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微信掃一掃,增加新功能,能掃墓 !!!你怎麼看?

最近,成都、南京等地先後推出的微信祭掃活動,引發熱議。「不去現場祭掃,清明節祭奠還有意義嗎?」「微信祭祀一旦成風,是否會使人們疏於親情。」面對質疑,也有很多人力挺這一祭祀方式,認為這是成人之美,希望少一些道德捆綁。(3月29日《城市晚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此句詩,給我們描繪出古人於清明時節悲思愁緒如春雨連綿的場景。清明掃墓是流傳幾千年的傳統,以表達掃墓者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時代發展到今天,清明祭奠習俗確實可以因時而異。不過,插上高科技翅膀的「微信掃墓」,雖然可以滿足那些「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掃墓者的心愿,卻讓人覺得少了一些什麼。

少了現場感。千百年來的人們於清明祭掃墳墓、追思親人,往往最為強調現場感,追求親臨塋地,「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不一而足。現在大多數民眾力爭親往親歷,給墳墓除草、清掃垃圾、獻花獻柳等等,引導後代以恭肅靜默的方式思念逝者。這就是為追求現場感。而「微信掃墓」何來現場感?雖說親臨塋地可能造成交通擁堵,但可以錯開清明小長假出行。沒有了現場感,掃墓的誠意會大打折扣。

少了儀式感。有專家表示,清明掃墓是表達懷念、儀式感很強的行動。幾年前,有一批大學生向人們表演古人掃墓的禮儀,比如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並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知曉此墳尚有後人,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而「微信掃墓」也可能舉行儀式,但那是公墓管理方舉行的儀式,是他人的儀式,不是緬懷親人者的儀式,並不能表達我們對逝者的哀思和尊重。

少了文化味。清明節之所以能歷經滄桑延續至今,正在於掃墓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民俗文化。清明遠非掃墓那麼簡單,掃墓之餘還可踏青春遊、植樹插柳、放飛風箏、農家采青,等等。國家將清明節列為法定節假日,正是為了讓老百姓繼承和發揚該節日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慎終追遠的民族精神。如果我們都通過商業性的「微信掃墓」等方式找人代為掃墓,讓墓園淪為秀場,誰來傳承清明節的傳統文化?

有人或許要說,傳統文化也應該與時代同行。這種說法當然沒有問題,但清明掃墓最應該改變的,不是把它「搬」到電腦中、手機上,而是改變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污染環境、消耗資源的祭祀方式,給清明掃墓注入文明、綠色等現代元素,正所謂「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先人」。繼承民俗文化既要體現時代風貌,也不宜使傳統文化的本真逐漸遠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