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關於人工智慧這個話題,已經變得愈發不再遙遠。尤其是去年3月一戰成名的阿爾法狗在歲末年初化身為「Master」,進行60場互聯網棋局車輪大戰,挑落了幾乎所有的中日韓三國圍棋界的天才與泰斗,再度引發震動。而在一個月以後,醞釀了近一年的第二次人機大戰也有了正式消息,阿爾法狗將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進行三番棋對決。對於結果,來自谷歌最神秘部門 GoogleX 的成員——邁克爾·施圖斯認為柯潔要想打敗阿爾法狗會非常困難。他認為除了打敗人類圍棋高手,人工智慧正在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確實,人類被人工智慧「打敗」的領域不僅僅只是在圍棋領域,就在不久之前的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第四季《最強大腦》的舞台上,電視史上首次登場的「人機大戰」同樣火花四溢。不出意料的是,這場電視史上的「人機大戰」,同樣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幾乎是以「碾壓式」的方式打敗了包括王峰、水哥等在內的腦力精英。在第四季收官之戰中, 「小度」更是和人類選手陳志強、黃政、Alex Mullen一起獲得了「腦王」稱號。
要說此番上映電視史上人機大戰」的舞台——《最強大腦》,相信不少觀眾並不會陌生。這個在一眾真人秀獨以科學探索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可謂是個不折不扣另類,其節目以逆天驚人的道具製作量和令人匪夷的「最強人類大腦」被觀眾戲稱為「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電視」。用「人工智慧機器人」挑戰「最強人類大腦」的噱頭,無論是電視節目的戲劇衝突感,還是對於人工智慧能力的評鑒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也有了這場可能將在電視史上留下深遠影響的人機大戰。
值得注意的是,《最強大腦》中名人堂選手的「大絕招」基本是圍繞記憶、邏輯和運算所展開的,但這些領域對於目前階段的智能機器來說已經擁有了無可比擬的優勢。而此次人工智慧機器人與「人類最強大腦」PK的,則是人類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才取得的聽覺、視覺等天賦。像首場對決的「匆匆那年」,其實考驗的就是建立在視覺基礎上的人臉識別技術,並且還是進階版的人臉識別技術——第一輪,嘉賓從20位蜜蜂少女隊成員的童年照中隨機挑選兩張,選手和機器人同步觀察后,在成員們的唱跳錶演中,將照片主人找出,勝者得1分。第二輪,挑戰難度升級,30位30歲以上的男女觀眾,帶來30張他們各自的國小畢業集體照,嘉賓隨機挑選一位觀眾,選手和機器人同步觀察后,將該觀眾從30張國小畢業照中找出,勝者得2分。這場對決的「道具」在數量上看起來與原本動輒上萬的道具比起來並不算多,但它的困難之處在於PK的雙方需要對於可能產生的變化特徵做出判斷。尤其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這就意味著它需要對於未知變數作出思考以及判斷——而這正恰恰是我們原本以為人工智慧不可能逾越的地方。
然而對戰的結局卻讓人有些出乎意料,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在首場與王峰的對決中取得了勝利,決定關鍵的勝負手出現在第一輪中。當時嘉賓章子怡選中蜜蜂少女隊中一對同卵雙胞胎作為識辨對象,要求人類選手與「小度」在限定時喲分之一的細微比率差識別出雙胞胎二人,在這一輪戰勝人類選手王峰。
就是這0.01%的差別,拋出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話題——人臉識別技術的人工智慧將會被運用何處呢?納蘭的理解是,節目組對於雙胞胎的選擇便是有意識的引導,試圖通過這萬分之一的差別來驗證人工智慧在人臉識別領域的運用能力,而最後測試的結果也證明,目前的技術已經完成能夠達到識別這種極度細微差別的地步。結合兩輪PK內容分別是從童年照找出成年的樣子和從成年樣子找出童年的模樣,其實便是為這項技術運用於尋找失散兒童的可行性進行驗證。
或許是受太多科幻電影和小說的影響,現在人類儼然有點「談人工智慧色變」的趨勢。但納蘭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有意無意的把人工智慧放置於人類的對立面,事實上人與人工智慧的合作關係,人工智慧幫助人類突破局限、解放生產力的定位,並沒有發生變化。納蘭也認同有關於「神經元晶元可以通過毛細血管進入大腦,讓人類擁有『腦機介面』,人腦可以輕易連到雲端,快速修復和增強大腦功能,甚至藉助神經元讓人類做到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人類與人工智慧將合二為一,創造一種更高級的『人類智能』」的猜想。人工智慧,絕非是洪水猛獸;人工智慧,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人類、智能乃至宇宙的本質的理解。(微信公眾號:nljmshow)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