兒、豆腐腦、炸豆腐、杏仁茶、紫米粥;就是說也說不全。現時有一個品種不怎麼見到了,叫做老豆腐。它區別於當今的豆腐腦,其澆頭是調好的芝麻醬、韭菜花兒、醬豆腐乳和蒜汁兒。最初老北京人沒有在家吃早飯的習慣,大多是去早點鋪或茶館解決。所以,老北京人稱早飯為早點,是有由來的。而且在這裡還有一句經常掛在人們嘴邊的俗話:「虧什麼,也不能虧待了肚子。」進一步說明老北京人,對一日三餐飯食是相當看重的。

照此說來,那些京城裡有名的老字號飯莊的特色飯食,如全聚德烤鴨、東來順涮羊肉、都一處燒賣、烤肉宛烤(羊)肉、同合居蔥燒海參、仿膳滿漢全席宴,真是講也講不完。列舉出這些,有些人會覺得列數的這些不是平民百姓的日常飯食。

且慢,有一種飯食是必須要說到的,這就是老北京炸醬麵。這是一種流傳久遠,傳統的正宗北京風味飯食。手擀的麵條,勁道;京味的炸醬,噴香;小碟的菜(面)碼,齊全。青花瓷的大海碗,美食美器;民俗風情個中情趣,地地道道。許多老北京人居家過日子,即使每日里吃一頓炸醬麵,沒有一個夠,也從來說不出個煩,就足以說明此種飯食的巨大魅力。

最後說到這四季衣裳。

北京城所處地域,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涇渭分明之地。我小的時候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沒有感覺像如今的夏天,這般高溫炎熱;而又確確實實的感覺到,如今的冬天沒有過去寒冷。據科學的解釋是什麼「厄爾尼諾」現象產生的作用。這樣說,是因為在北京城裡穿衣多少是與這天氣相關的。那時又沒有電扇、空調什麼的時髦物件,只能是靠增減衣裳過日子。我記得,那時人們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叫做:「笑破,不笑補。」老大穿剩了,老二穿,再留給老三。直至補丁落補丁,不能再補了,還是捨不得扔,還要打「鋪織」片,留做納鞋底子用。

在這北京城里,也有一些講究的人們。冬有狐皮大氅,裡外三新的棉衣褲;夏有亞麻褲褂,紡綢短衫。就是幾十年前流行西服了,大家爭相仿效掀起西裝熱潮。改換唐裝了,台上台下的人一水兒的樣式打扮。但大多數京城裡的百姓們,大人們曾經穿著單位分發的已經洗白的勞動布工作服,也是一種美;孩子們則是白汗衫、藍褲子地去學校上學,權當是校服。勤儉持家,艱苦樸素良好的民風家風,教育和撫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有英雄出現,更多的是社會的普通人。他們勤奮工作,關心他人,誠實友愛,互相幫助。為國家建設增磚添瓦,勤儉平凡的過日子。

寫了北京人生活中的一二三四文化,回憶到過去的一些往事。字裡行間,是留戀美好的記憶。描繪書寫的,是想傳頌的美好。珍惜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珍惜夜不閉戶的市井生活。

我說,留住美好的記憶去生活,超越曾經傳頌的美好過日子,那才是更加美好的。

文/許志壯

四九城APP公測了,您關注四九城后回復安卓或者蘋果,就可以下載。

相關閱讀:

鹵煮火燒的前世今生

生於70年代的我們,看哭許多北京人!!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